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2 / 2)
裴楷之不以为意:“连我都差点认错,怎么能怪刘大人你?”
燕妃站起来道:“杀死黛妃的凶手,刘大人查出来了吗?”
京兆尹道:“还在查。不过世人以为黛妃早已死去,下官猜测黛妃一直隐藏着真实身份和姓名,一个大活人莫名其妙地没了,想必肯定会有人来找。等着便是。到时候就会水落石出。”
燕妃点头说是,临走前暼了商遥一眼:“错了就是错了,但我不会道歉。”
商遥点点头:“犯错还能这么理直气壮也就只有王妃你了。”
燕妃没再说什么。而肖铮从头到尾缄默不语,有意无意地瞟了商遥一眼,径自离去。
夕阳罩下,肖铮倚墙而立,黄昏的余光在他身上勾勒出修长的剪影。他等了许久才看到一双俪影从京兆府走出来,街边杨柳冒出新芽,充满了勃勃朝气。商遥迈着轻快的步伐,一会背着双手倒着走,一会儿又绕到裴楷之右边,一会儿又绕到他左边,挽着裴楷之的胳膊,头靠在他肩上,一副分外甜蜜的模样。
肖铮依稀觉得回到了多年前,那一年那一天街边柳树冒出绿芽,他在院中练武,明姬硬是拉他出去,她在风中欢舞,快乐单纯得像个孩子。和眼前此景不同的是永安的街道远比他们所处的小城要来得平坦宽阔,不同的是伴在“明姬”身边的是裴楷之。
肖铮觉得双眼刺痛,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就像他手下的木雕。
裴楷之首先发现了他,偏首在商遥耳边低声说了一句,商遥抿抿唇,“我们走吧。”
稍晚,淮阳公主抱着阿鲤回到家中,直接把阿鲤扔到裴楷之怀里,凉凉地说:“你一天为父的责任都没有尽到,今晚你负责哄阿鲤睡觉。”说完就出去了,将一方天地留给这一家三口。
七个月大的婴儿身体还有些软,裴楷之从未抱过小孩子,这一抱显得有些手生,僵直着身体不敢动,生怕弄疼了儿子。
裴阿鲤继续噗噗吐泡泡,吐了他老爹满脸。
裴楷之抹了抹脸,定睛看了儿子一会儿道:“儿子像你。像就像吧,等再大一些,把长乐侯从永安第一美男子的宝座上打下去。”
商遥乐了:“原来你在容貌上输给了湛秀,心里一直不服气啊。”
裴楷之眄她:“我没那么无聊。”
商遥闷笑:“明明就有。”
京兆尹后来查出了与商遥面貌相同的死者的身份。
她是齐国某位朱姓富商的妾室,叫韩姬。据朱富商的另一个小妾所说,韩姬原是燕国人,父母在战乱中死去,她孤身一人辗转来到齐国,举目无亲,因缘际会下结识了朱富商,朱富商惊为天人,两人春风一度之后,朱富商便纳她为妾。
自此以后朱家鸡犬不宁,朱富商妻子于氏善妒,眼里容不下韩姬,处处刁难。而朱富商被韩姬迷得晕头转向,处处维护。
第二年时韩姬有了身孕,于氏更加不能容,朱富商勒令于氏不准接近韩姬半步。可朱家就那么大,花园就那么一个,于氏想赏景,韩姬也想赏景,就这么碰上了,一言不合动气手来,推搡间韩姬被于氏推到在地,瞬间鲜血染地,韩姬因此小产。
朱富商盛怒之下要休掉于氏,扶韩姬为正室。后来因为朱母的反对,朱富商打消了念头,但于氏心生怨恨,动了杀机。
后来齐国战乱,朱富商携同一家老小迁至永安。韩姬虽然不是正室,但平日的做派俨然已是以正妻自居。于氏心中愈加愤懑,趁韩姬去佛寺时,买通了几个土匪半路拦截,将韩姬奸杀。
这才是案件的始末。
商遥听说后不免唏嘘:“黛妃生前那么风光,半生都在算计,死得却是这么悲惨。”
裴楷之说:“她这死法很多人还觉得不解恨呢。”
商遥说:“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三月的某天,肖铮来找商遥。
“明姬。”
商遥说:“我不是她。”
“你是。”肖铮一字一字,“从前长安侯跟我说过,他遇到你时你就什么都不记得了,他猜你可能是喝了毒酒失忆了。那时我还不信,原来竟是真的。”他盯着自己的双手,苦笑,“我的自以为是差点害死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
商遥叹了一声:“肖大哥,我没有失忆,景言那是为了保护我故意骗你的。我不是元姬,也不是明姬。”
肖铮喃喃:“原来你真的什么都忘了。”他捂着胸口,“明姬,我很难过。”
商遥强调道:“我说了我不是明姬。你为什么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
肖铮自顾自道:“其实只要你活着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商遥张了张嘴,算了,如果他把她当成明姬是他活下去的动力的话,那就让他这样以为吧。
“明姬,我希望你永远都能像现在这么快乐。你不快乐,我会难过的。”
肖铮丢下这句话后,就匆匆离开。
然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生活不会因为谁的离去而有所改变。
燕妃依旧和商遥针锋相对,只是不再像以往一样充满了仇恨的意味。杀人游戏在永安上流圈里流行开来,商遥每次和燕妃一起玩时,但凡商遥被杀,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投燕妃一票,但凡燕妃被杀,她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投商遥一票。而长安侯和赵王总是毫无原则地站在妻子这边。旁边一群看客心想,这游戏真不适合夫妻来玩,纯粹是来秀恩爱的。
商遥曾经很不解地问燕妃:“既然你知道了我不是黛妃,为什么还老跟我对着干?”
燕妃说:“谁让你跟她长得那么像,恨乌及屋,懂吗?”
不讲理还能如此理直气壮说出来的除了燕妃也是没谁了。
商遥呵呵一笑:“好牵强的理由,我看你是仰慕我家夫君,嫉妒我吧?”
燕妃恼羞成怒:“谁仰慕他了?”
商遥:“没有吗?”
燕妃别过脸:“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