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63节(1 / 2)

加入书签

你能给人家带来什么,大笔的外汇还是先进的技术?屁都没有,要不是来居留证拿的早,现在早就被赶走了。

卢振军就坐在他们这桌,怕大过年的大家闹得没脸,立刻端起酒来招呼大家碰杯:“来来来,四海皆兄弟,往来都是客。大家难得聚在一起,都喝一杯,一年更比一年强。”

其实今年大家都灰头土脸,尤其是下半年,街上警察查证件都盯着中国人。

即便勉强留下来的人,谁还没个亲朋好友,被逼得走投无路跳河,哭哭啼啼收拾包裹走人的,几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好歹把一年熬过去了,谁知道明年怎么样呢?说不定会越来越好。日子总是人一天天的过出来的。

大家端起酒杯,也跟着说吉祥话。一通热闹下来,气氛活泼了不少。

余老头没逮着机会发作,脸色更加难看。

周秋萍却不看他,只询问卢振军:“卢老师,你接了几家餐馆?现在几家还开着门?”

卢振军摆摆手,一脸头大的样子:“甭提了,我现在有12家餐馆,就这家开着,其他实在没人。”

他不是不想交给其他人做,而是能够留在布达佩斯的华人餐馆经营者也基本都是夫妻店。人家两口子撑一家店就已经够呛,哪有精力去管第二家。

最重要的是,你请不到伙计啊。

黑户要么被抓了,要么被赶跑了。匈牙利的警察抓的特别严,没居住证的或者居住证过期的,二话不说直接抓走。而且胆敢收留你的店或者工厂也要罚款,数额还不小。

在这种情况,好多店铺的店主自己都要开不下去了,哪有精力管其他。

周秋萍点点头,痛快提要求:“那行吧,这些店你分给我。”

毛素珍惊讶不已,脱口而出:“你也要待在匈牙利了?”

她先是恐慌,因为出国的人绝大部分是在国内过得不怎么样的,起码达不到他们想象的标准。

像周秋萍这样,在海城那种大城市都有那么大的楼房,开那么大的公司,花钱跟流水似的,应该不至于不满足。

除非是她公司开不下去,日子不好过。

但惊惶之后,毛素珍又觉得无所谓了。因为她晓得周秋萍是山海公司的大股东,不至于缺钱花。

况且他们留在布达佩斯,儿子在身边,对她来说也是大慰藉。

她甚至还畅想了一下未来,感觉那日子很不错。

可惜周秋萍却直接摇头否认:“不,我们在国内都有事,分不开身。妈,这12家餐馆就交给你经营了。”

毛素珍感觉自己的脑袋炸开了,布达佩斯的警察不让他们放烟花,过年也不许放,但她的脑袋依然炸开了花。

她都搞不清楚,究竟是那一声妈吓人,还是让她接手12家餐馆更加吓人。

“不不不。”她拼命地摆手,“我接不了。”

大概两样都接不住吧。

话说出口,她又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识相,赶紧解释:“现在没人手,在哪里忙得过来。”

周秋萍却不当回事:“没华人就请匈牙利人。香港老板在大陆开工厂,难不成还要把香港工人请到大陆来做事了?哪个政府招商引资都有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引进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另一个就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现在匈牙利赶这么多中国人走,就是因为它不缺劳动力本国事业率很高。你要是能够解决匈牙利人的工作问题,政府当然欢迎你留下来。”

旁边一张桌子上有人竖着耳朵听,闻声就发牢骚:“我们自己人的饭碗都还没解决呢。”

比起匈牙利人,开店做生意的华商当然更愿意雇佣同胞,一个是沟通方便,另一个就是便宜呗,尤其是黑户,工钱要比匈牙利本地人低的低。

出来做生意的又不是做慈善,谁不想自己利润大支出少。

周秋萍没接他的话茬,你继续和毛素珍说话:“雇佣本地人的好处有很多,一个是谁都有关系,我们出门在外没处下手的事,用人家的关系说不定很快就能解决。就说外国人在中国开公司吧,他们会专门拿出一笔钱雇佣干部家的小孩。以后跑申请手续什么的,让这些人去做,别人跑断腿都盖不了章,他们分分钟就能把手续办下来。当然,咱们未必要这样,但是早匈牙利本地人干活,打听消息都要比别人方便些。另外一个就是,我看匈牙利政府也是朝令夕改,一天一个主意。如果店里的匈牙利人多,假如政府逼着你生意做不下去要关门,你店里的雇员第一个不答应。来自本国居民的压力大了,政府也得考虑这么多人的饭碗问题,政策执行的时候,松一松手指头,店就能继续生存下去了呀。”

说来说去,好歹曾经在社会主义阵营呆过,还前后反抗过苏.联的霸.权主义。中匈两国在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把事情掰开来说,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起码毛素珍听到这些的第一反应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思考第二个难题:“请了这些匈牙利人也没用啊,他们又不会做中国菜。让他们做饭的话,这还叫中国餐馆吗?”

这在周秋萍眼中根本不是事儿,西餐馆的厨师都是外国人?怎么可能。就说洋快餐吧,它根本没厨师的概念。

卢振军也担忧:“开餐馆就是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不行,那砸招牌的。”

为什么大厨牛?就是因为人家手上有真功夫。

周秋萍笑笑,轻描淡写道:“不用做成这种方式,就专门做中式快餐吧。咱们拉开来,错位竞争。”

被驱逐的华人基本都是大陆人,而且是谋生的大陆人。港澳台地区过来的华人情况不一样,它们经济发达,过来的时候资金就充足,是正经做生意而不是摆地摊和本地人抢工作岗位的。

就算他们开餐馆,那也开的是大餐馆,上档次的餐馆。本地人进去大吃一顿,也起码得掏一个礼拜的薪水。

他们不能和那种大餐馆硬碰硬,餐馆的大小装修的格调就不一样,所以想要做好,就必须得调整定位。

余成听到这儿,猛然回过神来:“你是说熊猫快餐?”

熊猫快餐之所以受美国人欢迎,两大点特别重要,一个是迎合了美国人的口味,所有的菜都甜不拉叽的。另一个就是便宜,其他中餐馆吃一顿要十几几十美金。在它家的店里,你掏几美金就能尝尝中华美食,而且点餐就能吃,不用等半天。

周秋萍微笑点头:“对,我们就按照这个模式来。

第一步,固定化做菜流程。中餐之所以难以标准化,有个很大的原因在中国菜的烹饪方式对火候以及调料要求非常高。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原料,换一个师傅,端上来的口味可以天差地别。但我看匈牙利的餐馆好像都是炖菜煮菜,没怎么看到炒菜。如果以炖和煮为主要烹饪方式,那么控制口味就方便很多。比方说严格限制煮的时间,以及条件都标准化,多少配料就是多少配料。一个人只负责一道菜,就专门把它做熟练了,确保菜端上去的口味都是一样的。那顾客在这家吃了和在那家吃感觉不到差别,口碑就能起来了。

第二个就是咱们要修改模式,不要再像以前餐馆一样,人家点什么我们做什么。要反过来,把菜做好了摆上,用个大柜台,一道道菜都摆在里面,看上什么点什么。不知道味道的话,可以让人免费品尝,然后再确定吃什么。”

她说到这儿,已经有人接话了:“这个以前在食堂吃饭都这样,挺好挺好的,方便。”

还有人附和:“我在京城火车站吃快餐也这样,蛮好的,很不错。”

有了大家的支持,毛素珍的信心就更足了些,好像的确能做。

主要是她现在正处于信心旺盛的阶段。之前赶鸭子上架,她硬着头皮接了餐馆,结果老顾客一点没流失,还来了不少新顾客。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