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恶婆婆只想养老 第15节(1 / 2)
“我在李家好不容易熬到李文盛中举,本以为有好日子过了,谁知天降横祸家里突然没了顶梁柱,留下一屋子孤儿寡母。”
“你们作为娘家人是怎么做的?不仅没有雪中送炭的意思,还要收回我的陪嫁,让李家赖以为生的十亩水田都还给了你们。”
“一家子人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没日没夜的开荒,没钱给孩子们割肉补身子,我就捡了些村里没人要的螃蟹做成汤来给孩子们尝个味儿,可就这样,都还要遭到你家里人的指责,说我自家吃好吃的不孝顺老娘。”
“可怜见的,延宗娘也真是没了办法,亏得心思巧又心疼孩子,小小的螃蟹生生做出了肉味儿来,她说的这个是真的。”与江里正一起过来的三婶儿忙在一旁替江婉作证。
本来大家对余婆子贪心不足就有微词,再听三婶儿作证,证明江婉并不是她说的那样,对场上还要闹腾的祖孙俩越发不屑。
“胡说,你家明明经常吃肉,还一天三顿,顿顿有白面馒头!”王昌秀极有把握的站了出来揭发,今天这场闹剧一开始就被六姑牢牢的把握住了话语权,她们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觉得这回总算被她逮到漏洞了。
谁知江婉闻言连眼神都没给她一个,只直面江德纲讨要说法。
“我现在还客客气气的喊你一声大哥,是看在你年长的份上,其实我跟你们还有什么关系呢?我家吃什么又凭什么跟你们汇报?”
早在江婉说出她高攀不起娘家时,全场所有的人都惊诧莫名,此时更听到江婉说她连称呼江德纲都是客气,大家更一脸震惊。
余婆子感觉江婉不是开玩笑,当即气急败坏,“你说没关系就没关系?忘恩负义的东西,都忘了自己是从谁的肚子里爬出来的?说你不孝顺都是轻的,你这是连本都忘了呢,你哪来的胆子!”
“这会儿你承认我是你生的了?可惜晚了,你生的女儿早就死了。”江婉淡定得很。
她所言也并不虚,余婆子的女儿原主江氏的确已经死了。
“正好趁着大家都在,三叔您给评评理!”
“娘家人要在什么情况下才收回陪嫁?”
围观的人面面相觑。
娘家人收回陪嫁,只能是在出嫁的姑奶奶已经死了,且没留下子嗣继承的情况下。
之前江德纲家收回李家的十亩田,大家背地里没少谈论,但也就唏嘘一下罢了,毕竟乡下人家嫁女儿,像江老秀才这样大方陪嫁的几乎没有,也都忽略了收回陪嫁这么一回事。
现在被江婉这么一提,全都明白过来了。
江德纲家收回了李家的田,可不就默认江氏已死,且连外甥都不认了吗。
如今李家要与江家断亲,岂不是合情合理?
“胡闹!江德纲你是不打算认这个妹子了?”江里正也接着质问江德纲。
“怎,怎么会呢!这都是……都是……”都是他娘闹的妖蛾子,但这话他不能直接说出来。
“大哥你是江家的一家之主,既然做了决定就别吞吞吐吐的,你们当我死了就死了吧,我跟孩子们也不会去你家打秋风。”
江婉此时最怕江里正插手劝和,哪怕将十亩田还回来,她也不想还与这一家子极品有什么拉扯。
“六姑,当初你家种的田明明是租种的,还回来也是你心甘情愿,哪里说过要断亲的话?”
“这里哪有你一个小辈插嘴的余地!”眼见王昌秀又要蹦跶,江里正首先沉不住气了。
江德纲是真的孬,他就在这里站着,还允许家里一个小辈在这里颠倒黑白。
余婆子都已经扯开喉咙要配合王昌秀开始喊冤了,但呵斥王昌秀的人是江里正,她又忙把骂江婉白眼狼之类的话给生生咽了下去。
余婆子在家里辈分最高,还是从江老秀才德高望重中被人一路吹捧过来的,向来嚣张随性得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能将村里的人拿捏得死死的,但唯独有一个人例外。
那人正是此时站在李家小院的江里正!
论起辈份,江里正跟江老秀才是一辈儿的,论年纪还要年长一些,余婆子不得不称呼人家一声三哥。
且这个三哥是里正也是族长,以前连江老秀才都能训斥的人,她一个弟媳妇哪来的胆子在他面前闹腾?
“余氏,我还没死呢,你男人当年做的决定我会不知道?”细究起来,当年江老秀才为招揽李文盛送出的十亩田,他是见证人之一。
“延宗娘,那田你是不是心甘情愿送还的,还想不想收回?”
江婉正乐得有人替自己辩白,冷不丁听到江里正叫自己,知道他这是要为李家主持公道的意思。
只是这样的公道她并不想要。
江家的人却不这么想,听了江里正的话一齐紧张起来。
十亩田不是小数目,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若是这么轻易的就还回去,不甘心啊!
王昌秀满心满眼都是给自己的几个儿子捞家产,有心反抗可才被江里正呵斥过,自然不敢开口,只暗地里捅了余婆子的腰眼好几下。
余婆子立即会意,也顾不上惧怕江里正的威信了,“不行!”
“你们谁敢说那些田不是从我家出去的?她还都还回来了,还想收回去?门都没有!”
“当初也只说是送给李文盛在村里安家,如今他都死了,还回来不是应该的?”
咦~~
围观的人都看不下去了。
李文盛死了你们家女儿还活着呢,就不管那个娘儿几个的死活了?到底谁才是亲生的?
早些年李文盛刚中举那会儿,就有人酸里酸气的说江老秀才嫁女儿拉拢李文盛,就是图人家读书人的身份攀高枝儿。
如今看来是真的,这也太没人味儿了吧!
第24章 李延宗受伤
江婉听得一脸悲痛,很努力才能扮演出一个被娘家亲人伤害的形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