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1 / 2)

加入书签

虽然不准确,但是已经是用除了卫星以外,最准确的测量方式了。

这是为了更直观的给大汉皇帝刘恒更准确的概念。

更是对大汉皇帝表明,她绝对对大汉忠心耿耿。

西域,是大汉对西边强域的统称。

域是一个方块面积,代表的是面的概念。

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盆地。

大部分的百姓都沿着盆地靠着山麓绿洲来过日子。

并逐渐以绿洲为单位,形成一个个城邦式的国家。

地理环境的限制,让城邦在这个地方普遍形成。

他们生活的世界,要到隔壁的另一个国家也很困难,对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

商队和军队行走,也要冒风险,在国家与国家中间,有无数的马贼纵横,他们有时候甚至会毁灭一个国家,就像文良曾经的国家与文明。

因为地理环境的阻隔,每个城邦的文化,发展的很有个人的特征。

这导致钱汝君大队人马经过的时候,时常在每一个绿洲停留。

“他们的葡萄酒不好吃?”

“你喝了他们用脏脏的脚踩出来的酒液。”

“我是想试试嘛!毕竟公主生产的葡萄酒好喝,不过我们把压榨汁的功能发展出来之后,公主再也不替我们制酒了。她说伤神。”

“公主是因为我们爱喝才制造的,她更喜欢加了糖水的果汁。”

“不过自从公主开始种葡萄之后,大汉种出来的葡萄没这里的好吃。除了金麦城还有钱家农场出品的以外。”

“你又吃过?”

“我当然吃过,我给是做过长安收税官,有人会送来给我吃。我就勉强吃看看。”

“哦哦!收贿!”

“不算吧!这是人情来往,都是同事。普通学堂的毕业生,可没有我们这么多资源,发展也有限,其实机运真的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南强南侧至今有三十六国,有罗布泊附近的鄯善,菇羌、且末、于阗、莎车等,我们姑且称之为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在公主说的吐鲁蕃。

尉犁、焉耆、龟兹、温宿、姑墨、疏勒等,位在南强北侧,天山山脚下,称之为北道诸国。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

天山本身面积也很大,上面有很多冰川,并且会慢慢流下,变成清水灌溉土地。

公主说的坎儿井,在三处地方有发现,但没有公主描述的那么长。但有发展的潜力。

它们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也有山谷或盆地。人口不多几百个人能成一个部族,几千个人能够成为一个城邦,几万人就是受人尊敬的大国。

在这里人多真的力量大,马贼也不太敢侵扰,但是那些几千人的城邦,动不动就换城主。

城民倒是没有什么改变,对这个地方,一个城民能生产,能战争,还是比较重要的。

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属于游牧民族跟农业民族中间,他们也生产谷物,耕作技术不好,但产量还可以。

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

苜蓿能让饲养的马吃后,能长得比较好,形成战力比较强的战马。

对这个地方的人来说,马的性命颇为重要,也有价值,但要价没有汉人那么高。”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汉人和马的人口比例差太多了。而且马也能是生产工具。物以稀为贵。当然,养马在大汉更是麻烦事,没有那个条件。”

白云蓝天绿草,还有在绿草浮动的驴、马、骆驼。

在未知的地方,还有玉石、铜、铁等矿产。

有的已经被发现,当地居民已经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工艺技术,甚至有些城邦已经达到极高点。

但文化在沙漠里,终究会面临消失的命运。

各国,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廓,城廓是重要的防御体系,在绿洲无比的重要,住在城廓以外的人,生命没有保证。

他们的主人称为国王,国王以下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

军人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要养这么多军人,当地的赋收就少不了。城主也就是国王,也不敢减少军队。他们的军队并不是没事做,时常要打击马贼,或者被尸拌贼打击。

只有消灭附近的马贼,这个城市才能稳定。

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这里,只是时代改变,但这块土地,永远会有新势力。

新的草原民族,或者是大汉开始对土地产生新的渴求。

这里的小国,往往必须给予强大民族赋税,以争取存活的权力。

大月氏是一个着名的“行国”,四十万人口,这个国家像一片云,年代久远,到处放牧着。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迁徒到伊犁河。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的故事不知道发生了没。

这时候记载外邦人的事,年代往往模糊不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