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弹箭共架发射技术(2 / 2)
“共架发射技术?”
卢嘉栋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军事科学院装备研究所主任宋仁明,便停下手中的笔,不解的重复了一遍,不止是宋仁明,其他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也都不约而同的抬起头,质询的目光中所流露出的信息,与宋仁明的疑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卢嘉栋却没有被这些领导们的质询目光所吓倒,反而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共架发射,将普通火箭弹和战役战术导弹整合到一个发射平台的发射技术,所以也可以‘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与传统火箭炮‘一炮一口径’发射模式相比,利用‘弹箭共架’发射技术的新式火箭炮,可以灵活集成不同口径、不同数量的定向管,发射不同口径的无控或者制导火箭弹,甚至是战役战术导弹,非常方便实现火箭与导弹的导弹与火箭的一体化发射..........”
卢嘉栋在台上就“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侃侃而谈,台下,一众军工方面的领导和专家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好似乖乖学生一般,卢嘉栋说什么,便记什么,就比如现在的宋仁明,就把比放在本子上,双手环抱胸前,盯着空白页面上“弹箭共架”四个大字,略显花白的眉毛渐渐蹙成一个“川”字,待到卢嘉栋话语稍停的间隙,便开口问道:
“‘弹箭共架’发射技术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怎么实现?既然火箭的定向管已经固定,就算能够拆解和更换,那所需的人力和后勤方面的压力绝对不是个小数,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火箭弹填装都是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如果再算上拆卸定向管,工作量之大简直不敢想象,在讲究快速实施大火力打击的现代战争中,要是无法解决后勤方面的快速换装能力,单单只强调实现多种口径的发射优势,我觉得这种思路的意义并不大!”
宋仁明的这番话无异于一盆冬日里的冷水,劈头盖脸的将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尽数浇灭,可既便如此,与会的领导们却没有一个站起来发怒和反驳,因为宋仁明说得没错,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真正的面对面的战争也是一样,从古代横扫天下的骑兵,到近代的坦克装甲车辆;从“闪电战”的创立,到“大规模纵深”作战理论的实践,快速和机动永远是战争的基调和主旋律,火箭炮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短短数十秒钟,就能完成齐射,将成百上千枚火箭弹,化作猛烈的暴风骤雨,把敌人的阵地化作一片火海,其威力之大在常规武器当中罕有人比,以苏联最为知名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为例,
一个营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通常是是十八门),一次齐射可以发射720枚火箭弹,其威力相当于二十个营,360门D—30型122mm榴弹炮的齐射威力,然而如此为例巨大的武器装备却又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再填装问题。
普通的身管火炮在发射完毕之后,直接拉开炮栓就可以实现再填装,但火箭炮在发射结束之后,却没有这般简单从容,在火箭炮完成齐射后,最起码要对灼热的定向管冷却,之后要弹药开箱、擦油、结合引信等一系列流程,
然后才能将一枚一枚的火箭弹填装到定向管里,至于连接导线,重新瞄准等等不一而足,整个过程即复杂,又繁琐,对于炮兵的体力消耗十分巨大,至于时间少的要四十多分钟,多的则要超过两个小时,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极容易被地方的反击火力打击,
所以火箭炮在发射时壮观无比,但在高烈度战争当中却和一锤子买卖差不多,打完一次之后,很少再有机会打第二次,霍拉姆沙赫尔战役当中,火力急袭伊拉克BM—21“冰雹”122mm火箭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在场的人可都是军工方面的老鸟,很清楚普通的传统火箭炮在最简单的再填装问题上,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境与无奈,要是为了实现共架发射,而进行频繁的定装管的拆卸重组,那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必然会成倍提高,所遭受的攻击的几率也会成倍增加。
甚至有可能这边还没更换完,作战行动便结束了,如此一来,这个看上去华丽无比的“弹箭共架”发射技术其实际效能的确并不是很大,想到这里,会场内的人无比停下笔,疑惑和质疑的目光犹如一道道闪亮的聚光灯,瞬间将讲台中央照得雪亮..........(未 完待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