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9 第51节(2 / 2)
如后世比较出名的,湾仔码头、三全、思念等等品牌,也都是在九零年后才在内地建厂。其中,湾仔码头也得等到85年在港岛建厂,在此之前都还是小作坊路线,只有现卖现煮的热水饺,和随买随卖的生生水饺,而并非是速冻水饺。
苏盼想要搞冷冻食品的想法可谓是“独一份”的,也必然是万事开头难,什么都得从头开始摸索,而没有任何“前人栽树”的经验可循。
在这样的情况下,饶是行动力再强的人,在拼事业这件事上也很难超速行驶,尤其是在路上还有不少减速带的情况下,就更得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让自己成为敢于过河的小马。
机器、生产线、专业人员……
资金、产业链、销售渠道……
将速冻食品作为厂子未来的主要产品和发展路线的这个决定似乎是有些草率了?毕竟,在厂子已经靠着香肠和冷面面皮走上正轨的当下,所有人的想法不是“别折腾了,继续生产现有的产品挺好”就是“都是一样赚钱,何必折腾”的态度。
人们总是安于现状,拒绝一切带有风险的行为,坚信知足常乐的道理。
苏盼不是不懂知足,而是眼前的繁花似锦不过是当下这个能让猪都跟着起飞的改革开放风口促使随便一个人都能拥有的,而不是她有多大能耐。
开弓没有回头箭。
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不被竞争者夺利,盼盼食品厂就不能原地踏步,不然就会像在未来九零年代的国营厂子,被时代浪潮拍死。
所以,还是折腾吧。
……
就这样,在苏盼不断试探“河水深浅”的过程中,在她不被人理解的“折腾”里,人们迎来又一年的冬天,同样也是改革开放的五周年纪念。
一晃,改革开放五年了。
随着政策的推进,和身边“万元户”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心动,其中不乏有手捧铁饭碗,从前一直都对“个体户”带有鄙夷态度的工人停薪留职,走上了“下海”之路。
当然了,工人们的“下海”肯定不能是在街上抛头露面卖烤冷面,尤其是在因天冷,人都猫在家里,没几个人会出来买烤冷面的大冬天。摆摊终究赚得是辛苦钱,更多的人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大多都抱着雄心远志去了经济特区。
苏盼本来还以为要多出不少竞争对手,结果看着这群人都一窝蜂地去了外地,不是捣腾衣服就是捣腾如收音机这样的稀罕物件,实在没忍住的……给如今在香江奋斗事业但还坚持两手抓着捣腾老本行的沈惊蛰介绍了不少生意。
当然,生意不是白介绍的。
苏盼:我厂里不少机器都是沈惊蛰在香江帮我运作捣腾过来的,跟我利益没冲突又能赚到钱的生意当然要介绍给他,好叫大家有钱一起赚咯~
对于沈惊蛰这位未来的服装业大亨,苏盼从始至终都秉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从最开始的合作到现在各寻领域单干,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单纯是合作伙伴,更是惺惺相惜的友好同伴。
不过,和沈惊蛰在香江越发风生水起的事业比起来,苏盼的食品厂生意却不如之前的红火,比较起来的确稍显落寞。
主要原因就是天太冷了,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从小学到大学也都放寒假了。各个厂子里的工人倒是还没放年假,但都在忙年底生产,争取年终奖能多点,好攒钱过个富富裕裕的春节,自然而然就不会将钱浪费在买吃食上,食堂对付一口就行,更别说大家对烤冷面也都没什么新鲜感了。
从盼盼食品厂这边拿货的小摊小贩们的生意差了,没那么多人过来拿货也都不拿那么多货了,厂里的生意自然也就跟着变差了。
当然了,也没那么差。
只是生产速冻食品的推进工作太慢,而现有产品销量又在下滑的情况撞在了一起,让难得受挫的苏盼不免有些抑郁。
速冻食品那边至少还得再筹备半年才能正式投产,在期间还得持续投钱,可冷面、香肠的销量减少也等于厂子收入变少了,现在流动资金倒还算充足,够两头奔的,但如果销量得不到改善或是持续减少的话,那先不说资金链的问题,就说可能出现的模仿和竞争者就够苏盼吃一壶的了。
必须得想办法遏制住销量下滑!
在思考之后,苏盼决定——
对现有产品进行针对性营销推广,扩大影响;
改变销售针对人群,推出零售渠道,提高销量!
第63章
刘光亮来之前不知道这个食品厂的厂长是个女同志, 乍一见苏盼坐在办公桌那头的模样还楞了一下,但又很快掩饰过去,同对方礼貌地握手后拿出自己的工作证。
刘光亮:“苏厂长您好, 我是咱们京市第二国营饭店的采购经理, 我叫刘光亮……”
礼貌的寒暄之后就是来意的表明, 刘光亮没含糊, 也没整那虚头巴脑的话术,直截了当道:“我想跟您做一笔绝对能赚钱的买卖——
“我能把您厂里生产的香肠卖到市面上去。”
出于对当下手捧铁饭碗人群对外形象和交流方式的刻板印象, 苏盼都已经做好了同对方聊几个来回“太极”就当打发时间的打算,却怎么也没料想到刘光亮是这么个风格。
苏盼在如此直白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对方的迫切心情, 并且对这位在自己第一次带着赵勇军出门摆摊营业时的第一位顾客多少有点印象感情分。
但在商言商, 买过她烤冷面的人海了去了, 其中不乏工人领导和他们的家属, 总不能来一个说谈生意就啥都不问的做生意。
更别说,这位刘经理显然不记得当时为了饮食卫生戴着帽子口罩的她,并且不知道她和现在穿着工装小皮鞋的苏厂长,其实是一个人的事情。
所以……
苏盼看着来刘光亮两手空空, 连个计划书都没有的样子,故作怀疑道:“我对刘经理所说的买卖感兴趣,赚钱的事谁会往外推。只是,不知道您所说的市面, 具体都指哪些市场呢?”
刘光亮以为自己就够直白,没想到这位苏厂长说话更直接, 半遮半掩道:“我认识一些人, 能够把香肠放进一些国营厂的采购指标里……”
原来是这样——
苏盼在心里拉长了声音感慨道:要不然等到九零年代的铁饭碗们都得响应号召下岗拉板车去, 闹了半天也有当下“朝中有人好做官”,有点关系就能进指标给埋下的雷啊!
作为九零年代下岗潮的旁观者, 苏盼至今想起仍不禁唏嘘,但这不影响她和刘光亮详谈关于香肠进采购指标这事。
刘光亮的意思是他负责牵线从厂里拿货,能卖多少份和多少钱是他的本事,他赚的,是这样一来一回中的差价。
苏盼心想,跟厂子直接对接从中赚取差价?这不就是代理商吗。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