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之南洋惊潮 第73节(1 / 2)

加入书签

时不我待,我必须尽快赶到尼勒克县,因为这地图上除了标记了坐标和距离,还有一个“泥”字,这让我很是不解,鹌鹑的地图最有意思,也是最难的破解实际上就是最后一个符号,它可能是字,可能是画儿,可能是几个线条。不到当地查看,根本破解不了。

四个小时后,我到了尼勒克县城,我找了一家拌面馆饱饱地吃了一顿拌面,给车加了油。

我并没有着急去墓穴地点,反而到尼勒克县城的文化中心查查县志,在曲斌那儿学来的东西应该用用。

我进了图书馆,很安静,人有那么几个,并不多,我按照索引找到了县志的地方,却惊讶地发现县志已经被借走了,看时间还是刚刚被借走,我有点无奈,正打算找找有没有其他的资料。我看到了一本《尼勒克地理与历史》,没想到也被借走了,而且时间出乎一致地就是刚才。

这会是巧合吗?

我只能再去找其他书,《尼勒克文史汇编》还在,我朝着书籍柜找了过去,很快找到了书,不过,这本书讲地很泛泛,大概也就是说了近现代尼勒克的发展与经济,对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我正要放回去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一个人的手里夹着一本书,正是尼勒克县志。

我正要上前打算问他借来看看,他倒没给我这个机会,而是直接将书插进了书架里,我大喜,直接从书架上取了下来,坐到了一旁的桌子上翻阅了起来。

不曾想,这一看让我越看越心惊,尼勒克,是蒙古语,意为“婴儿”,这地方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从汉朝开始到明朝都非常地繁荣。不过要从这么庞杂的信息中,整理出我所需要的信息也无异于 大海捞针。

第194章 擦身而过

说实话,我有些苦恼,不过,我有了一个办法,根据地图上的线索倒推历史,估算出鹌鹑他们所盗的墓穴,这让我兴奋,好比是解一道数学题,告诉我了答案,知道了一个x值,让我求y值。

很快,我有了一个发现,蛐蛐的地图上墓穴的位置与西辽时期的黑汗国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尼勒克县志上这一信息的记载较为详细。

我正好翻到了黑汗国的资料,我又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黑汗国的资料居然被人撕了,我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站起,在电脑上查询《尼勒克地理与历史》这本书,也是刚刚被还了回来,我急忙找到这本书,翻到了黑汗国资料,居然也被人撕了。

我的脑海里一下浮现出了刚才还书的年轻人,他十分瘦小,他的手指细长,手腕处的肌肉层次很明显。

该死!他就是……蛐蛐,我顾不上还书,几步冲下了楼,我算了一下,前后大约十分钟,我的手扣在了我的腰带上的匕首,我看着身边每一个人,却没有那个的身影,我冲出了大门,空荡荡的图书馆广场上,也同样没了那个人的身影。

我有点懊悔,就这么与蛐蛐擦肩而过了。

他为什么要把史书撕了带走呢?上面有什么重要的信息是他想要的呢?

我返回了图书馆,在网上查了起来,我这才佩服起曲斌的眼光,在网络上只有尼勒克黑蜂蜜和旅游景区的介绍,关于真正的历史少之又少,我只能再次通过文献一点点地推敲,可我却十分心急。我能猜到蛐蛐是将剩下的眼线留在了亦宁,自己则跑到尼勒克的图书馆里来查询更加详尽的资料。

现在我开始怀疑,蛐蛐的地图可能并不是鹌鹑的,或许就是他自己的。这小子有曲斌的绝活,在盗墓前对墓穴的情况越了解细致,那帮助必然是大。

正在这时,我听到一旁的图书管理员正低声说道:“馆长,今早我们把卫生死角都做了清理,对图书也做了摸排,咱们的书里没发现书虫子。”

“嗯!好的,你去忙吧,我看会书。”这馆长看上去十分年轻,最多也就比我大了几岁。

这也算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走了过去,笑眯眯地问道:“师傅,您好!我能不能问您个问题,我知道尼勒克曾经有很多个部落,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只是翻阅到了黑汗国的历史时资料不全,不知道我能通过哪些资料了解当年的历史?”

馆长很热情,说道:“哦!我们的县志你看了吗?”

“看了,不过县志损坏了,正好缺了几页,缺的就是我所要找的资料。”我说道。

馆长听完,直接走到了书架旁,将县志找了出来,果然发现书少了几页,他皱眉叫来了图书管理员,要他们加强工作,尤其是这样的基础工作更要完善,书籍也要常常翻翻。

我在一旁等得更是心急。终于图书管理员走了,馆长看我还在,想了想,说道:“我记得有一本书是在80年代,一个老学究做的研究,好像他们家祖上就是黑汗人,当时他想出版这本书,但是书号一直没下来,所以,他自己印了几册,放在了图书馆里。叫……《光辉岁月》。好像就叫这个。”

我的脑门前一阵乌鸦飘过,这都是什么名字,怪不得拿不到书号,简直就是蹭beyond的热度。

很快,我找到了这本书,我一看印刷日期1980年,这本书岁数比我都大,却依然很崭新,当时的印刷技术还不到位,上面的字也有些模糊了。

我翻开书,第一行字:这是属于尼勒克人民的故事,这是我家的故事,这是这片热土的故事,这是属于黑汗的故事。我若生在黑汗时代,我可能会是一位让人敬重的可汗。

这排比句用的一点档次都没有,这自吹自擂的话语让人觉得很中二,出版不了是在情理之中的。但很快我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实际上只有几千字是可以供我参考的资料,其余都是连篇废话,光感慨就可以写好几页,又怀念当初那个牛羊满地,蒙古包遍野的时代又是好几页。最后给了一个结论就是人民很富足,百战百胜,君王睿智。

话说回来,这本书讲了一段历史,当年的黑汗国的确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可汗,他最喜欢的就是黄金,他这人可以说是一个战争的天才,他打了别的部落并不灭掉,而是把别人的部落首领全部绑了,拿牛羊或者黄金来换,甚至还要每年上供,遇到打仗,还要这些部落出人出力,打赢了还给减免上供的费用。

于是,这个小国家越来越大,一度几乎统治了大半个草原,而且这个君王还很善于结盟,他与大势力之间相处地还很融洽,甚至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全部给了别人做老婆,有一个还是妾。他的策略还是很牛,几年时间,将两个大部落全部灭掉。

据说,当时的黑汗王去一个被征服的部落,那全部落的人都要下跪迎接,进蒙古包伺候的女子还必须是未成年的少女,而他的本部大营就在尼勒克,最大的帐篷金碧辉煌,在帐篷里点亮一支蜡烛,黄金的反光就可以让整个帐篷笼罩在一片柔和的金光中。所以,他很喜欢叫其他部落的首领来大帐喝奶茶,说白了,就是变相地要钱。

不过,可以想到,这样的举措有它的先进性,等于不需要很多管理人员,就可以统治大片草原,这等于我开了一家公司,将所有的东西都外包出去。这也有一个最大的缺陷,一旦这位汗王死了,那周边的小部落势必会骚乱,甚至势力相当的部落马上会结盟,摆脱统治,这好比是一家公司因为强势的ceo调离,跟着他的人也会脚底抹油,公司上下运作瞬间就会陷入瘫痪,这个时候,外包人员也会借机要挟公司,增加各种收入。

不过,从这个作者对这位汗王的描述中,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的墓穴里一定有黄金,可能数量还不少,而且这些东西有可能还很稀有。

第195章 探秘古杨

这是一个假设,如果真的是可汗墓,那没被盗的可能性很低呀,毕竟先不说近代的西境盗墓贼,就拿清朝来说,鬼门的人挖过,不是鬼门的人也挖过,甚至毛子、西洋人都来挖过,还能剩下这样的大墓,那这墓主人可是祖坟冒青烟了。

我又快速地扫了一遍那本书,黑汗的人口写得很模糊,我估算也应该有个十万之众,按照曲斌的理论和当时黑汗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我有了另一个截然相反的答案,那就是还没被盗的墓穴数为零个,当然这个零是指的贵族墓穴。

我的结论是第一,当时的黑汗国所处在平原之上,四周有无数条细小的河流,就怕这种前不靠山,后不靠大河的地方,那下面有没有墓,直到今天一眼就看出来了,像我这个水平都一眼看出来,对于,那个时代的高手那估计闻着味儿就知道下面有什么了,所以,被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第二呢,游牧民族没什么富家翁,大部分的牛羊都需要换取生活必需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当铁器足够了就必须要打仗,让资源更多,甚至是为了过冬。当然,这黑汗国是一个例外。只是从我的角度看,也只可能是这位汗王的墓穴里有东西,正是因为有东西,所以被人惦记的可能性就更大,这种青史留名的人物墓穴可能被盗了不止一次。

第三呢,朝代的变迁,游牧民族有一个特点,永远相信自己人,哪怕被征服,就如同今天的蒙古依然认可成吉思汗是一个道理,所以,朝代更替时,很多暴君都喜欢将被征服者心中的神从墓穴里挖出来挫骨扬灰,这种事儿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这个墓的主人生前这么高调,敌人必然不少,被一些坏心眼儿的家伙给新主人说那么一嘴,保不齐就以前朝罪人将其挖出来鞭尸之后挫骨扬灰了。

综上所述,我依然对这个墓持有怀疑态度,不过怀疑归怀疑,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巧合存在,所以,还必须多做准备。

话说这西辽属于辽国后期,契丹人的葬俗最开始是天葬。后来契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日渐结合,契丹人才有筑墓入殓的葬俗,实行火葬、土葬。之后辽代墓葬分墓道、两个耳室、主墓室等几部分。主墓室分为圆形、圆顶穹庐式。墓葬中一般都绘有壁画,通常壁画都是写实风格,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况。

我眼前一亮,那应该是一个大墓。

我不能再停留了,我必须在蛐蛐之前找到这个墓,我倒有些希望这是一个大墓了,现在能提前确定是西辽的黑汗墓穴已经是非常大的收获了。

想到这里,我匆匆离开了尼勒克县城的文化中心,便朝着地图的方向摸了过去,越走这路我反而越熟悉了起来,我爷爷曾经带我走过这条路,不过那时候是秋天的下午,我只记得一大片的胡杨林,到了傍晚,霞光散尽的片刻,那些洒满金光的胡杨林顿时显得狰狞了起来,远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庞然巨怪矗立在戈壁里。

时过境迁,如今再来,却是另一番味道,我没有心思细看风景,却不时也被周围的景色吸引,很快地我发现自己来到的地方是湿地古杨风景区。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