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加入书签

直到七月,何家从村子里招了三四十个人进厂,直言目前人数够了,暂时不招人了,去何家的人才渐渐少了。

对此,林老实冷眼旁观,不置一词。他并不看好这个工厂,因为他们的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了。

买地建房子修仓库,购买缝纫机等机器,怎么也得花好几万。再加上前期储存的原材料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怕是把他们这几个月赚的钱全投了进去都不够。

更别提,建个工厂,不可能就只招几十个缝纫工和学徒就完了,还得招管理人员,仓库保管员,会计,门卫等等。这么多货,又不买辆运输的车吗?买了车还得招司机。生产出来的衣服卖哪儿?他们那个服装店可消化不了,所以还得招销售。

零零总总,少说也得招差不多百来个人吧。平均每个人按照三十块钱一个月算,每个月光是发工资也得三千块,更别提还有水电费之类杂七杂八的开销。

这样一算,一个月没有个几万块的销售额,工厂根本扛不住,非常容易亏本。而何春丽跟胡安两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管理经验,走的全是野路子,好处是胆子够大,什么都敢干,坏处是没有长远的计划,工厂里关系户过多,管理混乱,很容易出乱子。

刚开始也许能凭借市场的红利,赚一笔,但时间一长,跟风者众多,产品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就会出问题。

而做衣服,他们根本就没自己的设计师,全是仿造南边沿海的新款式。一旦别人也抓住了这一点,大量仿制他们的衣服,他们的优势在成本低廉的小裁缝面前就毫无竞争力。

毕竟,一件布料值五块的衣服,小裁缝敢卖六块、七块,但何春丽他们不敢,因为他们还有其他人工、水电、运输、税务等成本,还有积压产品。

而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并不严格,他们自己都是抄的别人的涉及,也不可能要求其他小裁缝别抄他们的,只能吃了这个暗亏。

这些念头只是在林老实脑海中掠过,转眼又被抛到了脑后。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辛苦大半年,他即将迎来第一批丰收!

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没有干旱,也没有洪水,水稻长得颗粒饱满,稻穗沉甸甸的。

不过在收水稻之前,他们要先将小龙虾收了。

林老实提出的虾稻混养模式很成功,放进水田里的虾苗都长大了,一只只在田里爬来爬去,在岸边站一会儿就能看到好几只。

因为要分一半给林老实,村长干脆提出了一个办法,大家共同打捞,捞起来后,当场称一下,记好重量,由村里的拖拉机开到城里统一卖。卖完了,大家直接分钱就是。

这样比自己单独卖方便多了,也省事多了,大家都没意见,选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准备捕虾。

第23章 023重生悔过文中的老实人

小龙虾不规则地分部在稻田里, 为了不踩到水稻破坏稻谷, 影响收成, 林老实采取了诱捕法。

小龙虾喜动物骨头、肉皮和内脏之类的,闻到这股味就会自己爬过来。一大早林老实就骑自行车去镇上的屠宰场包了没用的下脚料,带了回来,放进篾条编制的地笼里,然后将地笼放在田边的一角。这时候天还没亮, 他洗干净了手, 先回去吃饭。

等吃过饭,天刚亮, 他来到稻田边,这会儿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村长也来了, 村里的拖拉机开过来就停在了路边。

今天先诱捕这一片近十亩水田的小龙虾。这些水田的主人已经拿好了水桶和竹筐,称, 站在岸边等着。

林老实下田观察了一会儿, 发现地笼里已经有不少小龙虾了,估计水田里大部分的小龙虾都聚集在了这里。他招了两个青壮年男子跳到放地笼的水田边,弯腰,一人一边, 三个人合力将地笼拉了起来, 里面黑压压的一大片, 全是张牙舞爪的小龙虾。

因为散养, 而且田里放养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 营养充足,这些小龙虾个头都比较大。岸边的村民见了都很高兴,议论纷纷,语气都是满满的感叹,没想到这小龙虾还真能养成,稻谷的产量也不比往年差。

林老实三人将地笼抬上了岸,放在地面上,旁边的人马上拿了竹筐过来,将小龙虾一只一只的捡进去,专挑个头大的,比较小的放到了另外一只桶里,留下来准备再养一段时间。

一地笼的小龙虾装了大半竹筐,挂到称上一称,竟然有五十多斤,除掉竹筐的重量,也有五十来斤了。而这仅仅是六分田的产量,如果其他的稻田都这个产量,那一亩稻田,可以收入□□十斤小龙虾,多挣四五十块钱,相当于多收入三百斤左右的稻谷,够一个七八岁小孩一年的口粮了。

而且养小龙虾比种水稻轻松多了,种水稻要育苗,犁田,除草,施农家肥,打药,干旱还要为缺水发愁,等收割水稻更是一项辛苦的活儿,收回去还要晾晒,一道一道工序走下来,半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辛苦不说,交了每亩地一百多斤的公粮,回头自己家也就只剩四五百斤了,连饭都吃不饱。

而养小龙虾,就把它们丢进水田里,每天定时定点投喂一些自家的米糠、麦麸、豆饼之类的,再喂一些小龙虾喜欢的水生植物就行了,虽然比较繁琐,但总比在三十几度的太阳下收割水稻轻松。

喂养了小龙虾的人家都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是相当于平白无故多收了几百斤粮食。胆子小,怕影响水稻收成没参与的村民脸上都浮现出懊恼之色,打定主意,明年也要养小龙虾,多一份收入。

人多力量大,十亩田里放养的小龙虾,一会儿就全打捞上来了,称了称,总共有八百来斤。村里派了两个年轻人,加上林老实、大勇和林三,总共五个人,一起进城卖龙虾。

大勇想起去年招待他们的彭越栋,问林老实:“阿实,咱们还是将小龙虾送到彭哥的饭店?”

林老实摇了摇头:“先拿到菜市场去卖吧,他的饭店一口气吃不下这么多的小龙虾。”

有了去年的开拓,大安县市民已经习惯了吃小龙虾,所以今年市面上的小龙虾也多了起来。不过都是村民从池塘、稻田里捕捞的,全是野生野长,量很小,半桶一桶的,完全没法跟林老实他们的量比。

到了菜市场,因为大勇和林三去年来过,有经验,林老实便让他们在这里卖,他去找找彭越栋。不算他鱼塘里的龙虾,村子里总共有四五十亩水田混养了龙虾,就算按今天这产量,也得有三四千斤,这么大的量,小小的大安县几天内恐怕没法消化。他得想其他法子。

到了饭店,彭越栋刚好从外面回来,两人在门口就碰上了。林老实马上叫住彭越栋,然后掏出红梅,散了他一支。烟酒是男人拉近距离的好东西,抽了半支烟,彭越栋问林老实:“找我有事吧?”

林老实笑着点头:“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彭哥你。我们村今年进行虾稻混养模式,水田里出产了一批小龙虾,再过十来天水稻就要收割了,得将这批虾处理了,我是想问你有没有什么渠道?”

彭越栋先算了一下自己:“我这饭店里,一天顶多给你消化百来斤,多了不行。”小龙虾蒸煮的口味要差一些,大家更喜欢炒的。爆炒放的料多,耗油,价格自然比较贵。虽然大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但县城里能隔三差五吃顿爆炒小龙虾的人也不是特别多,购买力在那里限制着。

林老实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没有直接把小龙虾给拉到彭越栋这里,而是自己先过来探探路。

“我明白,多谢彭哥了。彭哥有没有其他的路子,给兄弟指条路,兄弟感激不尽。”林老实又递了一支烟给彭越栋。

他们俩这一年没少打交道,林老实这边养的鸭、鸭蛋、鱼不少都卖给了彭越栋。他的禽蛋、肉类都很新鲜,质量好,彭越栋很满意,来来往往这么多次,两人也多少建立了点交情。

顺手帮一把,卖个人情也就动动嘴皮子的事。彭越栋吸了口烟,想了想说:“今年县里不少饭店增加了小龙虾这一项菜单,单今天的量,你散卖一些,剩下的找饭馆包了,也不难。难的是明天,后天,如果接下来几天还是这么大的量,那得往市里走。市里人多,有钱人也比县里多,吃下你们这批小龙虾没问题。这样吧,我市里有个朋友也是开饭馆的,我把他的地址给你,你去就说是我介绍的,把你的这小龙虾的做法告诉他,他应该能给你消化一部分。其余的,你尽量去农贸批发市场吧,早点去,那边不少饭店和想买新鲜便宜蔬菜的市民过去,人流量非常大。”

他进了饭馆扯了一张纸,刷刷刷地记下了朋友的地址和名字,又把市里农贸批发市场的地址一块儿写在上面,然后将纸塞给了林老实,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我看你是个有想法的,好好干,我相信你!”

林老实将纸条折了起来,感激地冲彭越栋点点头:“谢谢彭哥,等忙过这一阵子,请你喝酒,我下厨!”

“好,就这么说定了啊。”彭越栋把林老实送了出去,说,“把你们的龙虾给我送两百斤来吧,还是去年的价。”

林老实谢过了彭越栋,回到了菜市场。

因为他们的龙虾个头很大,肉比较多,生意还不错,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卖了一百多斤。不过距离卖完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林老实也去帮着吆喝,到了中午,还剩两百多斤,最后一起打包卖给了彭越栋。

因为村子里还有很多人在等他们的消息,他们没有多逗留,顶着烈日回去了。

回村后,林老实找上村长,把今天的情况说了:“今年有跟风捕捞龙虾卖的,市场上一直有零零散散的龙虾卖,只是没咱们的量大,市民们平日里想吃也能买到。今年的龙虾没有去年好卖,几天内县城里恐怕消化不完咱们的龙虾,彭越栋给我指了一条路,去市里。那边人的消费水平更高,人也更多,市场更大。”

村长也明白这个道理,市场供过于求,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事涉及的不是一家两家的利益,哪怕是村长,也不能独断专横,替别人把主给做了。

“好,我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将这个情况告诉他们,征求大伙儿的意见。”

凡是涉及利益,总免不了纷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