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11节(1 / 2)
只能自救了……
周日入v,然后努力加更加更加更……
还有希望小天使们对我不离不弃了……
第24章 与人为善
高队长放出去话儿给周边的屯子,那意思,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差不多就行了,真要逼急了,想找谁点儿麻烦找不着啊?光高官屯有“毛病”啊?这年月,随便给人安个罪名还不容易啊。
还真就没人敢把高官屯往死里逼了,开不开荒的,别人家的事儿,没人再嘚吧了。把人家一家的口粮都给没收了,这就已经是把人得罪死了,真要让高官屯的人知道的是谁干的,那可会拼命的。犯不上了。
明子去年提出来的种经济作物的意见,爹已经考虑了大半年,已经考虑成熟了。再加上地瓜。今年,关家三亩多的自留地里,留了两亩地种地瓜,剩下的一亩多地,早早的就栽上了蒜。等到五月的时候,再种大白菜。今年是第一年,爹说先少种一点试试。
开荒地也没有如往年一样种高粱和大黄米,除了留了一亩地种土豆,都种上了玉米,谁知道到秋又是什么形势啊,万一再把口粮给没收了咋整 ,肯定得先保证家里的口粮。
去年关家在自留地种地瓜的事儿,全屯子的人都知道,虽然后来关家瞒得紧,没人知道确切的产量,但是就按一千斤的产量算,也比大苞米强得多。虽然没有土豆产量高,但是总不能全年都吃土豆吧。再说了,谁也不傻,看关家今年留了更多的地种地瓜,就知道露出去的产量有水份了。
所以,今天,全高官屯都开始种地瓜。多的种上一亩两亩,少的种上三陇五陇。对于明子爹早早的就在自留地里栽了那么多蒜的行为,也没人像去年笑话他家为了哄孩子拿好地种地瓜了,全都在观望。知道他家跟宋知青关系好,明子又是宋知青的学生,没准人家城里的文化人给支什么招儿了呢!
进了五月,去年的存粮基本上吃完了,可是新粮还得三四个月才能下来。高官屯的苦日子可就开始了。
都知道今年日子不好熬,养猪养家禽的人家就少。原本都是挖来喂猪喂鸡鸭鹅的野菜,今年都上了饭桌。一多半的野菜兑上一点儿粮食,做成野菜饽饽,就是大部分人家的日常主食了。八爷爷家连野菜饽饽甚至都不能顿顿吃,一天还得喝一顿野菜粥。
屯子里场院边上有几棵老榆树,往年的榆树钱儿都让孩子们当零嘴儿吃了,今年,早早的各家大人都看着那几棵树呢。别说是榆树钱儿了,连榆树叶子,后来都被撸干净了。
明子娘早早就嘱咐了小文哥,不让他再熊别人家孩子的野菜,也不让他去抢榆树钱儿。自家的粮食够吃了,不能再去抢别人救命的吃食。小文哥还是很听娘的话的。果然没有再熊人。
地瓜七月的时候就长得有胡萝卜大小了,饿急了的人家,哪里还能等到入冬,早早的就开始在地里挖地瓜吃。还有那地瓜叶子,也都当菜吃了。
明子想起前世,南方人好像真的把红薯叶子当菜吃的。
野菜挖不到了,光是米糠和麦麸子哪够家里的牲口吃的,那地瓜叶子,就成了牲口们的口粮了。
高官屯日子过得难,可是,外面过得更难。
三姨家靠着松花江,还能打点鱼吃。四姨家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地里粮食产量少,人口多,还不敢开荒地,年年饿得要吃树皮,吃苞米叶子。好几十里的路,走一整天才能走到高官屯儿,来借粮食。
自家的亲妹子,明子娘不可能看着她挨饿不管,年年都要给准备些粮食。多了四姨也背不动,一次就能拿个三四十斤,一年得来上两三回。实在饿得狠了,一个月就能来上一回。
今年高屯官儿出事儿了,四姨是知道的,所以前面几个月就没来借粮食,一直到七月,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才来了一趟。明子娘给装了三十斤玉米回去。
还有堂姑姑家,没有四姨家那么惨,但也是吃不饱的。堂姑姑回娘家,走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要明子娘给准备的粮食。
这两家是每年要接济的大户,还有木王堡和大房身的远房亲戚,每年也总有那么几家来三斤五斤的“借”粮食。今年来得也少了。
远处的亲戚都接济了,近处的就更得接济了。
八爷爷是没有脸面开口跟明子娘借粮食的,过去两个人吵过多少次,他那话都说绝了,这时候哪里能张开嘴啊!他是张不开嘴了,但是他能鼓动八奶奶和他家的几个孩子张嘴啊。
八奶奶可不知道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你就打她一顿,回头儿人家都能当没事儿似的跟你乐呵呵的唠磕。没脸没皮说的就是那样的人。
她时不常的就跟明子娘要点儿糠要点儿米啥的,十回里明子娘总得给上那么一两回。总不能真看着他们饿着吧?
还有那些堂姑堂叔,特别是小的那几个,饿狠了就来明子家找她们嫂子要吃的。明子娘心善,跟大人再有矛盾,不会跟孩子置气,就嘱咐大姐,做饭的时候,多贴两个饼子,东院儿的孩子来找吃食的时候,好拿给他们。
就这样,这一整年,八爷爷家那三个最小的孩子,基本算是明子爹娘在养活着。
陆雪莲去年卖布的时候算是帮了明子家的帮,他们三兄妹跟从家都是后搬来的,没有分自留地,开荒也没开出来多少,屯子里饿得最苦的就是他们两家。二姐时不时的就会拿点儿地瓜粉或是陈玉米偷偷交给雪莲,有时候也帮着她挖点儿野菜,雪莲去年挣了些钱,再从供销社买上点粮食,将将巴巴的,三兄妹不至于饿死。秋收之前,她与她二哥倒底还是搬去了他们姥姥家那边儿。那边儿在省城郊区,还能偷偷买卖点东西,日子比高官屯好过点。
五月初,明子家在蒜地野种大白菜的时候,屯子里的人才明白他家要干什么,都后悔当初没跟着一起种,可是现种是来不及了,先观望一年正好。那之后,明子家的蒜地就成了全屯人最关注的地方,比关家自己人看得都紧。
五月末,蒜起出来了,一亩多的地,起了两千多斤鲜蒜。陇沟里的白菜长得跟别家菜地里的白菜看着也没差什么。
这个年代,是不卖鲜蒜的,都是把鲜蒜编成一捆一捆的,晒成干蒜才卖的。关家起蒜辫蒜的时候,正好不是农忙,半屯子的人都来帮忙。一天就把蒜运回家了,三天就辫完晾上了。特别是陆家那三兄妹,比自家的活干得都上心。
这也看出来,明子娘平时与人为善的好处了。今年日子过得苦,明子家基本没怎么抢野菜,大家心里都有数儿着呢!
大家伙帮着干活儿的那几天,明子娘说什么也没让人家白忙活,都是家里供饭的。一天两顿,中饭和晚饭。都是纯粮食的玉米面饼子,菜就是白菜炖土豆。管饱。
这一年的秋天,家家户户早早就把开荒地里的粮食收回家藏起来了,大地里的玉米都没人管,到秋收的时间了,上面没有令儿下来的时候,高官屯也不动手收地。一直到公社叫了高队长去,明确的通知他,按正常规定分粮之后,生产队才开始收粮。
从那年之后,生产队的粮食就再也没打够一人三百六的产量过。
大地收完了,就该收自留地里的白菜了,明子家的白菜产量一点儿都没比别人家少。这下子,大家伙可都学会了,全都跃跃欲试的等着明年也套着种呢!
等到收地瓜的时候,不用再瞒着产量了,家家都种了,就没啥可瞒的了。
明子家的两亩地瓜,收了七千斤。
屯子里早早就开始挖地瓜的人家,收成自然就差些,好在今年的口粮分下来了。不用光指着这些过活了。
等到地都收拾完了,大家伙一算收成,这一年,居然比往年收成都多。加上分的口粮,明年肯定都能吃得饱了。
不管怎么说,改变是因为明子而起的。在人们朴实的思想里,都认为,明子是整个高官屯儿的福星。小福星没事儿在屯子里遛弯儿的时候,就总能得到各位婶子伯娘嫂子姨的投喂,谁家有好吃的,都能想着给明子送一份儿。
入冬之后,明子娘遭遇了一次特别闹心的重击,直接过了医院住了一周才出院。
事情跟明子姥姥和小姨有关。明子姥姥自打十年前改嫁给了靠山镇的沈老海,这些年日子过得敢还算舒心,沈家在靠山镇是大户,沈老海又是大队长,日子并不难过。
当初明子姥姥改嫁过去的时候,是带着明子小姨嫁过去的,那家小姨才十岁。沈老海家的孙子都有比小姨大的了。谁能想到,小姨长大了,能跟沈家的孙子看对了眼呢?
消息传到明子娘这里的时候,明子娘一听明子小姨跟沈老海的孙子好上了,当时就气得晕过去了。
因为明子小姨做出的这个事情,明子姥姥肯定没法在沈家继续待下去了。就回了娘家弟弟家。也就是明子的舅姥爷家。那毛家舅姥爷可不是善茬,沈家做事儿这么不地道,哪里能轻轻就放过去了,给明子娘这头儿送信儿,又告诉了木王堡木家,不管怎么说,明子小姨还是木家的孩子。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