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三十四章 再种一轮田(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这跟灰城(升格后的塞隆老镇)的主打产品水泥太受欢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水泥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无非是两磨一烧,以超凡术法的神奇,其制备之法,早就被各国超了去。

然而,以周宁之能,在这一项目上,一早就确立了卖点不是‘新奇’,而是‘持久’的经营战略。

生产规模要扩大,产品质量还要稳定,结果就是细化各环节,严格把关。

简单的两磨一烧,硬是给整出原料处理、原料配料、生料粉磨、生料均化、预热分解、熟料煅烧、燃烧器系统、煤粉制备、熟料冷却、石膏破碎、混合材处理、水泥磨配料、水泥粉磨、储存包装等细节,且每个细节都有讲究和学问。

实际上,这才是周宁最大的优势,成熟的、成体系的生产技术知识。

真正需要费力的点,一个是用工,也就是人,另一个是用料,说白了就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人的方面,一开始是靠特殊不死扛过去的,它们不太聪明,但智商够用,关键是听话。

听话往高大上了说,就是纪律过关。

只要纪律好,团队的基本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然后就是以不死为榜样,靠着皮鞭和甜枣,将散漫以及文化程度低的北地流民调教成合格的工人。

到现在,这方面早就上轨道了。只要管理不松懈,少一点人权什么叨逼叨说法,给些甜头,别真的像大牲口般往死里使唤,那么、习惯、氛围,也就能一直保持下去。

至少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内,这方面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用料,周宁的优势,同样是有着成熟的成体系的方法,另外就是科学的手段。

观察记录,实验调整,最终定型,只需要严格的遵守章程,少一点感**漫,多一点理性认真,就可以成功。

而这,恰恰是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

所以才说,周宁的产业不怕竞争,他有的是相关的技术,只待适合的时候,就能抛出去,从而令产业更上层楼,更具竞争力。

那些抄作业的,且不说会不会歪嘴和尚念错经,就算抄的够认真,也能磕磕绊绊的实用化,多半也只能是一直当弟弟。毕竟这首先是思想上的差距。思维模式不同。

正因为周宁的这个优势,灰城的水泥产品,已经做成了享誉五大国的品牌。有超凡存在,高大上的防伪技术,也不算难做。

于是,在灰城推出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之后,有着特殊需要的采购者,宁肯万里迢迢跑来采购。

有空间法器这种装备,运输成本大降,若非是邪异威胁导致的行路成本高,灰城的生意还会火很多。

与之相比,杜普林在原康登废墟上建立的‘钢城’,就显得黯淡了很多。

能被称作‘钢城’,自然是人们注意到其钢铁冶炼效率和产品品质的不一般,只不过周宁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要造路桥。

那可是宽度超过20米,长度超过200公里的长桥。而这桥基本就是钢架、水泥板,妥妥的吞金怪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