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1 / 2)

加入书签

但不管怎么样,哪怕她跟卞玉成生了个女儿,哪怕她跟卞玉成现在过的很恩爱,他都绝对不可能再让她离开他身边。

即便她会恨他!

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期盼,又是紧张,目光紧盯着前面通往后院的垂花门。

女眷的喜宴设在后院的花厅里,外面还搭了一座小巧的戏台子。到处都明灯高悬,亮如白昼。

闹过了洞房,喜宴便开始了。

姜清婉坐在姚氏身边,听她和旁边其他大人家的女眷说话。

姚氏以前显然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面上就很局促的样子,说话也轻声细语的。不过姜清婉相信往后总会慢慢的好起来的。

而姜老太太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大风大浪也见识过,这样的场合她应付的自然是绰绰有余。

而且她毕竟是永昌伯府的老太太,还有个女儿在宫里做妃子,旁人跟她说话的时候也都要恭恭敬敬的。目光看到姜清婉等人,那等家中有适龄未婚子侄的人家,还会含蓄的问一问这方面有关的问题。

姜清婉就听到何夫人也在同姜老太太说这样的话。也不知道她想问的是哪一个。

若是姜清玉还罢了,若问的是她......

姜清婉忽然就有点想笑。

何景明那个孩子,以前可是叫她叔母的。她还记得他喜欢吃甜食,性子也腼腆。那个时候换牙,他跟何夫人到她家去,叫他开口叫人,他就抿紧了唇,如何都不肯开口。

没想到一转眼,这个孩子就到了要谈婚的年纪了。

正暗暗的笑着,就看到一个穿桃红色比甲的丫鬟走过来,在何夫人耳旁说了两句话。何夫人轻声的问了她几句话,然后就走到赵夫人的身边跟她说话。又走到姜清婉这里来,笑着轻声的说道:“姜姑娘,周指挥使请你和赵夫人现在过去一趟。他有话想要对你们说。”

第54章 激动会面

那个丫鬟传话传的也不清楚。何夫人一问,既听到了工部右侍郎的夫人,又听到了姜清婉的名字,就以为这是叫她们两个人都过去。

听到姜清婉的名字时她还吃了一惊。没想到竟然能遇到和崔夫人一样姓名的人。

当年那两封书信的事崔季陵没有对外人提起过半个字,只说姜清婉身子不好,送到了一处幽静的地方修养。不过旁人总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崔夫人,便有了各种猜测,以为压根就没有这样的一位崔夫人。不过何夫人因为见过,还是知道的。

姜清婉觉得奇怪。

她虽然以前知道崔季陵身边有个侍卫名叫周辉,不过并没有见过。现在周辉要见她做什么?

她并不觉得周辉能认出她来。不说两个人以前压根就没有见过,就是她现在站在崔季陵面前,她相信崔季陵也是认不出她来的。

除了姓名凑巧一样,还有耳旁的那颗黑痣,她现在的相貌和上辈子一点儿都不像。

就问何夫人:“敢问何夫人,周大人叫小女过去有什么话要说?”

声音如珠帘相碰时一般的圆润柔和,不过并没有要起身的意思。

何夫人没想到她会这样的谨慎。不过也确实不知道周辉找她过去做什么。

就笑着说道:“我也不知道。我会送两位过去。”

姜清婉转过头看姜老太太和姚氏。

姜老太太和姚氏都听到了她和何夫人说的话,心中虽然也觉得奇怪。周辉只怕压根就没有见过姜清婉,但是现在却要叫她过去说话......

但那毕竟是指挥使,而且赵夫人和何夫人也会一起过去,姜老太太想了想,就叫姜清婉:“你带着丫鬟,跟何夫人走一趟罢。”

相信有何夫人在,应该不会有什么事。而且周指挥使是同时叫了姜清婉和赵夫人。

姜清婉只得站起身来应了一声是。然后转过头看着何夫人,笑的婉约:“有劳何夫人了。”

很落落大方,也很知礼仪的样子。

何夫人很喜欢这样的姑娘。见姜清婉相貌生的实在好,明珠美玉一般。又是永昌伯府的嫡女,心中确实是生了想要替自己儿子上门说亲的念头。

不过也担心永昌伯府会瞧不上他们。想着不然就找崔老太太和大都督出面去说这件事。

因为当年她丈夫举荐的恩情,崔老太太和崔季陵心中都是感恩的。丈夫死后,崔家对他们母子两个都很照顾不说,崔季陵还认了她儿子做义子。

有这有一层关系在,若让崔老太太和崔季陵出面说这门亲事,她相信还是有很大把握能成。

待姜清婉就越发的亲热起来。转头见赵夫人牵着赵玉婉也走了过来,就笑着拉住姜清婉的手,对姜老太太和姚氏说道:“你们放心,我肯定会一直陪在姜姑娘身边,将她好好儿的原样带回来。”

姜老太太自然表示放心。又彼此笑着说了几句话,何夫人就叫刚刚过来传话的丫鬟:“你在前面带路。”

丫鬟屈膝应了声是,请何夫人等人随她来。

一路到了垂花门外,崔季陵早就等得很不耐烦了,差些儿都要直接冲进后院里面去亲自找寻。

就看到有几个人走了过来。

隔的还有些距离。而且虽然到处都张挂了灯笼,但夜风渐渐的大了起来,吹的廊檐下的烛火晃晃悠悠的,各人的相貌就看得很不真切。

崔季陵就看到走在右手侧最外面的那个人身形纤细,走路的姿态跟他印象中一模一样。便以为这肯定是姜清婉无疑,连忙大踏步的迎了过去。

胸腔里的一颗心快的都要跳出嗓子眼来了,手心里也紧张的汗湿一片。

除了紧张和激动,他发现这会儿他心里其实没有半点的愤怒和埋怨。

只要她好好的在这里,能时时刻刻的待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其他的事,他都可以既往不咎。

“婉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