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衰弱的日本军队(1 / 1)

加入书签

说实在的,不仅仅是他们美国人心里不得劲儿,日本鬼子也有些吃惊了,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过那么厉害的重炮团,将近好几百门的105毫米榴弹炮,对于所有的日本军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看见呀,原来就算有那么多的榴弹炮,也不可能全部集中起来用于一场战役,日本鬼子如果有那么多家当的话,肯定会分散到各个部队,按照日本鬼子的想法,不管这攻击力强不强悍,但是每个部队必须得有一个这样的武器,让外人看到,也以为他们大日本帝国多么强大,其实在数量上他们已经是输了,这种重型武器必须得集中起来,数量强大,才能给敌人带来比较强悍的伤害。

虽然美国人的损失比较大,但美国人在援军到达之后,还是守住了他们的防线,如果是他们不主动后退的话,日本人想要杀进这道防线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前线的军事观察员,而光看到了美国人的伤亡,日本人的伤亡,他们是没办法看到的,但是日军将领却十分明白他们的伤亡到底到了一个多惨的地步,现在日本鬼子的伤亡也就比美国人低一成左右,不过这已经算是胜利了,要知道日本鬼子是进攻的一方,美国军人是防守的一方。

日本鬼子的小豆丁坦克在打垮了美军的坦克部队之后,他们立刻到了美军的阵地前面,这个时候可就不是他们说了算了,美军的大口径机枪把他们一个又一个的点名了。

“还是这些华夏人说得对,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坦克对付他们,我们用手中的机枪就能把日本人的坦克给送上西天,真搞不明白日本人弄出这么一堆坦克来干什么?说得明白一点,这根本就不是坦克,这好像是一块又一块的垃圾,这种东西也就是汽车加上一块铁皮,里面的驾驶员还要使劲的往前冲,这要是遇到密集炮火的话,恐怕这就是他们的棺材了。”旁边的美军军官高兴的站在一挺大口径重机枪前面说道。

他高兴的是,这已经是他手下干掉的第三辆日本坦克,在战争当中,他绝对不相信一挺重机枪竟然可以干掉那么多的坦克,但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相信,日本坦克就是那么的没用,尤其是日本坦克冲锋的时候。

其实现在的这些日本坦克,跟当年抗战刚刚开始的那些还不一样,当年抗战刚刚开始的日本坦克,至少制作时间要比这些坦克要长一些。

现在的这些坦克为了应付战场上的需要,在制作的时候简化了很多工艺,当年在平津战役的时候,保安团使用的都是穿夹子弹,现在使用普通子弹都可以把这种坦克给贯穿,可以想象日本鬼子制造这些坦克的时候消减了多少的工艺,少用了多少的材料,这才让美国人捡了一个大便宜。

“都别废话了,日本步兵要上来了,都给我趴下达,藏好你们的脑袋日本鬼子枪法,想必前几天的时候你们都看见了,如果要让日本人抓住机会,恐怕你们这些人连吃饭的家伙都丢了。”美国连长大声的说道,在前几天的战斗当中,日本老兵的枪法可真是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美国军队当中的狙击手也就这样了,可日本军队当中竟然有那么多的狙击手,问题是咱们的狙击手都是使用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而人家使用的就是三八大盖儿,这些三八大盖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瞄准设备,全部都是机械瞄准的,用这样的东西可以做到百发百中,就知道平常日本鬼子对于涉及技术多有研究了!

听到美国连长的大声喊话之后,大部分的美国士兵缩了缩自己的脑袋,前几天的情况好像还在他们脑中呢,这些日本鬼子绝对是有那个能力的!前几天美国军队进攻的时候,大片死亡的美国士兵不是死在敌人的重机枪和火炮之下,竟然是死在他们的子弹之下!那些日本士兵依托防御工事,基本上是一枪解决一个美国士兵,这样说,虽然有些夸张,事后日本鬼子进行计算的时候,三发子弹就可以干掉一名美国士兵,这样的数字绝对是相当夸张了,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军人要干掉一个日本鬼子,要浪费1500发子弹。

当然这种计算说起来有些片面,仅仅是强调日本士兵在使用三八大盖的时候的比例,如果加上他们的重机枪和其他的设备,这个比例就要大了,绝对不可能三发子弹干掉一名美国士兵的,不过在昨天和前天的战役当中,这个比例是绝对没有造假的,要不然美国士兵也不会每天的伤亡都在几千人以上了。

美国军队当日本军队靠近的时候,阵地上突然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爆豆声,这就是美国军队的火力完全学习保安团,美国军队本身从美国本土运送来的武器就已经很厉害了,在跟保安团学习之后,美国军队把一堆又一堆的武器送上了前线阵地。

正在奔跑的日本军队像被人打了一棍子一样一大片的人就那么倒下去了,不过日本军队的反应也相当快,立刻就卧倒开始散开,慢慢的匍匐前进,这样他们的伤亡将会减少许多,而且只要一有机会的话,他们就会朝着美国基地开枪,每当日本老兵沉稳的开出一枪,美国基地上都会有一个惨叫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日本鬼子的枪法那么准呢?在跟保安团作战的时候,保安团也是吃够了苦头,大部分的保安团伤兵全部都是被日本鬼子的步枪给打的,反而是日本鬼子的其他武器对保安团士兵的伤害很小,不过随着日本老兵的慢慢减少,这样的作战方式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每一个日本老兵都是他们最珍贵的,死一个就少一个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