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531节(1 / 2)
那估计得花个几十上百年。
毕竟工业革命需要的最重要的基础其实是……人才。
机器的发明没有足够多的科学人才是搞不定的,就现在这个集中力量培养写八股文高手的科举制度,别说让那些个读书人去搞发明了,就算是给他们一本说明书让他们操作机器他们都不一定干得来。
大明的专业人才其实也有的,只是他们的上升渠道非常狭窄,有能耐的人大多不愿意往这些方向发展。不管是匠户、医户、军户、农户还是商户,只要生下来的孩子足够多,都会盼着不用继承祖业的娃儿能通过科举出头。
这就让大明非常缺乏搞基础研究的专业人才。
至于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说实话,就现在百姓所过的日子来说,他们都算不上是廉价劳动力了,他们是官府打个招呼就要老老实实去干活的免费劳动力。若是朝廷重视工业发展,给他们足够的工钱与福利,工人岗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可以成为人人都想干的香饽饽。
人不缺,资源也不缺,各方面的技术也勉强还算保持在世界前列的水平。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科学这根指挥棒。
人才培养需要的周期是最长的。
科学研究的周期就更加漫长了。
有许多人搞了一辈子研究,最终却什么成果都没有。
这不是某个人能做成的事,甚至不是某代人能做成的事。
就拿最常见的化肥来说吧,你得知道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弄清楚往肥料里添加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接着你得知道怎么合成这种物质。最后,你还得想办法优化生产流程、压缩生产成本,建立最符合当前需求的生产线。
一个小小的化肥就牵涉到无数理论和技术的变革,哪里是一时半会能实现的?
文哥儿挑拣朱厚照能听明白的内容仔细给他讲了。
朱厚照听文哥儿分析完,对这个化肥十分感兴趣,要是花个十天半个月就能生产出供许多土地使用的肥料,那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亩产千斤?
朱厚照道:“那要怎么才能弄出这种肥料来?”
文哥儿道:“很难。”
朱厚照道:“难就不做了吗?”
文哥儿眉头动了动,缓声说道:“殿下可还记得你师弟李燿?”
朱厚照说道:“孤当然没忘,孤不时还会召他进宫讨论关学问题!”
文哥儿道:“他如今已经收了不少弟子,其中也有不少好苗子,算是给殿下培养了不少师侄,只可惜他们如今还在张老道长那边借用道观研究关学。如果殿下这位师伯能出面为他们办个学校,让他们广收学生学习关学,想来会有不少人愿意来求学。只消十几二十年,我们关学的徒子徒孙就会多起来了。”
朱厚照追问:“办这个学校就可以了?”
文哥儿道:“当然不是,这只是第一步,先把理论基础搞好;再往后可能得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去把理论转化为实用的技术,再把这些实用技术推广出去。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十年内可能都没什么成效。而且没有足够多的福利和晋升途径,许多人可能不会考虑往这个方向发展;可一旦殿下去为他们争取福利和晋升途径,又会引来不少人反对。”
目前朝廷的蛋糕就这么大,朝臣之所以对勋贵、武将、外戚、宦官严防死守,不就是因为他们可能会在皇帝的支持下来抢他们蛋糕。在没有看到成效之前,他们怎么可能让渡利益给他们本来就瞧不起的人?
搞技术的?
那不是匠户吗?
只要你们一代为匠户,那世世代代都得出几个儿孙来补缺,轮流为朝廷无偿干活。
朱厚照道:“孤肯定能争取!”
文哥儿见朱厚照这副信心满满的模样,难得没泼他冷水,笑着说道:“眼下推广好土豆和玉米虽不能让天下百姓顿顿能吃白米面,却也能让世间少许多挨饿的人。殿下不必太心急,我们凡事尽力而为就好。”
作者有话说:
文崽:看到这巨大的工业革命蓝图没有
文崽:都是你以后要干的活!
猪崽:?
第455章
文哥儿给朱厚照画了一通大饼直接把朱厚照给砸得晕乎乎。
朱厚照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很多东西都还想不通透,但在许多事情上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他心潮澎湃地琢磨了一会,又有些回过味来:“你是不是早就在准备这些事了?你一直在想办法宣扬关学的用处就是为了建这个学校对不对?”
文哥儿否认道:“我又不是诸葛亮哪可能走一步算百步?我平日里忙于公事大部分研究都是李燿他们在做,我不过是在他们出成果以后帮忙夸几句而已和老师他们写了文章我夸赞几句又有什么不同?”
朱厚照才不相信他觉得文哥儿就是早有预谋。
只不过文哥儿提到的那些前景让他心潮澎湃,忍不住想要去实现那样的远大构想。
明知道那是文哥儿抛出来的香饵,他还是想要咬钩!
反正朱厚照总感觉这件事跟打仗一样令他浑身来劲。
过了三日那冶炼所的负责人老老实实地将历年的事故资料整理上来了。
朱厚照翻看着上头的记录,发现上头的名字大多颇为相像不少都是当爹的出事后当儿子的顶上。
这仿佛已经是匠户的宿命。
至于抚恤,那也是有那么一点的,就是不多。
而且也不知能不能落到对应的人手上。
就像朝廷给军户的优待很多都被旁人昧掉了一样,很多人可是连别人的活命钱都要拿走的。
难怪文哥儿老给他们出经济学题目哪怕有了足够的钱粮怎么保证它们能用到实处也是个巨大的难题。资源的分配自古以来都让人犯愁!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