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长安北望 西北重镇(1 / 2)
长安城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
原因无他,就是出于一个资深的地下文物工作者的私心,这里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北宋这个时期,有多少的宝藏静静地趟在地下等待我去发掘它们啊!
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作为西汉和隋唐的都城,长安曾经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繁荣城市,较之同时期的罗马,大上不止四倍,昆明池与上林苑更是规模浩大盛况空前的皇家园林。
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迁都大兴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当时的长安城内有纵横大街各十余条,各街两侧都有宽丈余的水沟,纵横交错,构成遍布全城的水网,既有输水作用,又可以改善环境,与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中的多处水体一起,构成了长安城优美的环境。五代以后,长安城区缩小,水利设施大半废毁。
我们是在一阵阵小雨中进入长安城的。
眼前的长安城距离我想像当中的长安城相去甚远,经过了五代兵火的锤炼,原本傲然挺立于世间的雄城早已经破败不看,昔日的皇家园林也变成了山野村夫们的耕作之地,真正地应了那句话,世事无常。
我摸着一块长满了青苔的厚重青石,心情有些沉重,眼前的长安城虽然在规模上同很多城市比起来都要大得多,但是城防与基础设施大多损毁,要是想恢复原貌,怕是很难。
毕竟,当初汉建长安前后共计百年之久,至于唐长安的建立也是在隋朝时候大兴城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其间并没有受什么兵火的影响。
唯一可取之处,就是长安城的供水设施保存比较完好,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分别自城东浐水、城西南和城南的洨水和潏水引水,全面利用城附近的地表水资源。城东南还有黄渠引义峪水入城。这些渠道在城内屈曲回转,流经大部分坊巷和皇城宫苑,用水方便。另在渭水上建兴成堰取水入漕渠,是漕粮运输干线,城郊和城内建有多处停泊港和码头,其中城东九里的广运潭是长安对外交通的总枢纽。将来若是重新修建新城,借助这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安城是京兆府的驻节之地,我们入城之后,便有京兆府尹前来相迎。
“下官京兆府王风仆尹拜见安抚使大人!”京兆府尹是个年纪六十岁左右的老头儿,相貌清癯,看起来比较古板的那种。
“不必多礼!”我摆了摆手道,“本使皇命在身,很快就要赶赴西北,处理党项人之乱,最多只在此地停留一日,补充一下给养,王大人无须客套。”
“这么急啊?”王风仆听了似乎有些吃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