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最高境界(1 / 2)

加入书签

“说得好,说得太好。你们啦,还赶不上小陈。”

老师傅拍桌把大家吓了一跳,他的话出来,惊吓倒是少了,但诧异却更多了。

此时,老师傅的夫人,在边上笑了起来。“老头子,这事,这多年了,你还没忘?”

原来这里有故事,徒弟们非要扯着师傅讲故事,师傅喝了点酒,也就讲了起来。原来,过去师傅刚参加工作时,跟师娘结婚。那个时代的生活水平低,师娘怀孕时,想吃鱼,哪里去找鱼呢?时代差了,厨师也没肉吃啊。

于是,师傅想做一个鱼香茄子,让师娘过一过吃鱼的干瘾。结果,做出来后,虽然表面上像鱼,但鱼香不是鱼肉的香,师娘不认可。还说了句:“鱼味都没有,只晓得糊弄人,你这个厨师咋当的?”

为了调制出真正的你鱼肉一样的香味,师傅努力了好多年,就是相当一个师娘眼中真正的厨师。在没有鱼的情况下,做出鱼的效果来,今天终于成功了。

原来还有这个故事在,大家都表示了感动。大家也起哄,师娘,是不是该给师傅奖励一下呢?师娘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脸也红了一下,给师傅敬了一杯酒。

师傅得到承认后,兴致明显高了起来。

“你们尝菜是尝菜,估计大家心里都有数了。我讲讲其它的话。做菜,什么是最高水平呢?你们学厨艺几十年,跟我学了基本功,也到大江南北见识过其他师傅的绝技,吃遍了山珍海味,做过了中餐西餐,也试验过无数配方,经手过无数食材。你们为了色香味型,绞尽脑汁,怎么样?好看?好吃?好营养?好生意?哪个才是厨艺的高境界呢?”

确实,老师傅说到大家心里去了。大家都在追求这几个方面,尤其是好吃。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家费尽了精力。但这种建立在人们味觉嗅觉触觉及视觉基础上的享受,哪里有个顶呢?

“哪个都不是!”老人家提高了声音:“那些都是术,技术的术,不是道。食物的道是什么?我看有两点,第一点,它养活人,这是最基础的道。只要能够养活人的,都是好的。所以,饥饿才是最好的调料。你说哪样东西不好吃,饿你三天,什么都好吃了。”

以前冬子听说,最伟大的调料是盐,它是百味之祖,今天,老师傅这个说法,更有趣。

“前面第一点,是道的底线,是根本。那它的顶点呢?也就是高线呢?是感情。我们回忆一下,为什么我们讲母亲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外国人说祖母的味道,那个英语中,好像外婆与奶奶是一个词,叫什么?”

齐老爷子突然冒出一个英语单词“grandma”,他确实是正宗的大学生,口音类似于冬子中学的英语老师。

“对,祖母的味道,是天下最好的味道。为什么?因为祖母都是好厨师吗?不一定,只是因为,祖母你感情,是寄托在食物上的。我们吃到这种味道时,会让我们动感情。有人说,厨艺是技术,那就错了,技术有高低,有标准。但我认为,厨艺是艺术,没高低,只要能够感动人,就是好东西。刚才,小陈就是我与你们师娘的知音,小陈,来来来,咱们爷俩喝一个。”

大出意外,冬子赶紧站起来,双手捧着酒杯,与老爷子共饮了一杯。

“小陈啊,我看你是做厨师的料”老爷子放下杯子,不说菜,不说徒弟,专说小陈,这把徒弟们的目光,全集中在冬子身上了。

“剥蒜,就仅仅是剥蒜吗?我看了看,要说你们,从小跟我学,哪个剥蒜,我没批评过?”

身边的大老板大厨师刘师傅低声在笑,对冬子轻声说到:“我刚跟他学,剥了一个月蒜,没合格。”

“人家知道,这蒜终究是要搋成泥的,但人家细心的,全神贯注地剥,每一颗蒜瓣都完整光滑,那不是手法问题,那是用心。我在做菜的时候,大概是吸引人的目光的,但人家斜都没斜一眼,安心细致地做他的事。专心是做好事的前提,这还不够。人家丢盐时,那份量,那尺度,一个没专门学过的人,这么从容,这么自然,你们当徒弟的时候,只会问:师傅,这行不行?那行不行?这多了,还是少了?你们五心不定,那是食物在掌握你。你们学了七八年后,才谈得上,你掌握食物。对不对?人家没专门学,就已经有底气有自信了,这是什么人才?”

师傅说这话时,大家都明白份量。自己是从择菜洗菜一步步走过来的,挨了多少骂,受过多少罚,个中滋味,人人体会。像小陈这样,一开始就得到师傅的肯定,还没有过。他们相信师傅的眼光,因为,此时的师傅,已经完全与工作、人情、名利完全无关了,师傅已经进入了一个自得其乐的厨艺境界,徒弟们不知道自己终其一生,能否达到师傅今天的境界了。

身边的刘老板:“师傅,我看你身体还好,你就把小陈收了吧,有这样的小师弟,咱们也算后继有人。”

师娘看了看师傅,师傅脸色稍微有些变化。“我是不能收了,不是说我在外面宣传的,不再收徒,我自己也不能收了。”

齐老爷子对冬子说到,因为想拜入师傅门下的人太多了,所以师傅公开地在烹饪协会说,他从此再不收徒,安心过晚年。要不然,他门口会排起长队了。

“我也答应过你们师娘,专心陪她过晚年,这些年,我陪锅灶的时间太多了,没时间陪她,现在要补回来。”

大家明白,这是真心话。师傅一生太忙了,年轻的时候,早上去菜市负责监督采购正宗的食材,到晚上了,还得监督徒弟们准备第二天的东西。比如肉腌好了没,面发出来没有。他不管是带徒弟还是当主厨,每道工序,并不一定非得自己做,但一定是在他的眼皮下完成,才算放心。为了对自己与徒弟们的菜品负责,他从不马虎的。

但对师娘,就太马虎了,师娘一个人在家,养育了三个子女。三个子女在哪里上学,成绩多少,师傅都不清楚。现在,三个女子,没一个人学厨的,原因很简单,父亲当厨师,这种生活状态,让他们不喜欢。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回来。就是现在,他们在楼上吃饭,也不参与厨师界的事情,可见,当年父亲的不管不问,给他们造成了多大阴影。

小陈因为吃一个菜,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这种感情,与老师傅自己子女对自己的感情,产生了对比。所以,老师傅此时,有些激动。

“所以啊,你们都已经小有成就了,有的人,也当评委了,有的人,当老板了。再不济,也带了一大帮子徒弟,到处承包大饭店后厨了。你们炒菜要学我,但做人不要学我。我呢,没注意跟家庭跟孩子交流感情,这事,我有些后悔了。”

老太太在安慰老爷子,大家也一阵吹嘘。齐老爷子在下面说到:“师傅,为了酒店的名声,为了徒弟的手艺,牺牲了与家人的沟通,咱们徒弟们不会忘的。”

这倒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许多徒弟开始回忆,当年自己师傅是如何关照自己的。从生活家庭到婚姻,师傅还发动师娘给自己找对象,师傅这种努力,才导致,所有徒弟们,把师傅当成父母一样的人。

“我们兄弟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刘老板对冬子说到:“徒弟们都在生意场上,这种团结,我不敢说在其它领域,但在厨师界,在生意界,这是很难得的。”

原来,厨师之间,涉及到酒店饭店的相互竞争问题。但是,他们十几个师兄弟,如果遇到了竞争,就相互回避,不在同师门里打生意仗,这估计,与师傅的作用有关。

“小陈啦,你喜欢不喜欢学厨呢?”老师傅突然问到这个问题,让冬子有些措手不及。

“喜欢是喜欢,但我没什么基础。”

“有没有基础,我看得出来。你有天赋,自己又喜欢,你父亲菜做得好,这就是家传的。如果你厨艺好了,人们想到你父亲,这是不是对你父亲最好的纪念呢?孔子说过,对父母的孝,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的名声更好。我说得对不对呢?”

冬子没听说过孔子这话,但想,老师傅当着这么多人面说的,肯定没错。于是,郑重地点了点头。“爷爷,我目前个人生活上还有麻烦没解决,如果解决了,有条件有机缘,我也想认真学学。”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