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75节(1 / 2)

加入书签

张夫人设宴,为天子接风。陪客的名单自然要经孙策首肯,但推荐什么人却是张夫人的权利。为了能争取这一席之地,不知道多少人费了多少心思。他们都清楚,与滋水边接见百姓代表不同,这样的场合更重要,很可能关系到家族的未来。就算什么也得不到,能够参加就是难得的荣誉。

背地里的争夺有多少激烈,孙策心里有数,但宴席上却是一片和谐,觥筹交错,你来我往。一瓮瓮美酒端上来,一道道佳肴摆上来,一队队的歌舞妓轮番上阵,表演着不同风格的歌舞,令人目不睱接,眼花缭乱。

中山本是夷狄之地,中山古国又称鲜虞国,人种与中原有所不同,身材高挑,皮肤白晳,多有俊美之人。中山后亡于赵,种族大部分融入中原,成了汉人先民的一部分。可是生理特征还有保留,中山国的歌舞妓便以此闻名天下,成为赵女的杰出代表。

甄宓貌美之外又兼能歌善舞,便是中山民风的一种表现。

张夫人挑选的歌舞妓无疑是中山最好的,表演的节目也经过精心编排,其中便有甄宓一舞成名的入阵曲。当强劲的节奏响起,身穿精制皮甲的歌舞妓踩着节奏纵跃而舞时,整个宴席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不仅少男少女们全体离席,加入舞蹈,就连自持身份的长者也在席中随着节奏扭动身体。

孙策大笑,转身对袁权说道:“冀北民风果劲,乃精兵良将之所也。”

袁权含笑点头。坐在袁权身边的甄宓听了,连忙说道:“论精兵,孰与江东子弟兵争锋?论良将,孰是陛下对手?冀北男女若能追随陛下,征战天下,便是最大的荣幸。”说完,又对袁权说道:“喻之如人,中原为腹心,边疆为手足。人无腹心则死,人无手足则废,只有内壮外强,才是正道。”

袁权听了,斜睨了孙策一眼。“恭喜陛下,阿宓最近进步喜人,可为贤内助矣。”

孙策笑而不语。甄宓却有些承受不住,抱着袁权的胳膊撒起了娇。“姊姊这么说,岂不是要羞杀妹妹。论尊贵,皇后为先。论智慧,姊姊第一。你们才是陛下的贤内助,我等皆听皇后与姊姊号令,查漏补阙罢了,如此敢以贤内助自居。”她掐起小指尖,比划了一下,又吐出粉红色的舌尖,偷偷看了孙策一眼。

孙策很满意。原本后宫最不安份的就是甄宓,随着年龄渐长,再加上这一次袁权帮了她大忙,她的确有长进,知道凡事都将袁氏姊姊摆在前面,避免发生冲突。

袁权拍拍甄宓的手。“妹妹谦虚了。这一次,你可是最大的功臣。”

甄宓心中明白。这次甄氏牵头,联合中山、河间等地的冀北大族拿出库存的黄金,助天子缓解黄金不足的窘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就算袁氏联合中原世家跟进,甄氏的首倡之功也是掩盖不住的。

宴会结束之后,孙策在甄家住了几日。每天在甄宓的陪同下游山玩水。两日后,计相虞翻赶到中山,与冀北大族进行谈判,拟定用合金币调换他们手中黄金的条约。因为是自愿,并不强求,谈判的气氛很轻松,所谓的分歧无非是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而已。

虞翻很擅长此道。接到诏书,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考虑好了这些问题。负责海商会多年,他深知孙策管理工商的思路,不给一定的利益,是没有人愿意冒险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这个利益,让这些利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而不是威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过反复磋商,虞翻最后筹集到了四十万金,其中仅甄氏、张氏就提供了十万金。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冀北商人的整体实力还是让虞翻有些惊讶。不过也仅仅是惊讶而已,他这些年见过的钱太多了。

与孙策商议后,虞翻决定将此方案推行天下。冀北就能提供四十万金,中原能提供多少?少了不能少,二百万金肯定是有的。有了这些黄金,货币不足的困境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朝廷手中也有了钱,可以更加从容的部署大事。

虞翻随即又提出一个建议:铸造金币,缓解铜钱的不足。

黄金虽然是货币,但黄金一般不参与普通交易,只有数额高达十几万、几十万的交易才会用黄金进行结算,民间大部分交易还是用五铢钱结算。五铢钱的不足比黄金不足更为严重。如今有了黄金,却没有得到铜钱,实际影响不大。

所以,虞翻提议铸造能当千钱的金币,将黄金引入小额交易。千钱以上的交易就可以用黄金结算,可以大大缓解对铜钱的依赖。此外,五铢钱是汉代钱制,新朝鼎立,也应该铸造新钱,以合新朝气象。

虞翻还拿出了一个样品,一枚一两重的圆形金币,模样和孙策前世见过的一元硬币相当。正面是两个庄重的“壹两”隶书,背面是展翅欲飞的凤鸟。做工很精致,也很规整。

黄金与五铢钱的兑换价官面上是一斤黄金对一万钱,实际上早就到了一斤黄金兑换一万七八,甚至两万钱的地步。五铢钱虽然有很强的保值功能,可是比起不腐不朽的黄金来说,还是略逊一筹,所以大富之家更愿意保留黄金,导致黄金的价格一路攀升。

一两金币兑换一千钱,相当于一斤黄金兑换一万六千钱,绝对良心价。可以想象,这批金币一旦投放市场,很可能会引起哄抢,在短时间内就能流通,缓解铜钱不足的问题。

孙策将自己的担心对虞翻说了。虞翻早有准备,第一批金币将作为军饷发放,一来让利将士,二来将士人数多,军饷本来就是用钱最多的地方之一。近三十万将士,每个月的军饷就要十亿左右,即一百万枚金币,一年需要一千二百万枚,折合七十五万斤黄金。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这些黄金逐步投入市场,以免引起物价的剧烈动荡。

将士们拿到金币也不一定立刻就用,他们会在手里捂一段时间,逐步放出。虞翻估计,筹集来的这些黄金真正全部进入市场,估计要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有了这个缓冲,市场的波动会比较小,在可控范围以内。一旦出现意外,也可以一道诏书下去,及时进行调整。

军队一直控制在天子手中,不像工商业主,调整起来更容易一些。

听完虞翻的方案,孙策很满意。不过他还是提醒虞翻,这只是从权之计,治标不治本。接下来几年,要对金矿的寻找、开发技术进行更大的投入,争取找到更多的黄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443章 君臣同心

以甄氏为首的冀北大族给了孙策强有力的支持,孙策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

张夫人被封为安喜君,甄像母李氏、甄俨妻孙氏皆得诰命,张鸿获赠散骑的荣誉称号,妻得诰命。甄、张共有七名少年有为的年轻人被选为郎中,另有两名少女入选羽林卫。

其他诸族各有封赏不等。

冀北大族名利双收,心满意足。

孙策在甄家住了几天,重新起驾,赶往邺城。冀南的世家已经收到消息,蜂拥而至,都希望能有接驾的荣幸。孙策一一谢绝,一路向南,在千秋亭观赏了光武帝刘秀当年登基的遗址,游览了大陆泽,观看了贯高伏击刘邦的柏人驿舍,听沮授复盘当初在这里设计诱击关羽,却被关羽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直随侍孙策左右的杜夫人听得心惊肉跳。关羽本人倒是无所谓,不屑地哼了两声。

沮授说,后来反思,当初之所以没能及时发现关羽的踪迹,有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实际上很重要的原因:马灯,也就是军中用的琉璃灯。正因为有了不怕风的琉璃灯,关羽才可以不举火把,悄无声息的经过中丘县,出现在柏人之南,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原因很简单,在知道有马灯这种东西之前,大军夜间长途行军必须举火是常识。渚水两岸有不少滩涂地,全程不举火,摸黑前进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沮授很久,直到他亲眼看到马灯。

技术上的一点变化,却影响了一场战役,这是沮授第一次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

关羽很尴尬。他一直觉得这是自己的能耐,现在想想,其实他无形中占了很多优势,不仅仅是马灯,还有甲胄、军械,甚至是将士的训练,而这些多多少少都和孙策有关。

这大概也是他与别人对阵总能取胜,一遇到孙策就吃亏的原因所在。

孙策缓缓南行的时候,虞翻却忙得脚不沾地。冀南世家的胃口显然要比冀北世家大得多,他们不仅想要名和利,更想要进入仕途的捷径。但是很可惜,他们除了手里的黄金,并没有太多谈判的资本,而虞翻对他们手中的黄金并没有太深厚的兴趣。

论有钱,这些冀南世家实在排不上号,不论是荆襄大贾,还是中原世家,又或者是吴越的后起之秀,都妥妥的压冀北世家一头。

在崔琰的奔走斡旋下,冀南世家最后只能让步,拿出二十万金。

虞翻随即渡河,赶往兖州、豫州。

得知被冀北人抢了先,豫州人——尤其是汝南人——很不爽。一直以来,他们都以孙策嫡系自居。原因很简单,孙策继承的是袁术的事业,而袁术就是正宗的汝南人,孙策的皇后也是汝南人,汝南就算不是大吴的凤举之地,也算是袁氏的母族,怎么能被冀北人拔了头筹?

于是许劭登高一呼,豫州世家云起响应,短短的时间内就凑出了一百八十万金。数量之大,连孙策本人都吓了一跳。原来不知不觉间,豫州已经恢复了生机,居然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

还是底子厚啊。只要世道太平,只要政策合适,他们就能迅速发达起来。

接着,兖州世家也提供了十余万金。兖州这十几年损失惨重,还没有恢复元气。

受豫州世家刺激,江东世家、荆襄世家也行动起来,一共筹集了两百五十余万金,总数超过五百万金,远远超出孙策和虞翻的预计。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