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 / 2)

加入书签

“真的?”邵氏惊喜道。她只道州府地方大人多,一时半会那有空屋子给你凭,不想周中父子俩出去一趟连宅子都买好了。

周中点头正要说话,周举坐在一旁傻乎乎地道:“娘,这是做梦呢。那么大的房子……”

周中不意他回来半晌竟还以为在梦中,啼笑皆非,指着信哥儿,道:“把你爹弄醒,好好的大白日,竟以为做梦。”说完,周中立即命大家收拾东西,趁着太阳还挂在西边,赶紧搬了家去。

邵氏一巴掌重重地拍在周举背上,“别坐着傻乐,起来提东西。”说着把手里挽起的包袱递到他怀里。

才打开的包袱立时又收了起来,邵氏利落,指挥众人,一会功夫就收拾妥当。周中在前面领路,出了官学往东行一刻钟不到,就来到新买的宅子。

周中打开门,看着青砖铺成的地面,一家子俱惊呆住,除了周举曾见识过赵家的花厅,其他人那里见过这样的宅子,俱不敢相信这是自个儿的宅子,抬起的脚都不知该何处落地。

周中轻咳一声,“赶紧进来,先把床铺好,今晚好有地方睡觉。”

当晚除了周中,其他人皆有在梦中的感觉。好在第二日,大家都醒过神来,互相掐了掐胳膊,乐呵呵地忙着布置屋子,安排家具。

而周中则去了官学报道,见过同窗,听了一回教授的课。趁中午,周中作东请齐顺和白三望,一是谢他们提醒之意,二是跟他们俩商讨振兴官学之事宜。

周中初来乍到,原不该如此匆忙,只是瞧着上晌那如木头般读着四书五经的教授,以及下面懒洋洋地要死不活的气氛,周中连读书的心情都无。他估计他没法在这种环境中再多待一天,于是他趁着道谢把齐顺和白三望叫了出来,想着两人连未曾谋面的人也愿意出手相助,定是急公好义之人,也会愿意官学恢复旧时荣耀。

待周中把话说出来,齐顺先拍案赞道:“周秀才实诚君子,菩萨心肠。”,

白三望则道:“这事怕不容易,那里去找秀才来官学读书?“

周中笑道:“作甚要秀才?我们黔州文风不盛,却仍有好些人家愿意供家中子弟读书……”

齐顺挥手打断周中的话,“不妥,不妥。此是官学,若是白身也能进来读书那还叫官学?“

周中一哂,“再这样下去,官学也不过虚有其表,只门口瞧着光鲜。”

“周秀才可是有法子了?”白三望放下筷子,望着周中道。

周中笑,“急切之间想了一个法子,也不知合不合适,找两位来商量一二。”周中的法子就是照搬上世的,比如什么大学的附小之类的,说白了就是打着官学的名义开蒙学。

“把官学的西北角收拾出来,做蒙学课堂,那边再开一个门,虽与这边相通,明面上却是分开的。官学里有三十个学子,人人都是秀才,秀才教蒙童,那些蒙童家里定是乐意,这样大家也能赚些银子。也不怕荒废了学业,一来教学相长,二来蒙学几乎不需要花大家太多的功夫。这样一来,那些斋夫也多些银钱,对大家也恭敬些,毕竟蒙学堂得靠诸位。”

周中话音刚落,齐顺已拍手赞叹,“周秀才这法子极好。”

白三望沉吟片刻也道好,“好是好法子,只是这事需得学政大人点头。”

齐顺泄了气,“我们那能见着学政大人,他好些年没有来过官学了。”

白三望跟着也是一叹,“即便我们去学政衙门,也未必能见着学政大人。”

周中明白,他们虽是秀才,在二品的学政大人眼里那可是不够看的。何况他如今也不看重官学,一心一意把南明书院当成他的政绩。

第三十八章

一人计短, 二人计长,三人顶个诸葛亮。

因商议的事算有些机密, 周中原打算找间酒楼里的雅间吃饭,那知转了一个圈却没有寻着一处酒楼。昨日是找房,周中双眼就只盯着宅子看, 那里管有没有酒楼。今儿专门去寻一回,才发觉此处连个酒楼也没。有的只是小饭铺,一间屋子堪堪摆下六张桌子, 专做街坊的生意。周中捡了最里面的那张桌子坐下, 好在此时也仅有他们一桌三人吃饭, 声气大点也无妨。

一桌子菜有荤有素, 有肉有鱼。齐顺和白三望在官学饭堂也就一月沾一次荤,看了这么大一桌子菜,两人也不客套, 拱手道一声叨唠,甩开膀子吃起来。等这会说到难见学政大人,两人才停了筷子, 连声叹气。

周中也是急, 只是面上倒持得住, 举起筷子劝两人,“天大地大没有吃饭大, 吃饱饭才有力气想别的。”说着又给两人各挟了一块肉放入碗里, 连声让他俩吃菜。

一时半会也想不出甚法子,周中又在旁边不停地劝, 齐顺拍了一下额头,道:“还是周世伯说的对,干甚事总需先填饱肚子。”说完,挟起碗中的肉啊呜一声,吞了下去。

白三望笑着摇摇头,手里却拿起了筷子。

三人把一桌子的菜吃的精光也没有想出个好法子出来,下午有一个时辰的策论,三人都没去听,把官学里外走了一个遍。周中越看越心惊,长期以往,官学将不复存焉。这一心惊,倒让他想出一个法子来,赶紧拉了齐顺和白三望两人寻了官学里的一僻静处,把法子说了出来。即联合官学里所有的学子上书给学政大人,请大人支持开蒙学堂。

别的尚可,不过联名上书四个字却阳大忌。

齐顺和白三望面面相覤,半晌齐顺嘴里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我怎么觉得这像是在胁迫学政大人,就像几年前江南学子闹事,起先也是什么联名上书。”

“噤声。”白三望低声喝道。

几年前,周中尚未来到这个时空,而原身一个日日捧着四书五经的书呆子,那知道这些消息。周中听了,又见白三望谨慎的模样,怕是死了不少人,心中一动,正要张口询问,话冲到喉咙口又咽了下去。既然是学子闹事,又是江南富庶之地,那必定是天下皆知,原身做为一个读书人那是必知的,虽然他明明不知道。这会他装也得装出一副知道的模样,既然是学子闹事,不外乎围住知府或是巡抚衙门前静坐,跟国外的□□示威差不多。

周中不慌不忙道:“齐世侄这话差矣,联名上书也可说是为民请愿,也可说是急朝廷所急。”因周中年老,齐顺和白三望两人皆二十来岁,实在不能把周中当平辈相待,客气地称了声一世伯,周中也觉得甚好,于是称他们世侄。

说得这一句话,周中又笑道:“官学不过三十个学子,那有江南学子的声势。况且我们又不为着闹事。想我们黔州也是一地州府,几万人口,可偏偏文风不盛,每三年进士出不了几人。外面的人多拿我们当蛮荒之人看待,不通礼仪。我等读书人,俱有责任振兴黔州文风,教导庶民。”

白三望心中暗暗称是,如此冠冕堂皇的话,想来也不会惹闹了学政大人,说不定连因联名上书四个字而引起的怒意也会消散。

齐顺则击掌叫绝,“等开了蒙学堂,也不一定指着他们要考功名,好歹识得一二个字,免得给别人哄骗了家财去。”

世上有那一等人,欺人目不识丁,好好的十亩田地作价三十两,生生给改成十两,还在衙门备了案,让你哭到没出哭去。齐顺说这话也是有原故的,他们村里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正因此,他爹娘舍得掏银子出来供他上学。

三人商定,因齐顺和白三望在官学读了二年的书,跟里面的学子多有熟悉,那个性情如何,多少有些了解,由他们两人说服其余的学子。

其余的学子听了齐顺的一番话,那个心中不乐意,他们本就家境贫寒,每年为吃住银钱烦愁。如今有条来钱路,不巴望些,那里会去堵上,何况他们只是联个名,又不出头。真事有不懈,也找不到他们头上。就算其中有一二人觉得不妥,但看别人俱下了笔,那能让自个儿落了眼,俱是人人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名。几个斋夫听了这事,很是欢喜不已,开蒙学堂自然要收些束脩,有了束脩那能少了他们的好处。说不定还有离家远的,吃住必定要在官学里,又是一笔银子。怕这些学子不肯落名,俱拿出银钱熬了一锅绿豆沙,白糖是下了一层又一层,抿一口满嘴里都是甜。秋老虎尚在,喝一口甜绿豆沙,即解了燥意又尝了甜味,再听得斋夫口中的奉承话,心里舒坦,落名更是快。

不过半日,联名上书就得了。

次日周中三人去了学政衙门,递了请愿书给书吏,恐书吏怕事,不愿意上传,再透了一句,请愿书有官学三十一个学子联名。那书吏听了,满脸惊慌,所谓的请愿书又是联名,必定是大事。书吏怕耽搁事儿,连走带跑急急慌慌地往里跑去。进了学政大人的衙房,双手呈上请愿书,嘴里哧哧啃啃,“大人,大人……请愿书……官学三十一位秀才的请愿书。”

学政姓郑名讳学涯,年逾五十有三,知天命之年。八年前给派到此地,在黔州这个地儿一待就是八年,没那过窝。郑学涯二十前年的二甲进士,也进过翰林,入过六部,可惜实在不会为官。在翰林那种清闲地儿也给人踢了出来,在六部轮了一圈,实职没拿过,官职倒升了不少,等外放几年,官职又升了一回,原该回京任职,却让人给踢到京城人口中鸟不拉杘的黔州地任个学政,这一任就是八年,估摸着还会继续任下去。

郑学涯着了急,他年纪大了指望再升上一级或调回亰中,哪怕降一级调回亰,他也乐意,好歹有个殊荣致仕。

郑学涯一听说请愿书,看都没看都急上了火,他自认来到黔州这偏僻地儿,未曾懈怠,事事躬亲,竟然还有人上请愿书。必是官学的那群穷酸秀才看他重视南明书院,眼里起了火星,想以联名上书来胁迫他。想他一个堂堂的二品大员岂能给几个秀才胁迫了。

郑学涯扔下请愿书,甩袖回了府里。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