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通政司,速度与激情(2 / 2)

加入书签

先是皇上下令取消司礼监批红权力,内阁的票拟权还保存着,可送往内阁的奏疏越来越少,大部分送到了通政司,由通政司直接送给皇上批阅。

通政司,全名为通政使司,洪武年间创立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传达政令,递交传送各种奏疏、文件,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机构。

其实内阁一开始也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后来权力不断扩大,渐渐成了大明朝执政的最高机关。而通政司则没落下去,变成了门可罗雀的清淡衙门。

面对着几乎无事可做的局面,方以智小心翼翼道:“史阁老,皇上如此看重通政司,难道要削弱内阁职权吗?”

经历了大案之后,史可法变得极为慎重,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天下是皇上的,他看重谁,自有深意,做臣子的不要妄加揣测,安分守己才是正理。”

钱秉镫道:“也许皇上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内阁制度是我朝立国之本,皇上想要动摇也没有那么容易!”

但内阁成员们有所不知,皇上还真打定了主意,要动摇内阁制度了。

又过了几天,乾清门外建起了一排平房,通政司从此以后就在这里办公。此处距离皇上寝宫很近,不过几十米而已,皇上可以随时召见通政司官员。

更奇怪的是,通政司原本有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职位,全被裁撤废除,不再专门设立官职。进入通政司当差的官员,是从各个部门调遣过去的,都是皇上的亲信心腹之人。

这些人每日入值通政司,没有额外的官衔,也没有额外的俸禄。议事完毕之后,仍旧各回本部衙门办公。

通政司变成了无专官、无衙署,但又最接近皇上的特殊机构。

李存明为通政司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简而言之三个字,“勤”、“速”、“密”。

“勤”便是要求当日事当日毕,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

“速”便是强调效率与速度,通政司大臣入值后,约莫五六点钟,天刚蒙蒙亮,就要去乾清宫面见皇帝,聆听皇帝对政务的处理意见,这叫“承旨”。

皇帝下达指示,大臣就会急匆匆赶回通政司,将皇帝的意思“述旨”给司员,司员们走笔如飞,执笔“拟旨”。大臣拿着拟好的谕旨,再赶回乾清宫报皇帝批准。一来一去,不过一个时辰,许多政务就处理完了。

李存明曾笑着对闫尔梅道:“朕就是要在大明朝上演速度与激情的戏码,朕要飙车,玩漂移,你们这些臣子就得快马加鞭!”

“密”,是通政司的最大特点。通政司外面由护军把守,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太监宫女,都严禁私入。甚至服务人员,也规定必须是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小太监担任。十五岁之后,就立刻换新人。

李存明对通政司的改进,完全是照搬清朝的军机处制度。但他没有用军机处这个名称,一来是因为这个名字深深与满清捆绑在一起,他总有些膈应;

二来旧瓶装新酒,朝中大臣们反应迟钝,不会强烈抵制。等他们反应过来,大局已定。李存明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挖了内阁的墙角,剥夺了内阁的权力。

等通政司彻底运转起来后,史可法等人才后知后觉,猛然发现内阁成了一个橡皮图章。

不,连橡皮图章也算不上了,完完全全就是摆设!

但李存明仍旧没有废除内阁,他把内阁当作花瓶,塞进去东林党人、清流们,供人欣赏瞻仰,名义上给了这些人荣誉,其实是让他们养老。

内阁名存实亡,方以智和陈贞慧从起初的雄心万丈,渐渐变得心灰意冷。他们郁闷不已,邀请顾炎武和黄宗羲喝酒解忧。

“哎,一切都是梦幻泡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今日才看清楚了皇帝陛下的真实意图!”方以智道。

陈贞慧大发牢骚:“以往有内阁和司礼监共同掌权,尚能制衡皇帝权柄。如今通政司成为朝廷中枢,政令全由皇帝一人决断,我辈无用武之地了!”

黄宗羲叫道:“看到没有,我早就说了,当今皇上帝王心术太重,用的是王霸之道,违背儒家圣人教训。”

顾炎武详细问了通政司的运转情况和流程,谨慎道:“平心而论,难道通政司没有半分优点吗?政令畅达,行事高效,且高度集权,彻底杜绝了党争……”

黄宗羲瞪大眼睛道:“顾兄,你一向主张‘皇帝与天下臣民公治’,反对‘独夫统治’,怎么突然说出这种话来?”

顾炎武起身道:“我还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呢!如今天下大乱,我朝羸弱不堪,正是到了兴亡关头。皇上的所作所为,担起了他肩上的责任,我当然要全力支持。至于天下人公治天下,那也得等到海晏河清之时才能奢谈。”

方以智和陈贞慧若有所思,黄宗羲瞠目结舌半晌,闷闷不乐喝起了酒。

顾炎武拍着黄宗羲的肩膀道:“拭目以待吧,我对皇上的观感大有改进,你也不要一直抱有成见。无论如何,我要在南京城多逗留些时日,期待看到皇上更多的举措,或许拯救大明朝的良方就在皇上手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