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2)
这时大队亦发现拒马,知道马德永正在探问,所以暂时停了下来,等候回话。及至马德永一到,十四阿哥从车中探头出来问道:“是怎么回事?”
“回王爷的话,”马德永气急败坏地说,“范时绎简直要反了,无缘无故设下拒马,要有他发的牌票才过得去。我跟他说是王爷过去,他手下的人说,就是王爷也得要牌票。”
十四阿哥一听,气得手足冰冷,强自抑制着怒火问道:“范时绎在不在?”
“大概不在。”
“有多少兵?”
“出来的有十来个。看那间营房很大,恐怕有百十号兵。”
十四阿哥这时很冷静,知道已入牢笼。什么叫龙游浅水?什么叫虎落平阳?这就是了!
左右也都很清楚,若要硬闯拒马,必然发生争斗,堂堂郡王与小小一名千总对敌,自己先就失了体统。而况闯过一道拒马容易,但还有第二道,第三道,范时绎敢于如此,当然有皇帝在支持,部署亦一定很周密,破了脸还不能闯出重围,不如见机,好歹先保住了郡王的体面再说。
“回去!”十四阿哥说,脸色阴沉,十分可怕。
回到行馆,未及更衣,护卫送进来一个手本,正是范时绎求见。十四阿哥恰在越想越恼的时候,将手本摔在地上,正想食以闭门羹时,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凝神细想了一会儿,脸上浮起了诡秘的笑容。
“请在花厅上见。”他说。
等将范时绎引入花厅,马德永已受命作了布置,将他带来的亲兵隔绝在外,花厅四周派人看守。范时绎久等不见恂郡王接见,少不得要打听一下,得到的答复是冷冷的一句:“你等着吧!”
一等等了个把时辰,仍旧不见动静,范时绎心知不妙,起身硬往外闯,马德永带人把他拦住了。
“你别拦我,我得去见王爷,有极重要的公事回禀。”
“没有那么些个说的!”马德永将他往里一推,“你乖乖儿待着吧!”
从早至午,从午至晚,将范时绎软禁在那里,没有水喝,没有饭吃,直到晚上才放他走路,范时绎饥渴交加,路都快走不动了。
这样报复范时绎,自然可以出得胸头一口恶气,但却逼得他更忠实地执行皇帝的命令。范时绎很厉害,被释放以后,仍旧请见恂郡王,说有紧要公事面禀。恂郡王自然不见,他亦并无愠色,望门遥拜而退,礼节十分周到。
一回到衙门里,却是越想越气。饱餐了一顿,略略休息一下,随即在灯下亲自写了一个密折,将恂郡王如何私行;如何被阻而退;如何在他谒见时,将他软禁在花厅,不给饮食等情形原原本本地奏上皇帝。同时请旨,倘或恂郡王派护卫动武,自然尽力容让,但以不让他冲出山口为限。逾此限度,一交上手,不免伤亡,他负不起这个责任,得请皇帝预先指示,以便遵循。
皇帝接得这个密折,并不感觉意外,不过要他作个最后指示,却很困难,因为总不能说格杀勿论。想一想只有找隆科多来商量。
“为今之计,只有早颁明谕,以恂郡王为守陵大臣。陵寝重地,自然不能擅离职守。范时绎加以阻挡,亦就师出有名了。”
这是釜底抽薪的法子,原属正办,但有一层极大的窒碍,“太后怕不肯答应。”皇帝说道,“每天都问,话亦越来越重了。舅舅,别的事都好办,唯有这件事,我的处境很难。”
隆科多默然。他觉得已经对不起先帝,不能再做对不起太后的事。
“你意下如何?”
“皇上圣明。”隆科多答说,“只有皇上自己拿主意,臣不敢妄参末议。”
很显然,这是再也不愿介入他们母子兄弟间纠纷的表示,皇帝亦就无话可说了。
“臣已经督饬内务府,汤山的王府,加紧施工,总在一个月内,便可落成。”
“范时绎能不能应付一个月?”皇帝问说,“一个月之内总有办法能想出来。”
“臣传谕范时绎就是!”隆科多答说,“只怕一个月以后,情形依然如此,倒不如早降明谕。”
这是在催皇帝速做决定,通前彻后地想一想,确是越往后越难处置。最怕范时绎无法软困十四阿哥,再一次来个硬闯,倘或真的伤了他,这件事就难以收拾了。
彻底彷徨,皇帝终于做了决定,尽快宣示,派十四阿哥守护景陵,唯一的难题是,此举会大伤母后的心,可是也顾不得这一点,只有认命做个不孝之子。
预期着这道上谕一下,永和宫中会大起风波,母子之间将有一场严重的冲突,哪知全无动静。直到第二天才传来一个使得皇帝手足无措的消息:太后绝食了。
从古以来,没有绝食的太后,更没有饿死的太后。皇帝心想,这话一传出去,“孝子”的假面具,立刻就会拆穿。所以一面命十六阿哥允禄护卫永和宫,严禁消息走漏,一面到永和宫求见太后。
“告诉他不见!”太后气喘吁吁地说,“除非我死了,他才见得到我。”
这话如何能照实转达皇帝?宫女、太监跪了一地,求太后接见皇帝,而卧床的太后,回面向里,根本不睬。
皇帝已等不及了,从外殿步入寝宫,只听太后力竭声嘶地在喊:“出去,出去!永远别见我。我从未生过这么一个儿子!我只有一个儿子,胤祯,康熙二十七年生的!”
这是指十四阿哥,也是表示不承认“四阿哥”。皇帝站在门边,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好久好久,才喊出一声:“娘!”
太后不理,唤着宫女说:“把我的帐子放下来。”
“娘!”皇帝几乎是爆发的声音,“亲生的儿子,为什么视作仇人呢?”
太后仍旧不理。一时满室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个个屏声息气,仿佛要窒息了似的。
“唉!”皇帝叹口气,“为什么好好的太后不愿意当?”说完,掉转头去,一步渐一步地出了永和宫。
永和宫内的太监、宫女,每个人都像心头压着一块铅一样,那种沉重的感觉,使得他们连说话都吃力了!几乎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去细想,应该怎么样去打破这个僵局。因为这是一个不能想象,而且虽明知其为真实,却仍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僵局。
面向里床的太后,却又在动死的念头了。她早就没有生趣了!有时想想自己的命,大概是古今第一个怪“八字”。生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是皇帝。假作真来真为假,不知老天何以有此恶作剧?至于自己一夕之间,成了天下第一尊贵的人,但也是天下第一被人轻视的人。她不知道是当她真太后的人多,还是当她假太后的人多?只知道自己的感觉,一想到她这个太后的由来,便如芒刺在背,恨不得逢人就表心迹:你一定以为我想当太后?不错,不过这样而来的太后不值钱,我告诉你,我现在当真太后都不乐意了,何况是假太后!
如果一天转十个念头,九个念头是如此,另外一个念头,不免回心转意:咳!算了。一切都丢开,不必这么认真!等先帝入土为安,大事都了,搬到十四阿哥府里去住,就当作平常人家的一位老太太好了。谁知道最后的、自觉也是最低的、必可实现的希望,亦整个儿破碎了!
总算是太后,不能享福,可也不能受罪,不能对不起太后这个衔头。所以死志早决,只是顾念着自己一死,可能会使“四阿哥”迁怒到太监、宫女,所以忍死须臾,一直在心中惊问:要怎么样才能使得永和宫的太监、宫女,不必为她的寻了短见负任何责任?
想来想去只有一种死法,可以不连累侍从,那就是当着皇帝,出以猝不及防的手段自裁。那时连皇帝都不能相救,则又何能怪太监、宫女未尽保护照料之责?
想是想通了,要找这么一个法子却很难。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照这个宗旨去办,绝食便毫无意义。因为绝食在求死,既然别有求死之道,自然不必绝食。徒然自苦,犹在其次,无端让侍从受责备,于心何安?
于是太后去思索绝食之外的求死之道。那当然是激烈的手段,判生死于须臾之间,想一想法子很多,最直截了当的是,如费宫人刺虎那样,拿把利剪,当胸一扎,不就一了百了?
但是这要当着皇帝的面自裁,未免太残忍了一些,从古以来还没有一个母亲愿死在儿子面前的。自己这样做,似乎有意跟儿子过不去,要陷儿子于不孝,可是……
太后想不下去了,因为她困惑了。自己到了已无生趣的时候,还要顾到儿子的不孝之名,然则儿子又为什么不能想一想,做母亲的何以要绝食,何以会薄人世极尊至荣的太后而唯愿速死?
想来想去她想通了。只要有一分可以不死的理由,她必得委屈忍死。而抱着跟儿子拼命的打算,也许可以使他有所畏惧而让步,这样也就可以勉强不死了!
打定了主意,倒觉得胸怀一宽,转身过来,只见以常全为头的一大群宫女,都守候床前,看她睁眼,都用待命的眼色看着她。
“我有点儿饿了!”
听得这一句,所有的宫女都有惊喜之色,常全却反有矜持的表情,一面走近床前,一面说道:“老主子想进点儿什么呢?粥有香粳米粥、红糯米粥、小米粥,还有甜的冰糖莲子野山药粥,要不先喝碗酪?”
“不要酪。”太后问道,“有绿豆粥没有?”
“有。”
“我喝绿豆粥。看有南边进的、什么糟的小菜没有?”
天厨之中,何物不备?常全特意挑了太后最喜爱的扬州糟油萝卜、浙江平湖的糟蛋供馔。太后吃了两个浅碗的绿豆粥。永和宫中,皆大欢喜。负责守护的十六阿哥,更视为天大喜讯,急急去奏告皇帝得知。
“原是太后一时闹脾气。”皇帝很轻松地说,“小地方哄着老人一点儿就好了。”
太后的本意是想感化皇帝。她曾有意无意地,间接向皇帝表示,她之放弃绝食,是为了顾全儿子的名声。那么,为人子者,亦应该仰体亲心才是。
皇帝却无表示,因为仰体亲心,便得将十四阿哥放出来。如果原先没有破脸,此事还有商量的余地,一破了脸,再放十四阿哥回来,即是示弱。可想而知的,他会用各种毫无顾忌的手段,使皇帝难堪。那时再要像现在这样把他软禁起来,就办不到了。
为此,他只好装作不知。不过晨昏定省,礼数不缺。太后见他始终未曾松口,可有些忍耐不住了。
五月二十那天,天气闷热,太后更觉得心事不吐不快,所以这天是她主动派人到养心殿传懿旨:要跟皇帝见面。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你把一母所生的弟弟当作势不两立的仇人。”
一听太后的口气,皇帝便生警觉,必得格外沉着,才能应付,当即低声答说:“儿子绝没有这个意思。”
“那么,你为什么不放他回京城来?”
“儿子是保全他。”
“保全?”太后冷笑,“我不懂你的话。”
“弟弟性情太刚、耳朵太软,回到京里,如果有人挑拨,他会做出不守法度的事来,那时叫儿子办他也不好,不办他也不好。所以,索性让他住到清静的地方去,免得他闯祸。”
“原来这就叫保全?”太后冷冷地说,“我看最安稳的地方,是在高墙里面。”
“儿子就是不忍他落得个圈禁高墙的结局,所以才把他安置在汤山。”
“你这种话我不要听!”太后问道,“你凭什么说他会落得个圈禁高墙的结果?”
“照他的行为,早就该圈禁高墙了!”
此言一出,太后大惊,“我倒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她厉声质问,“你得说个明白。”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答说:“你要我说,我就说,即为他一到京里,行文礼部,询问见我的仪注,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那还不容易明白吗?你明白,我也明白!你别忘了,他是用的正黄旗纛,等于代替阿玛亲征。照我说,你该出城去接他才是!”
这几句话说得皇帝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好生不自在。当着那许多太监、宫女,隐隐指他夺弟之位,“皇上”的威严何在?
“这是娘的想法!普天下不是这么想。”
“怎么想呢?”
“觉得这是件荒唐得离谱的事。以臣见君,还能有什么特别的仪注吗?”
“哼!”太后又冷笑,“天下人的想法不一定对,我的想法也不一定错!”
“娘说不错,就不错。反正我也没有追究。”
“你表面不追究,暗中治他。即如九阿哥,你又何必老远地把他弄到西宁去?自己不觉得太过分吗?”
“并不过分。”皇帝很快地接口,“儿子责任甚重,治国得要有纲纪,顾不得弟兄的私情了!”
太后把他的话好好地想了一会儿说:“好吧!你要治国,我没有治国的责任。我年纪大了,只能讲讲私情,你把我送到汤山去,我要跟你弟弟一块儿住。”
皇帝未曾料到太后会有这样的打算,所以愣了一下,方能回答:“那里不是太后住的地方。”
“我还有该住哪儿的规矩吗?”
提到太后不肯迁往宁寿宫,是皇帝最不满的一件事,也是皇帝认定生母跟他为难的明证。不肯搬往宁寿宫是表示不愿承认自己是太后,此刻索性要搬出宫去,无异于不承认皇帝是她的儿子。意识到此,皇帝不由得有些愤怒,因而失去了一直保持着的冷静。
“娘应该住宁寿宫!我实在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作贱自己,也作贱了别人。”
太后勃然大怒。作贱自己,便是自轻自贱。在宫廷中,这是骂人最重的一句话,儿子敢对母亲如此无礼,可把太后积累多时的冤气勾引得爆发了。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