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四 松花江南岸的剧变(1 / 2)
当连子宁接到封他为松花江将军,节制松花江以南数十个卫所的圣旨的时候,已经是正德五十一年的八月二十五了。
这些时日,很是发生了不少事情。
当日大战完毕,女真人撤走之后,第二日,福余卫的骑兵自然也是退走。临走之前,哈不出又是亲自和连子宁谈了一番,两个人谈成了一笔大生意,连子宁这边用一千口铁锅,一千根铁针,一千匹绸缎,一千斤茶砖换取两千匹上好的蒙古马。
交付的日期是两个月之后,和连子宁这一次从福余卫借兵的酬劳一起交付。
对于双方来说,这是双赢的结果,对于哈不出来说,战马不值钱,值钱的是自己没有的。而两千匹蒙古马如果运到关内的话,所能购买的物资是连子宁付出的三倍以上,更何况,现在一支机动化的骑兵队伍是他所急需的。
两方势力全都撤走,喜申卫重新恢复了安静,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整顿防务,休养生息,等待朝廷的处置意见。
说起来,连子宁心中还是非常忐忑的,毕竟这一次,整个北征军序列大败,他也算在是北征军之列,也是不折不扣的败军之将中的一员。虽然说这喜申卫保卫战大获全胜,但是却不知道朝廷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把这件事儿定性为戴罪立功或是的一场煊赫的大胜,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他自认对正德的性格比较了解,但是在这件事儿上也不敢说自己想的就是完全正确的,毕竟简在帝心,圣上一念之间,可在云端,一念之间,又能让你如坠地狱。
不单单是连子宁,便是陈大康、孙绩等军官也都是心情忐忑·只能静静等待。
战后两天,伤亡统计结果也出来了。
这一次的损失,只能用惨重来形容。
武毅军序列步卒九千人,骑兵八百人·军器局一千余人,其中骑兵军器局毫发无损,步卒战死两千四百六十人,重伤七百六十三人,其中伤残者三百一十人,轻伤两千三百余人。
神武右卫序列五千六百人,战死三千七百五十人·重伤一百四千三人,余者几乎人人带伤。
京卫更惨,本身就是伤兵居多,又是被危亡的惨烈情势逼得不得不上战场,因此损失极为惨重,两万多出头儿的队伍,现如今只剩下六千七百多人。
各部都在休养生息,所幸喜申卫中粮草甚多·大战之前就已经够吃一年的了,而现在就更是足够这些剩下的人吃用数年的,而且喜申卫城池西北是松花江·东南是阿速江,东北就是两江汇合之后的黑龙江,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周围十余里之外就是密林长草,里面野兽众多,所以根本不用怕食物短缺的问题。
花了差不多十天的时间,剩下的士卒进山砍伐大木,制作棺椁。
八月初四,喜申卫城南,全军披麻衣·祭奠战死的袍泽。
连子宁在-喜申卫城南二十里的阿速江西岸,选了一处依山傍水的高地,所有战死的数万名士卒,每人一副棺椁,就埋葬在的松花江畔这一片青山绿水之中。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死后能有如此风光大葬·能在一个风水宝地容身,能有一副实打实的棺材,已经是极为幸福的事情了。
这些日子,喜申卫平静无波,而松花江南岸,面积达到了差不多有一个山东布政使司大小的松花江将军辖地却已经是一片兵荒马乱。
上一任松花江将军现在正关在诏狱里头数蚂蚁等死,而写着现任松花江将军连子宁的名字的诏书此时还在路上,整个松花江南岸,阿速江以西,柱邦大城以东,辽北将军辖地以北这千里沃野,已经是变成一片没有统治者的真空地带。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军队驻扎。
第一次女真大军在阿敏、济尔哈朗、额勒和泽等海西三杰的率领下南侵,猝不及防之下,松花江将军下属的边军被打的大败亏输,十余万大军伤亡过半,只剩下了不到五万人的残兵败将。而这剩下的五万人,跟随徐鹏举北征,在松花江北岸大败,这五万人也没剩下几个逃回来。
所以说,虽然现在松花江将军麾下名义上依旧是有十几个卫,数十个所,但是实际剩下的兵丁,只有在柱邦大城的五千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