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2 / 2)

加入书签

“随本将军冲!”

“是!”

这群伪装辽商的辽国将兵听到撼天动地的呐喊声,他们吓得心神俱损,往山丘上一看。原来竟只有几十人!这几十人喊出了成千上百的气势,辽国将兵愤怒地骂了几句,从车马中拔出砍刀,也冲了上去。

皎洁月夜,兵刃刺入皮肉,血花纷飞。

雁翎枪上,白缨染血。

厮杀许久后,宋军俘虏了几个辽国将兵,收缴了一马队的军饷粮草。

士兵压着一个辽人,将他带到李景德面前。“将军,为首的辽国将士已经死了,这家伙好像是俘虏里官最大的。他不是辽兵,是个文官,刚才几个辽兵想护送他走,被咱们抓到了。”

李景德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血:“还是个大官啊?”

这辽官居然会说宋话,他啐了一口:“李景德,你这个牲畜,明日我辽军兵临你幽州城,把你的头砍下来,挂在城门上!”

下一刻,一柄银枪穿透这辽官的胸口。辽官不敢置信地看着他,至死都不明白怎么会有有人杀俘虏,还是他这么一个一看就很有用的俘虏。

“妈了个巴子,老子不说话,真当老子不发火了?”

宋兵无奈道:“将军!”

“走走走,把东西压回去,回去跟大元帅要好东西。”

第83章

开平三十年, 九月, 通往幽州、刺州的两条官道修建完成。

工部尚书袁穆和工部右侍郎苏温允一同回京, 禀明圣上。皇帝龙颜大悦,大赏众臣。其实刺州官道早就该修好,只是因为出了荆河桥塌一事, 往后谁再修这条路,都不敢偷工减料,更是精益求精, 才慢慢地修到了现在。

苏温允回京后, 身兼工部右侍郎和大理寺少卿双职,一时间风头无两, 成了盛京的当红人物。

北直隶的苏家乃是大宋一大旺族,只是苏家大多出武将, 文官上苏温允就是最大的官了。

苏温允回京后,也要到勤政殿办差。

唐慎不可避免地与对方见了几面, 只是苏大人贵人多忘事,哪里还会再注意一个唐慎。两人再无交集,唐慎也乐得清闲。

大理寺少卿是掌管天下犯案罪官的官员, 谁都不想得罪苏温允。

朝堂上, 王溱执掌银引司,大权在握,唐慎身为王溱的师弟,也水涨船高,更得赵辅器重。但唐慎毕竟是徐毖手下的中书舍人。

这一日, 有太监来勤政殿传话,说临近皇帝寿辰,太后那边通知礼部,要办好今岁的“万寿节”。

礼部尚书孟阆接了谕令,整个朝廷开始忙碌起来。

唐慎身为中书舍人,按照徐毖的指令,着手督查地方官员献上来的贺寿奏折和贺礼。皇帝的寿礼可不同普通人家的生日礼物,各地官员无论品阶大小,都要送礼贺寿。这些礼物讲究的是“精、珍、奇”三个字,如何“精”已经让各地官员伤透了脑筋,更不用说还得“珍”和“奇”。

一时间,唐慎收到了无数奏折,百官把贺寿折子写得是花团锦簇,再一看他们送的礼,那叫一个寒酸。

左丞陈凌海也负责今年的“万寿节”的差事,唐慎免不得和对方有了交集。

陈凌海将唐慎喊道堂屋,问道:“今岁各地官员的贺礼如何了?”

唐慎为这些官员打马虎眼:“回陈相公的话,湖西、江南、南北直隶、西北等地的官员已经将折子和贺礼一同送上,其他地方的大人们也大多送完了折子。只是这些地方距离盛京路途遥远,寿礼还在路上,暂时未到。”

“年年万寿节,每年如何,本官还是知晓的。”

言下之意:许多穷乡僻壤的地方官能送出什么东西,别瞒着了,大家心里都清楚。

唐慎一听,苦笑道:“下官还在督查此事。”

陈凌海:“倒也不用太过在意。陛下每日宵衣旰食,忙于政务,圣听广布天下,却也总有未曾布及的地方。那些寿礼入了库房便好,陛下怎能不知地方官员的苦恼与辛劳,也从未过多苛责。”

听了这话,唐慎立刻行礼:“下官多谢相公提点。”

陈凌海笑了,抚弄胡须:“你头年为万寿节办差,有些门路不清楚,说一说而已,并无妨。说来老夫与你家先生也是故交,先帝还在位时,我与傅希如同为天下四儒之一,如今回想起来,当年岁月还是历历在目。”

唐慎不动声色地垂了双眼,道:“也曾听家师说起过陈相公,先生说,陈相公最擅长画花鸟画。群芳争艳间,只见一只栩栩如生的黄鹂鸟在百花中缠绕,令人赞叹不已。”

等离开陈凌海的堂屋,唐慎回到自己的屋子内,眼珠微微转了转,但没表现出异常,依旧开始督查外地官员送来的贺礼清单。

三十多年前,有四位德高望重的大儒被天下人尊称为“天下四儒”。这四人分别是钟泰生、梁博文、傅希如和陈维止。

陈凌海,字维止,取自《诗经·玄鸟》。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人中,钟泰生以惊世大学问显著,为天下人敬仰;梁博文以博览群书闻名,曾被称为大宋的立地书橱。傅希如善书法,陈维止善作画。当时这四人也是朝堂上最出彩的一批权臣,只可惜钟泰生和梁博文身为松清党人,逼宫失败后,被赵辅厌恶,所以数十年下来,只有傅希如和陈凌海得以保全。

唐慎对陈凌海有些上心,主要因为徐慧在整理梁诵的遗物时,发现一封陈凌海写给梁诵的密信。信中,陈凌海劝自己的这位好友莫要再想着救出天牢中的钟巍,皇帝不可能让钟巍或者离开天牢。皇帝不想做的事,哪怕梁诵写再多折子、疏通再多关系,也绝无可能实现。

松清党被赵辅一手推灭后,盛京的权臣中,只有傅渭和陈凌海对梁诵施以过援手。

唐慎叹了口气。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梁诵难道不懂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这是梁诵和一众大儒心中的信念,是他们的正道!

</div>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