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2 / 2)

加入书签

太皇太后没有将这件事公开,应该一是不想皇室被人耻笑,二是顾及先皇的面子,不忍他光洁圣明的身后名蒙羞。

因着这些事,柴未樊心情很是低迷了一段时间。

她不明白,活着不好吗?又没什么深仇大恨,皇后何至于如此,还害得母族为自己一时的冲动陪葬,临死前,她后悔了吗?

可惜,没人知道了。

再后来,柴府递进来一个十分震惊人的消息,柴未樊当即顾不得低迷了。

柴未珮居然要许配给宋言珂!

她十分惊诧,二姐怎么会被许配给宋言珂,大伯母居然不把持二姐的婚事了,宋言珂是大伯母的侄子,大伯母不是打算和他拉近关系吗?如果二姐嫁给了宋言珂,不说会不会疏远,肯定不会拉近了。

后来见到柴府人,她才知道,原来那天游湖他们也去了,柴府几位公子小姐和宋言珂在一条船上,那场刺杀,他们也被波及了,而且当时没带侍卫,整条船被打沉了,所有人都落了水,二姐正好离宋言珂不远。

宋言珂救了不会水的二姐,同时也看到了二姐的身体,二姐不得不嫁给他。

知道这个事情后,柴未樊认真想了想,竟觉得二姐还算因祸得福。

谁都知道大伯母一直没打消那个念头,现在不提是顾及惠太妃不敢做太过,指不定什么时候,陈府那边流露出这个想法,大伯母便会旧法重提。

所以,二姐嫁给宋言珂是个挺不错的出路,虽然宋言珂现在身份低微,但他好歹是读书人,什么时候都不要小瞧读书人,还是个文学造诣颇深的读书人,只要有个机会,宋言珂就能一飞冲天。

想到这,她立即给二姐写了封信,劝她想开,千万不要想不开。

后,柴未珮回信,从信中可以看出,她并未有任何不满和颓丧,反而一如既往温和,甚至还有些些微振奋。

知道二姐这是想到了,柴未樊微微一笑,但愿他们二人能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寿安宫。

太皇太后神色疲惫,面目灰败,身子大不如从前。

方嬷嬷看着心酸,上前给她轻轻捶腿,“老主子,您且放宽心吧。”

太皇太后有气无力,“哀家这身子,哀家心里清楚。”

“老主子……”

太皇太后微微苦笑,“秋南,都是哀家耽搁了你,你这一辈子未婚,却陪哀家这个老婆子在这寂寞的宫廷里虚耗了一生。”

方秋南摇头,笑:“老主子说什么呢,能陪伴伺候老主子是奴婢的荣幸,若有下辈子,奴婢还要伺候老主子。”

太皇太后拉住她的手,微笑,“好,下辈子咱们还在一块,到时咱们投生到一普通人家里,就此平凡一生。”

方秋南眼角隐隐含泪,“好。”

太皇太后撒开手,侧过脸,望着空中某个空白点,怔怔出神。

“人人都道宫中好,可是瞧瞧,宫中最易变的便是人心,你永远不知道她平静出尘的外表下是否藏着一颗堕于红尘迷惘的心。”

方秋南紧紧握住太皇太后的手,触及掌下瘦削嗝手的手掌,心下猛地一酸,老主子这辈子都在为郦氏奔波,临到老,也没有一天安生日子过。

不过这偌大宫廷里,何时才能有安生日子呢?

只要身处宫廷中,争斗便会一直不停休。

太皇太后闭闭眼,将自己沉痛放肆的心情拉回来,手指缓慢捻动佛珠,倏忽,停住。

“听闻,这次落水,皇上不顾自个安危硬要跳下水去救柴四姑娘。”

第90章

柴未樊走过去,搀着惠太妃回屋,问她:“姑母,太皇太后为什么找您过去啊?”

回到正殿,被伺候着喝了杯茶水,缓解下渴感,惠太妃才回答:“是有关长公主的婚事。”

柴未樊恍然,“和卫世子?”

惠太妃含笑点头,“长公主与卫元洲青梅竹马一块长大,两人无论身世,容貌还是性情都十分相合,陈太妃与卫夫人也一直有结亲的念头,二人年龄也不小了,太皇太后琢磨着年前便把事给办了。”

柴未樊开心道:“这是皇宫的大喜事,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一定十分开心。”

准确的说,这是先皇去世后第一件大喜事,皇宫正应该用一件喜事来缓冲先皇去世留下的悲伤,以及前段时间两次刺杀留下的惊惶之情。

更别说,这是长公主一辈子一次的大事,柴未樊也为长公主和卫元洲开心。

惠太妃靠在软塌上,想起柴未珮,叹了口气,问:“珮姐儿确定要许给那什么宋什么了。”

柴未樊坐到惠太妃身边,轻轻给她揉捏手臂和肩膀,闻言,笑道:“怎么,姑母不乐意?”

惠太妃沉声,“珮姐儿到底是柴府嫡系一派,身份虽说不能跟娴姐儿和媛姐儿比,但也是簪缨世家之女,金贵出身,娇生惯养,怎么能嫁给一白身。”

柴未樊眨眨眼,没想到姑母竟真瞧不起宋言珂。

不过以两人现在的身份,的确有些不相合。

柴未樊只能将她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我知姑母是心疼二姐,二姐便是不能如大姐一般嫁入高门望族,也不该就这样嫁给一个白身,只是姑母,樊儿却以为,这样的结果对二姐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惠太妃抬眼瞧她,似乎不是很能理解。

“姑母您忘了,府里还有大伯母在一旁虎视眈眈,二姐一直未能彻底放下心,趁着这次二姐正好将自己的终生大事解决掉,省得将来夜来梦多。”

惠太妃拧眉,不是很赞同,“我已经严厉呵斥过你大伯母,加上娴姐儿的事,你大伯母心里应该有所考量,不敢再做这种事了。”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