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来征服你们了(1 / 2)

加入书签

甘敬对于某些媒体的报道很是有些不满,可没法去刨根问底的追查背后是不是有人捣鬼,不过他也没有完全置之不理,因为要回国行使自己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职责了。

对于华纳集团方面的说辞,甘敬就直接说自己需要回去巩固国体。

2012年3月,甘敬同志返京参与人大会议,提交有关影视行业垄断行为的议案。

是日,航班抵达,提早收到消息的媒体蜂拥堵住了阿甘,四个保镖也只是勉强让自己老板不被挤扁。

“听说你已经和韩三平在慈善晚会上和解,这次你还有提出针对他的议案吗?”

“阿甘,阿甘,这次冲击奥斯卡失败,你有什么感想?”

“据传《蝙蝠侠3》将不会有你的角色,请问是真的吗?”

“你支持在我们国家施行电影分级制度么?”

喧嚣吵闹。

甘敬的耳朵都要炸了,如果是平时也就算了,可刚刚跨越半个地球飞回来正是疲惫,而且他心情也只是一般,所以压根不想理这些记者。

戴着口罩、冷着眼神,甘敬一句话都没说,就看他们挤在保镖周围。

大概过了五分钟,机场方面的人开始维持秩序,同时有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友好的过来通知,下次阿甘再回来的时候可以提前联系机场方面,届时可以走特殊通道。

这倒不是机场高层追星,而是这样的拥挤场面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甘敬感谢了对方,在一片提问声中绝尘而去。

当日快讯——《阿甘高调返京,冷面不发一语》!

……

这次甘敬回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交关于中影集团在电影行业垄断行为的议案。

事实上,只有自己在上升期,以后但凡有些动静都很有可能会拉出中影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对某三爷造成影响。

更何况,人大提案这种事情从某种角度而言也算是上达天听了。

作为一名中外闻名的演员,作为一名新晋人大代表,甘敬的新闻将不只是在娱乐媒体上出现,他提案的内容会有人详细解析——这甚至都不用去买水军。

依旧是一身正装,依旧是不接受媒体的采访,甘敬在这天行使职责的时候不好冷脸,只是一路小跑的甩开记者。

记者们无奈,拍下阿甘跑时甩起来的西装算是有所告慰。

列席会议,庄严肃穆。

甘敬头一回见到了那么多活生生的高官,同样大概也是头一回遭受这些人眼光的洗礼。

他座位旁坐着的是熟悉的陈凯戈导演。

不过两人固然相熟,可上次见面时其实不算愉快,也正是因为那次和他以及韩三平一起吃饭的事情才让甘敬今天会提出这样的议案内容。

甘敬表情自然,时不时的聊起好莱坞见闻博君一笑,陈凯戈倒是几次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他和中影的关系不错,和韩三爷也是朋友,可这种时刻劝阿甘早就为时已晚,想想也是有些惘然。

他曾经还有些阿甘太年轻需要打磨的心思,然而就像是转瞬间,再回头时人家早就走在了前面。

最终,陈凯戈也就一起聊了聊电影的事情,对于其他传闻只字不提。

甘敬心里松了一口气,陈导是大导演,陈导是自己第一部电影的导演,他要说话让自己考虑……嗯,就怕撕破脸太难看。

箭拉上弦,不得不发了。

甘敬在肃穆严肃中提交了经过多人审阅方觉合适的内容,一个字都没提到个人,整篇都是中影在行业内部的垄断行为和证据。

会毕,记者们不可避免的又截住了阿甘。

不过,这次他们的提问就让甘敬有些变了心情。

“阿甘,你提交的议案是电影行业存在的垄断行为,有指责中影没有提供行业内部的健康发展环境。可是根据查询,你有参股的华夏影视特效公司是特效行业前几名的公司合并而成,这难道不是垄断吗?”

一名记者提到了一个问题。

不待阿甘回答,另一个记者又追问了:“同样是垄断,为什么你就对特效公司视而不见,甚至是乐此不疲的参与?”

“请问阿甘,这里面是有什么利益往来吗?”这个问题直指核心本质。

甘敬停住了脚步,正想有些思考的时候更多相关问题被提了出来。

面对镜头和采访话筒,甘敬沉吟片刻,诚恳的说道:“影视特效行业是近年来才发展的行业,几家公司合并而成的华夏特效并不是为了垄断行业利益,相反,从成立到现在,它一直是处于亏损状态。”

“我是有参股这家公司,甚至也挂了职务,不过我的初衷是想用身上的资源来为国内影视特效行业输血,之前我主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因此而由华夏特效制作的。”

“少年派是一部好莱坞投资的影片,目前接近制作完成,相信下半年就能上映,如果届时没有遭受意外情况的话,你们下半年就会看到我们国家的特效水平。”

甘敬一口气说了一堆话,最后有些意犹未尽,但还是只用了一句话来面对媒体记者们的镜头。

“这方面,我问心无愧。”

——《阿甘双标,一手议案,一手垄断》

——《情怀并不能掩盖特效垄断的事实》

——《深度扒一扒阿甘的投资状况》

热度再起,甘敬面对质疑做出的回应在喜欢的人看来毫无问题,在不喜欢的人眼中则只是狡辩,中影垄断是垄断,特效垄断就不是垄断了?

这则消息酝酿爆发的有些快,隐隐就是有些古怪,不过甘敬在和老陈盘点的时候倒觉这是对方出了个昏招。

一个良好的公关手段应该是平息,而不是煽风点火。

网民的耐心是有限的,一段时间不提之后自然会平息,这样从不同角度去搞这件事、搞自己,反而让人记忆更深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