超级农业强国 第327节(1 / 2)

加入书签

但嘉谷有条件地开放嘉谷牛奶的海外生产后,就彻底分化了资本阶级。

难道美国资本阶级不知道嘉谷对内对外的区别对待?

当然不会,但是,那又怎样?

只要他们有渠道获得“高能生长因子”,谁会关心为公众服务的问题?

在美国这个由“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世界主义”主导的国家,到处都散发着财富和权利的气息,为国家服务、贡献的意愿,越来越薄弱。

以精致的利己主义为主流,以个人主义、世界主义为目标为荣耀,国家注定会失去领导力。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人为己的社会,是没有凝聚力的。

若林哲不知道后世有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让西方国家的这个缺陷暴露无遗。但是他知道,岛国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曾经的岛国,为了强大起来,人们会凝聚成一团,将自己的利益让步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但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在西方文化的侵略下,大肆渲染个人主义,岛国社会也从集体主义导向逐渐转化为个人主义倾向。

想到这,他突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中国的复兴,对西方国家来说,最大的威胁,其实恰恰不在物质层面,而在包括“为国家贡献”在内的精神层面——嘉谷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直接的竞争对手,没有谁乐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高鸿董事会拒绝了丸红提出的37.2亿美元的报价,而选择了仅仅多付出一批“名额”的嘉谷集团。

短短的一周时间,他就从满怀信心到失落不已。

美国粮商的威胁不放在他眼里——自从丸红正式收购高鸿的消息传出后,嘉吉、邦吉等有合作关系的美国粮商无不发出“他们很生气”的威胁。

但是,国内的扯后腿才让他心力交瘁。

譬如此时……

“部长,董事会发来通告,再次要求我们及时止损。”被提拔为助手的太田明夫汇报道。

丸红为了并购高鸿,现在已经投入了超过7000万美元的资金,如果输了,这笔费用自然得不到半点补偿。

对丸红这样的巨头来说,亏损几千万美元倒不是不可以接受。为了扩张,他们每年沉没的扩张成本高达数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董事会会喜欢这些损失。

若林哲以集团执行董事的身份,在美国待了这么久,就是担心马有失蹄。却未想,马蹄子还没彻底摔倒,就先被国内绊住了脚。

“还有什么?”看到太田明夫欲言又止的表情,若林哲绷着脸问道。

“总部还派来了一名代表,打算向嘉谷示好,以争取到购买更多仙茗大米的机会……”太田明夫扯了扯嘴角道。

“我知道了,最近的航班在哪里?”

太田明夫暗暗发傻:“部长,不需要您亲自回国吧,通过电话或视频与董事会沟通不更方便吗?”

“不……”若林哲低眉耷眼,满心痛苦道:“我是想让你将他塞进最近的一趟航班,马上踢回国内!”

八嘎,被人家一路平推还不够,还要过去跪舔?有没有点骨气了?

……

第581章 功成

在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后,嘉谷和美国第三大谷物交易商高鸿进入了后期谈判。

后期的谈判关乎经营管理、文化冲突等带来的磨合问题。

譬如高鸿被收购后关键的内部组织和经营结构变动问题。在美国,雇佣法和劳动法对于雇员就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旦在交易条件上达成了保留原有员工团队的协议,后续的裁员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引发法律纠纷,因此要极为慎重。

一般来说,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为了达成目标,都会给出类似“不裁员”的承诺。但嘉谷明显更有底气。

嘉谷只对人才给出了承诺。譬如管理层,嘉谷和高鸿管理团队达成了长期雇佣协议,并购后,嘉谷集团只会派驻一两个代表,具体经营由高鸿原管理团队负责。

还有就是高鸿的顶尖交易员。这些国际级的粮食业务人才,嘉谷一个都不放过,第一时间就开出了更高的薪酬,确保他们不会在收购的动荡期被竞争对手挖去。

这时候就体现出并购私人企业的好处了。只要搞定了股东、管理层和公司骨干,普通员工连浪花都掀不起来。

在紧锣密鼓的谈判后,7月3日,嘉谷与美国高鸿达成共识,嘉谷拟以53亿美元全资收购后者,收购价格包括购买公司100%股权和承担的17亿美元债务两部分。

高鸿的谷物调运能力达3800万吨,其中3000万吨供美国本土销售,余下800万吨则多作出口。嘉谷本身的1500吨贸易量与此叠加,则总贸易量可达2300万吨,将占业界推测的世界总贸易量2.4亿吨的近10%份额。

嘉谷通过收购高鸿,不但充实了在美谷物收购网、增强自身调运力,还能进一步扩大对非洲以及中东等地的谷物销售。

同时,因高鸿在美国肥料和能源市场亦有相当份额,拥有59座配备了混合设备和终端处理站的肥料厂,嘉谷收购成功后,如将在美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业务整合,预计其在美肥料贸易额可提高到14%,攀至该国首位……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高鸿之于嘉谷,都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了。

但要真正吞下这一顿大餐,还要得到各国有关反垄断法的批准许可。

第二天,嘉谷就正式向中美两国的相关机构提交了审查文件。

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最给力。中国商务部最先通过裁定,宣布无附加任何限制性条件批准这笔交易。

要知道,齐政印象中,平行时空中,丸红对高鸿的收购在中国的审定几乎被拖了一年,而且最后还被附加了限制性条件批准——丸红和高鸿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向中国销售大豆,组建两支独立的运营团队,并在两者之间设置防火墙,确保双方不会交换市场情报。原因是“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大豆压榨企业集中度低……议价能力较弱,此项经营者集中可能进一步削弱下游(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议价能力。”

但换成是嘉谷,中国方面巴不得市场集中,以保障关键大宗商品的供应渠道了,因此在程序范围内是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这笔交易。

现在只剩美国方面了。

此时,无论是紧张的嘉谷团队,还是竞争对手们,都在或屏息或做小动作中,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理论上,对于丸红商社来说,他们还是有机会的。只要美国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等任何一家机构否决了这笔交易,他们都能借机翻身。

嘉谷团队紧张的地方也在于此了。虽然该做的公关游说都做了,但谁知道美国政客会不会抽风呢?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