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一天之后 再行决战(2 / 2)

加入书签

炮击中,苏军的坦克集群几乎毫发无损,只有六辆坦克被炮弹的冲击波震坏了行走装置,暂时失去动力。

然而步兵们却在猛烈的炮击下血肉横飞。尸横遍地。

一场精心策划的进攻,还没开始就被炮兵打的落花流水。

缺少步兵的保护,坦克在这种丛林中作战犹如瞎子一般,攻击计划随即告吹。

德布勒森城南部,苏军举步维艰,战局陷入僵持阶段,城北的四十三坦克师进展也不顺利。

和城南丛林中犹如捉迷藏一般的战斗不同,城北的战斗显得无比的粗暴与简单。

城北的地形是大片的草地与耕地,视野开阔。地形平坦,正是坦克集群发威的最佳地形。

四十三坦克师坦克集群集中兵力,猛攻意大利第二军第五步兵师的阵地。

苏军炮兵流星雨般的炮击结束时。意军第五步兵师士兵们探头看向战壕外面事,却惊讶地看到二百多辆苏军坦克已经引导着步兵冲到阵地前二百多米的距离。

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大批的反坦克武器,阵地也是匆忙构筑,缺少有效的反坦克能力,第五步兵师的第一道防线只坚持了不到三个小时便被突破。

正准备沿着野地插向德布勒森城背后,切断德布勒森城通向匈牙利腹地的公路。四十三坦克师的侦察部队随即发现有大批坦克正冲向自己。

四十三坦克的师的两个坦克团迅速展开队形,向敌人坦克集群出现的方向发动进攻。

半个小时后。四十三坦克师迎头撞上增援而来的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师。

十四辆e-40型坦克打前锋,四号坦克营和四号坦克歼击车营跟在后面,双方约四百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对撞在匈牙利大平原上。

14辆e-40型坦克犹如陆地上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凭借锐不可挡的88炮和无与伦比的装甲,早在1200米的距离便提前开火。

每一轮齐射,都有四五辆t-34或是kv-1被击毁在冲锋的道路上,它们虽然不时停车还击,但是孱弱的火力却只能给e-40型坦克擦破点皮,根本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一些t-34型坦克凭借优越的越野能力,迂回到e-40型坦克的侧面,以五十度甚至是六十度的角度射击e-40的侧面装甲,却发现依旧无法穿透e-40型坦克的装甲,震惊与恐慌中随即被其他德军坦克击毁。

双方的步兵炮兵随即卷入战斗,却只能充当这场战斗的配角,近距离观看钢铁洪流之间的对决。

战斗持续到下午四点,穿过t-34与kv-1型坦克的残骸,碾过地面上苏军步兵和坦克手的尸体,大德意志师作为战斗的胜利者,追向战败者逃走的方向。

扔下近二百辆坦克的残骸,残余的苏军坦克向来路疯狂逃窜。

两个小时后,在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师的协助下,意大利第五步兵师的第一道战线得到恢复。

留下第二摩托化步兵团协助意大利第五师防御阵地,大德意志师的部队撤到防线后方,再次担当起预备队的职责。

入夜之后,苏军没有了前一夜挑灯夜战的勇气,战线上的枪炮声变得稀疏,。

前线的士兵忙着连夜抢修工事,准备迎接苏军明天的进攻。

后方的指挥部中,陈道和梅塞上将在谋划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陈道说道:“我们只需坚守两天,今天是第一天。明天再坚守一天,给帝国元帅装甲师的调动和集结争取时间,后天一早,我们就可以发动反攻。所以,明天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守住阵地,不能让苏军前进一步。”

梅塞上将说道:“今天的战斗中,苏军的进攻能力明显减弱,再没有第一天战斗中的势头,我对明天战斗的胜利非常有信心。”

“后天的战斗,我需要借调利托里奥装甲师和都灵摩托化师,这两个师的部队今晚就要连夜调动,明天完成集结,后天跟随我一同发动进攻,希望将军能够尽快下达开拔命令。”

当天夜里,意大利利托里奥装甲师和都灵摩托化步兵师的集结地,引擎声响了一夜,第二天天亮后,两个师下属各个部队的驻地已经空无一人......

无独有偶,陈道和梅塞谋划着后天的大反攻时,他们的对面,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司令部里,布琼尼元帅和基尔波诺斯上将也在做着相同的事。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遭遇德国人,德国人的战斗力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强大,有了德国人的协助,意大利人的战斗力似乎也跟着增加不少,表现和昨天的战斗大不一样。”布琼尼元帅说道。

基尔波诺斯上将说道:“的确不一样,我们在德布勒森城南的战线只向前推进了大约五百米,市区的巷战进展更慢,只向前推荐了大约三百米,城北......”

基尔波诺斯上将没说,布琼尼元帅也知道,四十三坦克师在城北突破了意大利军队的防线,随后又被德国人给赶了回来。

不仅如此,四十三坦克师还损失惨重,基本失去进攻能力。

“变更部署,马上变更部署,我相信你有办法解决现在的难题。”布琼尼元帅说道。

“我的建议是,明天再进攻一次,而且要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必须将意大利人的部队牢牢地牵制在德布勒森,为我们调遣部队争取时间。后天,我们发动总攻,一举干掉德布勒森城外所有的敌人。”

当天夜里,德布勒森城南,四十坦克师的部队秘密撤出战场,连夜向城北转移。

城北的四十三坦克师残部奉命加入四十坦克师的序列,为第二天的战斗做准备。(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