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谁谁 第63节(2 / 2)

加入书签

“谢郡主,谢郡王。您二位的大恩大德,雅言定然竭力相报。”徐雅言强忍欢喜跪了下去。

----

关素衣抵达东郊皇庄,在婢女的引领下入了垂花门,正打算循着喧闹声往里走,却听背后一声轻唤,“关小姐请留步。”

“季公子?”关素衣屈膝行礼,“您有何事?”

季承悦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无论待会儿我娘说了什么,还请关小姐莫要与她计较。您要相信那只是她的偏见,并非我之本意。待我考中科举入仕,有了掌家之能,必然迎娶您过门。请您等我。”话落面红耳赤地拱拱手,飞快走了。

“看来今儿果真是一场鸿门宴。”关素衣盯着对方逐渐远去的背影摇头哂笑。

主仆三人到得后花园,放眼一看,立即就明白了今日处境。关素衣很少出门交际,认不得几个人,金子却对宾客如数家珍。这些人均来自儒学世家,对伦理教条、三纲五常看得极重,而《女戒》一书正是有了他们的推广才会在上层圈子里风靡。

偏偏撰书者徐雅言也应邀前来,这会儿正如众星拱月一般被夫人、小姐们团团围住,谈笑私语。她盛装打扮,满面春光,一袭淡绿色曳地长裙将她清新怡人的气质挥洒得淋漓尽致。而原本该是宴会主人的临湘郡主却端坐一旁,妆容简单,竟心甘情愿当了陪衬。

关素衣只看一眼就了然道,“原来并非故意针对我,而是打算把徐雅言捧上去。临湘郡主真是好心思。”

“就算不是故意针对您,您也被宾客们孤立了。小姐,再待下去只是一场难堪而已,何必委屈自己抬高别人?咱们稍坐片刻就告辞吧?”明兰愤愤不平地道。

“中途离开越发失了颜面。”关素衣先与临湘郡主见礼,然后一一与附近的小姐、妇人颔首,并不在意对方回不回应。她找了一处僻静角落坐定,轻笑道,“方才季承悦说的那些话你们难道忘了?想必季夫人这会儿正四下里找我呢,有她在,咱们绝不孤独。”

“她找您也是一顿冷嘲热讽,让大伙儿看您笑话罢了。”明兰噘嘴。

“我正愁没机会撕掉徐雅言的脸皮,临湘郡主就把台子搭好了,果如传言那般善解人意。我不怕季夫人闹,恰恰相反,还怕她闹得不够厉害。”说这话时,关素衣眼中闪烁着兴味的光芒。

她穿着一件流彩暗花云锦襦裙,外披一层绯红纱衣,华光照人的脸庞衬上绝俗的气质,无论坐在何处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哪怕内里对她再不屑一顾,很多人还是免不了偷偷看她,而受邀者中亦有不少权贵子弟,正暗地里对她评头论足,私语不断。

季夫人自然很快便发现了关素衣,目中厉光流转,却并不轻举妄动,而是端起茶杯默默啜饮,仿佛在等待什么。少顷,一名婢女带领一位眼眶通红,神情绝望的女子走进来,低声道,“夫人,这位小姐说是您的侄女儿,跪求奴婢带她来见您一面。您看……”

“没错,是我侄女儿。”季夫人摆手遣退婢女,低声道,“谁让你来的?还不赶紧回家去!”

“大伯母,求您别赶我走!钱家来人了,他们要把瑶儿抢回去,求您救救她吧!”女子说着说着已是泪如雨下,见季夫人无动于衷,竟噗通一声跪下,不管不顾地磕起头来。

关素衣往那处一看,眉头当即皱得死紧,而其余人等则围拢过去,欲探个究竟。

第154章 撕脸

关素衣不喜交际,认识的人不多,却对这名女子印象深刻。她点了点那处,问道,“此人名叫季婷?季府二房嫡长女?”

“小姐您认识?”金子大感讶异,随即禀明道,“她正是季府二房嫡长女季婷,因夫婿宠妾灭妻,不得不带着独女钱水瑶和离归家。然二房无权无势,她又打小失祜,下有弟妹、女儿需要照顾,上有体弱多病的母亲须得供养,日子过得着实艰难。不得已,平日只好绣些花样拿去布庄贩卖,一来二去与布庄管事生了情愫,竟想改嫁。那管事乃贫苦出身,每月只有微薄的月钱可拿,却愿意帮她奉养一家老小。二人原本已换了庚帖,季二夫人也满口答应下来,却没料婚事报予季大人知晓,惹得他雷霆震怒,派人去钱家让他们把钱水瑶带回去,然后勒令季婷落发修行,长伴青灯。今日正是钱家来接人的日子,他家宠妾灭妻,后宅秽乱,若钱水瑶真被带走,来日是生是死可就难说了。”

“啊?竟有这事?季大人也太狠了吧!那可是他嫡亲侄女儿,不过改嫁罢了,又能妨碍他什么?”明兰气鼓鼓地道。

关素衣放下茶杯,语气渐冷,“碍了他的颜面就是死罪。像他那样的迂腐之人,把伦理教条看得比人命还重。季婷和离本就戳痛他心肺,如今又想改嫁,且夫婿是一名出身低贱的庶人,他如何能忍?自是要大大惩戒一番,好摆摆他一家之主的威风。”

在这些人眼中,自己的权威和脸面才是最重要的,哪管旁人死活?上辈子,也是在《女戒》风靡燕京的情况下,季婷提出改嫁,却被季大人逼迫出家,断了姻缘。钱水瑶回到家不足一年就被父亲的妾室害死,却说她八字轻贱,与钱家犯冲,不但没有墓穴安葬,连口薄棺裹身都无,随便在荒郊野外挖了个坑,草草掩埋。季婷闻听消息后悲痛欲绝,连夜跑到女儿坟前,徒手将她挖出来,母女两个抱在一起静静死去。

那管事对她情深义重,耗费全部家财替二人买了棺木,办了葬礼,却因此惹怒季大人,被打断双腿逐出京城,从此下落不明。季二夫人得了失心疯,没几年便熬死在季府后宅。一双儿女没了依靠,一个刺杀伯父无果,反倒下了死狱;一个被迫嫁给五六十岁的老头当继室,没几年就香消玉殒。

季府二房的遭遇比关素衣凄惨千万倍,也是留在她心底的又一道伤口。看见活生生的季婷,她简直难以压抑心中汹涌澎湃的恨意,一步一步走了过去。

此时,已有旁人打探清楚状况,轻蔑道,“跪什么?和离就和离,竟还把夫家的子嗣带走,又妄想携女改嫁,真是败了私德,焉敢有脸来求?”

“是啊。夫君不过纳了几房妾室而已,何必闹到和离的地步?替夫家开枝散叶本就是主母应尽之责,你生不了,难道还不许妾室生?夫家若绝了子嗣,你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世上总有那么些人离经叛道,落得今日下场不过自作自受罢了。放眼看看,魏国哪个男子不纳妾?若人人都像你一般,岂不全乱套了?妾室只是夫君消遣的玩意儿,你若连这个都容不下,还谈何掌家兴家,相夫教子?”

“你想改嫁也成啊,报予季大夫人知晓,她还能不替你相看?竟与一低贱庶民私相授受,私定终身,只把你发配家庙已算手下留情了!快起来吧,别跪了,夫家的孩子原就该还给夫家,你就算说破天也不占理。”

季婷只管狠狠磕头,哽咽哭喊,“不能把瑶儿还回去啊!翠红会害死她的!大伯母,我求您救救她吧!您要我悔婚可以,让我出家也可以,只要您能把瑶儿救回来,我什么都愿意干!”她额头已磕出一块血肉模糊的伤口,血水混着泪水流下来,却没能换得旁人丝毫同情。

这些女人们,男人们,全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她,仿佛她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然而她只想带着女儿找一个好归宿而已,这有错吗?她只想让女儿平平安安长大,这有错吗?

巨大的绝望和哀恸占据了她的心扉,令她几欲晕倒。

就在这时,季大夫人从袖袋里取出一本小册子,徐徐道,“我们季家也是儒学世家,深知何谓礼义廉耻。女子嫁人后当以夫为天,从一而终,这才是女中典范,女德之首。你不安于室,自请和离,这是罪一;带走夫家子嗣,乱人血脉,这是罪二;与低贱庶民私相授受、私定终身,这是罪三。你罪大恶极,缘何有脸求到我跟前?我季家女子的名声都让你败坏了,来人啊,赶紧把她拉走!”话落抬眼去乜关素衣,淡声道,“当初我也送了一本《女戒》给关小姐,你看了没有?若是看过,觉得我这般处置季婷是对还是错?”

在场众人多为儒学世家的小姐、公子、夫人,帝师府若想联姻,只能在这些人家之中挑选。她若答错,立刻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她若答对,往后也别想改嫁,直接当尼姑便好。这个问题险恶至极,而周遭一圈人已流露出冷厉的眸光,显然已将她划归为季婷这般不贞不洁,不贤不淑的女子,恨不得发配了才好。

关素衣看看站在人群外,显得极其清逸出尘的徐雅言,又看看隐在人群中,目光闪躲的季承悦,忽然轻笑起来,“季夫人此举自是大错特错!”

人群顿时大哗,当即就有人站出来欲与她辩论,却被她一句话堵住,“先别忙着开口显露你们的无知与愚昧。今日孰对孰错,就算我口述详尽,恐怕你们也听不明白。金子、明兰,伺候笔墨。”

她广袖一拂,翩然落座。金子立即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取出笔墨纸砚,一一铺平,明兰往砚台里倒了一些茶水研磨。

徐雅言见状立即走进来,冷道,“关小姐又想笔伐我等?难道你认为女子不该尊重夫君,孝顺公婆,善待妯娌吗?有人愿意贞静娴淑,从一而终;有人愿意离经叛道,不安于室,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与活法。您和离了,难道就觉得天下女子都该和离?您想改嫁,难道就觉得天下女子都该改嫁?关小姐,恕我直言,您这种想法已属异端,还是莫要再妖言惑众了!”

“我暂且不评女子卑不卑弱,我只驳你一条,女子应不应改嫁。”关素衣瞥她一眼,奋笔疾书,不过三刻钟就已成文。大家全都等着看她笑话,倒也并不打扰。

“谁自诩远见卓识的?上来诵读。”她目光锐利,神情肃穆。

季承悦迟疑片刻走了上来,慢慢念道,“民为国本,无民则无国。故,国之建立在于育民,国之富强在于强民……”

这完全是一篇从国之基政出发的策论,而非众人以为的伐文。此文并不涉及《女戒》中的内容,反倒从各个方面论述女子改嫁的重要性。此时正值数百年战乱尾声,而历经战火的九州大陆已是十室九空,人丁凋敝。男子被抓充军,死于刀枪马蹄;女子躲避祸乱,皆有巨大伤亡;而老弱病残无人看顾,也纷纷丧命于颠沛流离。不仅魏国缺人,蜀州缺人,神州大陆处处残破,亟待重振。

如何让一片焦土焕发生机?除了繁殖别无他法。将士们脱掉甲胄,回乡耕种,谁不想讨一个媳妇,安居乐业?然而现实是:年幼女子大多死于兵祸、疫情,甚至被当成两脚羊互相交换着啃食了。活下来的女人少之又少,且大多是身体强壮的已婚妇人,但她们的夫君却又死于战场,以至于她们沦落为寡妇。人口凋零的同时更伴随着男女比例的失衡,若严厉禁止女子改嫁,十数年内,魏国人口还将一减再减,终成无民之国。

民不存焉,何来家国?

此言告一段落,文章又改换基调,从历史、律法,甚至九黎族的习俗来表述女子改嫁对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意义。九州大陆每遇长时间的战乱,建国后,君王总会颁布政令鼓励女子嫁人、生育,这是由当时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也是人口复兴的重大举措。有史书记载——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又言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可见女子不嫁,地方官员可逼其嫁人,甚至以罪论处,又设置官媒,强令男女婚配。而九黎族为了重振族威竟改了伦常,妻后母、报寡嫂已成习俗,终至本族人口兴旺繁盛,重现往日辉煌。

条条铁证一一详举下来,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如今的魏国不但不能禁止女子改嫁,还得鼓励女子改嫁,让她们养育更多儿女,同时也养育被战火摧毁的国土。男子为天,女子为地,天有过高,地便多厚,二者同样肩负着鼎立乾坤的重任。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