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能力才是硬通货(2 / 2)

加入书签

万长生一路其实都被查验身份证,每一处门岗都要打电话给老荆这边确认。

终于找到的时候还埋怨万长生:“怎么这么慢,你走绕路了,我们这边有个侧门出去就是公交车站。”

万长生想哭。

老荆也不管旁边跟着的姑娘是谁,拉着万长生就去自己那厢房:“这边一共就几个人,来来来,正好这边有副唐寅的画,要求把这堆章全都复制出来,家伙事都在那边自己拿吧。”

莫名其妙的水都没得喝一口,万长生就被拉着开始刻章,更别谈报酬了。

可唐寅啊!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啊!

哪怕不是真迹摆在桌上,那也是百分百原样复制品!

现代国画高手照着馆藏真迹画的临摹版本,因为桌上还有百分百原大的真迹照片,准确的说应该是高清彩色打印件,原尺寸的。

两件摆在一起,区别就是没印章。

万长生自然是如获至宝的捂着嘴凑上去看,因为要防着口水滴下来。

梅姑娘跟他一起看,万长生疑惑的时候她帮忙解释:“这是抢救保护性临摹,无论是外出展览活动,还是岁月自然变化,这些珍宝都会受到损害,我们服装组就是专门针对各种衣裳修补编织,尽可能按照原样恢复,也有抢救性的照着重新做出来,文物固然是要尽量保证原品原件,但实际上在博物馆采用新技术对原件修复保存并且备份,这也是全世界博物馆的通行做法。”

万长生恍然,手上没停的开始刻章,使劲凑近了观察原件图片,核算那印章尺寸,再从旁边架子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印章石里面挑选接近的,开始摹印。

刚开始老荆还探头看两眼,后来就干脆丢了自己在刻的,过来坐在旁边和梅姑娘一左一右看。

和清美研究生的默默无语不同,他不停碎碎念,各种细节都在提醒万长生:“你对篆文熟悉,那就再好不过,不懂篆文怎么摹印?很多人以为篆刻就是刻章,这是两回事,对,对,这里推深点,停顿下,错刀,哎……舒服!,就是这个味儿!”

感觉跟上次在美院上课差不多,只是今天反过来,万长生专注于刻,荆老师话没停过,只是他是纯粹的细节教授。

要说万长生刻章的特点确实也就占了个快字,这十块钱一个,还得连蒙带哄的吸引游客注意力,所以要说其中有多深的艺术修养,还真不见得。

但就像他临时开始学素描,半路出家直接跟上雕塑系研究生的学习,都因为前面十几年大量的反复练习积累,已经让万成生沉淀了深厚的基础,特别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篆文,单凭这点他就秒胜好多刻章的。

况且在进入雕塑殿堂之前,万长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刻章,没事儿都会拿着把玩雕刻。

但手熟尔啊。

熟到他这个地步,那就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技巧问题了。

摹印就是看着各种原迹的红印,翻刻出来。

那种在脑海里面把篆文镜像反过来的步骤,对于新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适应。

万长生则基本已经是本能。

更不用说那些原迹上的刀痕细节,在万长生这里都是可以原样反应的,老荆应该是第一次从细节上观察万长生的篆刻过程,这跟上次课堂上万长生开玩笑的刻了枚张春燕的姓名章是两回事。

那是刻章的人都能做到的基本功底,可现在是要求按照名画名作上面的印章来摹刻,难度比临摹画画大多了。

章和印是反的啊。

可万长生在碑林里面摹刻了多少年?

很长的时间里,他到观音庙前摆摊都是为了入世,别把自己呆在碑林里面成了书呆子,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只能摹印,临摹祖先长辈、文人墨客们的印。

这跟那些以刻章为生的手艺人其实有根本性的差别。

从一开始,他的篆刻就不是个饭碗,而是把玩陶冶的爱好。

这样的后辈,老荆看得喜不自禁。

终于还是再提一次:“来吧,来博物院跟着我吧,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彻底接过我的班吧。”

万长生收尾:“我给您培养出一长串的徒子徒孙来,岂不是更加后继无忧?”

老荆实在:“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我这地方的工作又不需要那么多人,两三个就够了,编制也只有这么点,可人少了又容易断代,你就是最好的接班,你接过去,后面怎么续上,都是你的事情了,我再也不用操心了,好不好?”

梅姑娘眼睛亮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