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239节(1 / 2)

加入书签

钟华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细细盘算起来。

嘉谷糖业直接从国外进军糖业,有机会难得方面的因素,但也是因为,我国糖产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食糖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也是制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各种轻化工,甚至是核工业所需的重要原辅料和辅助剂,其上下游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生产的120多个门类。

但和大豆类似,国内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是,受糖料作物生长特性限制,我国适宜种植糖料的土地有限,加上其他高效益经济作物冲击,糖料种植面积实际增长空间非常有限。

这也导致了各个原料产区内均有糖厂入驻,或者当地政府本身就建有糖厂。因此,嘉谷通过新建糖厂进军国内糖业的路行不通,剩下的选择只能是并购。

而02年的一纸公文注定了食糖行业的并购并不纯粹是商业行为。

国家四部委出台的《糖料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地方政府是这个产业中制定规则和利益分配机制的主导方,大至蔗区布局规划、政策保障,小至科技带动、良种推广,糖料种植产业链各个环节无一不见政府的影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制糖企业想并购当地某个糖厂或收购该地区的糖料,背后的谈判对象其实是当地政府。

之前嘉谷在国内找不到好机会,只能从国外入手。但通过两起并购一步迈入了国际食糖生产巨头行列后,嘉谷的江湖地位已经截然不同。

——如今反而是机会送上门来了。

受旱灾的影响,甘蔗减产,眼看着今年的糖价节节上升。

高企的糖价对于甘蔗加工企业而言,整体是利好的。但对于某些糖企来说,却不见得是好事。

甘蔗原料是糖企的命啊!

一些制糖企业布局不合理,本来就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如今甘蔗进一步减产,简直是要了老命——连原料供给都保证不了,糖价上涨又有什么意义呢?

政府想要整合的,就是这些过剩产能。

而且,政府倾向于引进嘉谷这样的大企业,也是希望借助嘉谷的农业优势,调整制糖产业结构,做大当地食糖产业这块蛋糕,增加gdp和税收。

慢慢捋通了思路之后,钟华志开口道:“嘉谷糖业已经并购澳洲第一大糖业公司一年多了,无论是员工的培养,还是先进经验的吸收,都意味着,嘉谷糖业已经初步有了整合国内糖业的能力。”

澳大利亚食糖产业被世界公认为技术最前沿、发展最持续的产业之一,而占据了澳大利亚近一半食糖产能的嘉谷糖业,在国内的食糖产业整合升级中,不啻于占据了制高点。

“从长远来看,国内的食糖缺口还会扩大。正如中央提出的‘中国人要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国也要保障自己的食糖安全。这是嘉谷糖业的一个机遇,我觉得,是时候进军国内糖业了!”钟华志斩钉截铁道。

……

第420章 再重视嘉谷也不为过

一根甘蔗,一头连着国民的糖罐子,一头连着主产区蔗农增收的希望。

在桂省最大的食糖生产地区——重左。

嘉谷糖业进入桂省后,首先关心的不是糖厂,而是甘蔗种植。

齐政和钟华志深入蔗田间,实地考察干旱对甘蔗种植的影响,“桂省大力发展糖产业,真是优劣条件叠加下的必然选择!”

红土之上,遍植甘蔗。

当然,这个时节,地里的甘蔗已经被砍收,只在地里留下宿根,等待在新的生长期里继续长出新一茬的甘蔗。

这种甘蔗不是用来吃的“果蔗”,而是业内人所称的“糖料蔗”,比果蔗的糖含量更高,牙齿咬不动的,只能送到糖厂榨糖。

桂省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种蔗条件得天独厚;与此同时,全省48%以上面积为岩溶地貌,结构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对粮食作物“卡脖子”的旱灾频发,甘蔗大概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干旱依然是影响甘蔗生产的头号因素,尤其是去年以来的连续干旱,严重制约着本地甘蔗生产能力的提高。

不过,相比于气候,还有更多的难点是“海归”嘉谷糖业需要重新适应的。

“国内糖业与国际食糖出口大国的差距,主要是糖料蔗种植业的差距。”这一点在刚从巴西回来的钟华志眼里,最为直观。

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普遍实现了糖料蔗种植业的规模化、机械化,成本低;而我国糖料蔗种植,不客气地说,仍停留小规模的传统农耕阶段。

当然,对比国内外的国情,这一点是早有预料的。

钟华志最大的感慨反而是,“和在澳洲、在巴西的市场调节不一样,国内甘蔗收购是由政府指导的,这意味着糖企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想在市场好时不管蔗农大捞好处?或者在市场低迷时甩手不收购甘蔗不管蔗农的死活?

不可能!

因为政府会给出指导价,糖厂要按照政府给出的指导价收购甘蔗。

这样一来,市场好效益好,可能糖厂与蔗农就大家都好。

但如果糖价低迷,如果糖厂仍按指导价收购甘蔗,可能每生产一吨的糖,就会亏一吨的本,而且生产越多,亏本就越大。

成本降不下去,但糖厂又不能歇着——糖厂歇着的时间已经够多了。

要知道,以蔗榨糖,糖厂一年四季只有大概5-6个月的时间在榨糖,即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底止,这半年时间就叫一个榨季。

也就是说,这些糖厂每年将有一半的时间是处于停榨期间,只能将部分工人放假,组织对机器进行维修保养。要想榨糖,只能再等到下一个榨季的到来。

由于榨糖生产的不连贯,但又要全年都养着全厂的工人,工资照样要发放,使得这一产业的发展难度,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特殊性。

有哪一个行业企业,只生产半年却要全年养着工人?

在商言商,毫无疑问,没有钱赚的生意是做不长久的。

所以,熬不下去的糖厂或被兼并,或悄无声息地倒闭,最后“剩者”为王——最高峰时,桂省各地共有上百家糖厂,如今只剩不到一半。

而且,这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行业大洗牌正在到来。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