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 / 2)

加入书签

媒人见王氏不是自谦,也只得收敛了神色,给王氏解释:“托我求亲的梁姓人家子弟今年十八岁,与太太家姐儿正相配。他可是家中的独子,以后家业一应由他承担!如今他已经开始在漕帮里头做事了,因为能干的关系,上上下下都是极称赞的,以后恐怕前途不可限量。”

说着她又解释了梁家让他来说亲的原因,并不是听闻名声。而是梁家那个子弟梁清河在清明节踏青的时候见过赵莺莺一面,这一面之后就极喜欢,回家之后就说要讨她做老婆。他是家中独子,纠缠了一些日子,家中如何磨得过他!再加上遣人打听,也知道了赵莺莺的品格,觉得倒也般配,就让人来上门提亲了。

王氏听到这里脸色好了很多,若这个媒婆说的是真的,这个漕帮子弟到还真值得托付——除了出身漕帮这一点让王氏有些犯嘀咕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了。而又有什么人可以苛求十全十美?话说若不是漕帮,这样的子弟,也轮不到自家。

想通了这一点,王氏的表情就好看了很多,笑意盈盈道:“听你说倒真是极好的,只不过这孩子的婚事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定下来的。您先回去,请梁太太家略等一两日,我这边与孩子她爹商量商量。”

这样说让媒人很快笑了起来,她知道的,但凡是这样说,那就是有了一半的把握了。说到底,女儿的婚事拿大主意的人还是母亲,其他人也就是敲敲边鼓而已。与其说另外一半不成的可能在家里其他人,还不如说是在男方这边。

这时候重要的是,女方这边肯定会去细细打听来提亲的后生到底是怎样的人。媒婆虽然也会说,但说的不会很详细,而且很多人根本不信媒人的话,人家肯定是要打听一番的。

得了这个消息的媒人是心满意足的告辞的,王氏这边这次则是真的有些意动了。回去与赵吉说的时候赵吉也点头:“除了是漕口人家,其余的都无可挑剔。不过这也要看是不是真的,明日我且托人打听打听。只不过漕帮人家自成一派,外人是针扎不进,水泼不入的,恐怕打听来的消息也不会很多。”

不仅是与赵吉说,第二日的时候王氏甚至与赵莺莺说。其中的意思自然是她也要尊重赵莺莺的意愿。嫁人过日子的始终是赵莺莺,若她不喜欢这个漕口子弟,那么就算再好,那也是枉然了。

王氏若是不提有个漕帮子弟来自家提亲,赵莺莺都要不记得清明节踏青的时候有人给自己送了一块玉佩了。根据王氏所说,漕帮子弟是踏青的时候认识自己的,那就只能是那个送玉佩的了。

若说她喜欢不喜欢那个子弟,那肯定是没什么好喜欢的。一个才见面一次的后生而已,说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呢。但要说讨厌,那肯定是没有的。人家虽然强塞给了她一块玉佩,但也没什么表现失礼的地方,反而纯是一股少年人的直率,赵莺莺是不讨厌这个的。

婚事?顺其自然吧。赵莺莺倒不强求这个,毕竟只要不讨厌就可以了——天底下过一辈子的夫妻大多也就是这样,平平淡淡不讨厌。

王氏也没有这时候就问赵莺莺的意思,只不过是知会赵莺莺一次而已。毕竟要是赵吉打听来的消息说那个梁姓子弟很不好,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王氏是不会把女儿许到不好的人手里的。

漕帮果然是自成一体,赵吉想要打听那边的情况很是费力。若是想不动声色地打听,那就更难了。幸亏还有王大这个邻居,人家是真的人面很广!虽然那是一种底层人士的人面广,但始终也是人面广不是!

赵吉把事情这么和他一说,他立刻拍胸脯保证了。就是王婆子也在旁说:“我也替莺姐儿探听一回,若是得了信儿了,我亲自上门与你媳妇说!说起来咱们两家做邻舍这么多年了,我是看着莺姐儿长大的,如今她也到了说人家的时候了!”

今年一开年,王婆子的儿媳妇就被诊处有身孕了,这时候刚刚坐稳l胎。王婆子如今是看什么都顺眼,对于这种小儿女婚嫁事更是有一百分的耐心,何况赵莺莺还是她一直喜欢的小辈,自然是紧着帮忙!

大概过了两三日,王婆子就提着一笼自家做的白糖糕去到了赵家。关上门和王氏小声嘀咕:“这梁家后生倒真是不错,那媒人也没有诓你。不过有些话她肯定是没给你说完的。”

媒人说谎话那是老黄历了,那时候人淳朴,也就信了。如今的人越来越精明,根本不信媒人的话,只要有办法,总归是要自己打探一番的。所以媒人也就换了一种法子,那就是不欺瞒,却也不会把话说完。

是呀,人家句句话都是说的真的,只不过一些不好的地方没有说出来罢了。这样,即使是日后发现了,也没办法发火。毕竟人家当年也没有骗你不是,最多就是一些事情没说。可是没说说不定是人家也不知道呢,这种迁怒就很没有道理了。

“那梁家子弟叫梁清河,十八岁,在漕口已经崭露头角,颇受赏识,这都是真的。只不过媒人恐怕没怎么说他家中父母!”王婆子在王氏耳边小声说明:“公公也就罢了,女人家过日子最看重的还是婆婆如何。”

王氏心领神会:“莫不是梁家太太十分严厉?”

王婆子深深地点了点头,何止是十分严厉!梁家到梁清河这一辈就是四代单传了,漕口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刀头舔血,但也绝不是升斗小民那样安逸的。要是一个不小心,梁家可就断了香火了!

这样的人家,父亲尚能当一个严父,母亲就是完全的溺爱了。梁清河没因为这溺爱变成废物,这已经是他自己十分争气,一起他父亲格外厉害了。但是,梁家太太这个做婆婆的绝对不好惹。

何况,这一条信息背后隐藏着另外一个问题——四代单传啊,这对于子息的渴望一定是一般人家不能比的。到时候赵莺莺真的嫁过去,只怕三个月肚子没动静,梁太太就要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王氏自己是从来没有生育的事情感到压力很大的,但是她有眼睛,生活中这种事看的并不少。最接近的一个人就是孙氏了,孙氏前头是生了五朵金花才有的赵蕴。那时候王婆子还没有说什么呢,她自己就已经不对了。

拼死命求医问药,各种偏方各种神佛,就是为了生儿子——只不过,生不出孩子来才是病,生女孩算什么病!但是在孙氏眼里,生女孩那就是病!王氏那些年冷眼看着,都觉得要是后来没有赵蕴出生,只怕孙氏都要疯魔了。

“还有这梁清河有一个大姐,姐弟年纪差了有十岁,早就嫁人出门了。不过前些日子,这梁家大姑还在说和梁清河和夫家堂妹的亲事。据说原来梁太太都要答应...如今因为梁清河自己的意思,这件事再不成了。你说说看,梁家大姑怎么想?人家虽说嫁人了,可那也是梁太太的女儿,梁清河的大姐!”

王婆子的话真是金玉良言,民间过日子就是这般啊。

“是这个理!”王氏深深吐出一口气。

第137章

“要我说还是刘四姐好!先不说我这娘家表妹不比别的小娘子差。就是略微不如, 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呐!”崔家老二媳妇尤氏忍不住和丈夫抱怨,她的话虽说有些胡搅蛮缠的意思,但也不算没有道理。

这世道讲究的就是知根知底, 讲究的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相应的, 外人就是不如自家人来的可靠。只不过她想把娘家表妹嫁给崔本这件事必定是不成的了,因为崔本不喜欢, 一切就休了。

就连她丈夫崔义都道:“你歇歇吧, 若是没有分家还有一些说法。如今都分家了, 七小子娶妻关你什么事儿?没看到大嫂都不怎么说话!你那给娘家的心思但凡收一收, 我也少打你一些了!”

尤氏表面上不再说话, 但是心中依旧有些不忿。在她看来,她虽然是想把自家表妹说给崔义,但又没有存什么坏心——家世刘家比崔家略差一些,可是低门娶妇想来是惯例。至于人才之类的东西,表妹刘四姐并不比其他任何人差,凭什么配不得崔本?就是他从外头自己去聘, 不也就是这样?

其实并不是,因为崔本体现出来的能力并不是他的哥哥们可以相提并论的。崔父一声生了八个孩子, 其中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暂且不说,七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没有站住, 其他的都安然长大了。

排行在崔本之上的五个哥哥,崔仁、崔义、崔礼、崔智、崔信, 除了崔信死了,其余的都已经成家立业,并且过上了扬州城里中等人家的小康生活。崔仁继承的是崔父的厨艺,也是众多儿子中唯一学厨的。

只不过他在这一道上的天赋远没有他父亲来的高,所以依旧是在一家中等酒楼中做厨师,另外就是空闲时做酒宴厨管师父挣外快。所谓饿谁都饿不到厨子,靠着还算过得去的手艺,以及当年崔父留下来的人脉,崔仁的家境也相当不错。

老二崔义是做菜贩子的,只不过他这个菜贩子可不是市场里面的小贩!他每日要去乡间菜地收菜,然后大量贩进扬州城里。扬州城人口何其多,每日的嚼用也多的惊人,再多的物资也能吞的下去,这的确是一门好生意。不过这么生意十分有讲究,不是人人都能分一杯羹的。大一些的需要大背景,小一些的需要小关系。什么都没有的,一定会被同行排挤出去!

而崔义当年入这一行做事顺利,一样是靠的崔父!崔父不只自己厨艺非凡,攒下不少家当。同时,他收了很多学徒。因为他教学生用心,不像一般的老师一样,各种难为,最后还不忘记留一手。到最后,这些学徒大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厨师,差别只在于一些在大酒楼做事,一些在小食摊做事。

这些厨师对于酒楼的采买是很能说的上话的,这时候关照一番师父的儿子,小事小事,毛毛雨啦。这个社会始终是一个人情社会......

这些年下来,崔义也算是站住了脚跟。甚至他老婆尤氏,也借着他从乡下批菜的便利,在菜市场上开了一个菜摊——中间少了一层本钱,怎么都是赚的。只不过尤氏斤斤计较,以至于买她菜的街坊都多有抱怨。

排行第三的崔小月正是崔家这一代唯一的女孩,嫁到了城东,这并不用多说。第四的是崔礼,他开了一间油铺。他大概是兄弟中的第一等老实人了,但就是老实人有老实福气。他做生意实诚,油比别家好,斤两也比别家的足,所以周围的邻里用油都是找他家买——再加上酒楼食摊那边,也有不少订单,他的生活也颇过得了。

然后就是崔智,这位哥哥经历的事情多,年轻的时候做过百样生意。也不知道是真不是这块料,还是运气不好,总之是做什么亏什么。险些把当时崔父分给他的家当全赔没了!后来万念俱灰,失了雄心壮志,只用做生意剩下的两辆骡车做一些酒楼送柴米活计,赚一些辛苦钱。

到现在为止是四辆骡车——相比普通人家还算是颇为过得,但比起兄弟们,那就是最穷的一个了!甚至比年纪最小,并没有拿到分家钱的崔源还要穷。因为崔源虽然没有分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小孩子啊!

小孩子没有开销,每个月还有一些学徒钱,再加上崔父私下的一些小额补贴,崔源的日子其实是很滋润的。崔智就不行了,他家里有老婆孩子要养活,人情往来要走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哪一样都是要花钱的!

这中间不算已经死了的崔信,然后就是崔本了。崔本之前是和酒坊师傅学酿酒,如今拿到分家钱,除了盖房子之外,也就是花在这酒坊上面了。酒坊并没有开办多久,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崔本有本事,而且会做生意!

有本事是说他酿的酒好,带着一帮师傅酿出来的酒竟然比之前酒坊的还好。有这样的好酒,哪怕不会做生意的,至少也能保持小康生活了。何况崔本还很会经营——崔家的几个儿子似乎都在靠当年老父亲的人脉吃饭,但是这笔人脉还数崔本用的最好!用的最到位!所以最后他在这里面赚到的利润也就最大。

他善于和之前崔父的徒弟拉关系,然后通过这些‘师兄’联系上酒楼老板之类的人物,然后再通过这些人物,甚至搭上了外地酒商的关系。听说崔本的生意已经要扩大了,他正要在偏僻一些的坊里看地,好做一个大酒坊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