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各处战场捷报频传(2 / 2)

加入书签

副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皱眉问道:“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的军队呢?什么情况?”

约翰?约瑟夫?潘兴恼怒的说道:“别提英国人的那些殖民地军队以及加拿大军队的那些混蛋了,要不是他们,我们边境地区的防线也不会让中华帝国的军队如此轻易就攻破了,正是因为英国殖民地军队和加拿大军队放弃了守卫的阵地,以至于我们美国军队的侧翼被暴露,虽然我们美国陆军的官兵们浴血奋战,可是在坚持了3天之后,还是把整个边境地区的防线给丢掉了。”

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这时说道:“英国已经做好了放弃整个加拿大的准备,原本在加拿大地区,加拿大自己的陆军部队只有十几万,英国人倒是又派遣了十几万陆军部队,可是这些英国陆军部队都是由印度人组成的殖民地军队,战斗力可以说非常弱,这样一来,我们美国陆军部队就成为了加拿大地区主要的守卫力量,我们美国陆军是指望不上英国和加拿大那不足30万的陆军部队了,接下来整个北美洲的战斗,我们美国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顿了一下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对陆军部部长约翰?约瑟夫?潘兴问道:“我们美国陆军在加拿大境内还有多少兵力?”

约翰?约瑟夫?潘兴马上说道:“得益于我们美利坚合众国颁布的紧急义务兵制度,我们美国陆军本来已经达到了520万的规模,而且数量还在快速增加当中,不过因为在加拿大与中华帝国阿拉斯加的边境地区,我们美国陆军一下子丢掉了90万的部队,现在整个美国陆军就只剩下430万了,其中还有大约110万陆军部队,目前在加拿大的境内。”

海军部部长乔治?杜威这时说道:“我们在西海岸的布置,是为了防备中华帝国的军队在西海岸登陆,进攻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本土,但是现在中华帝国的军队直接攻入了加拿大地区,我们必须防备中华帝国的军队,穿过整个加拿大地区,攻入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本土。”

约翰?约瑟夫?潘兴随即就说道:“我们陆军部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危险,所以已经在加拿大的怀特霍斯城一带,集中了近70万的部队,准备挡住中华帝国军队继续向加拿大腹地推进的脚步。”

顿了一下约翰?约瑟夫?潘兴又说道:“不过单凭怀特霍斯城一带70万的美国陆军部队,也很难长时间挡住中华帝国的军队,所以我们陆军部准备在加拿大的大草原城一带,再组建起来一道防线,并且从国内立即抽调200万陆军部队,进驻大草原城一带构筑防线。”

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这时叹气说道:“现在战争的局势已经越来越对我们国际联盟不利,特别是在中华帝国的军队攻入欧洲大陆之后,俄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已经丢失,而中华帝国的军队向欧洲推进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现在中华帝国的军队又攻入了加拿大,对于我们美利坚合众国来说,危机已经越来越近,紧急义务兵制度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我们美利坚合众国需要更多的部队,保卫我们美利坚合众国自由的土壤,不被邪恶的中华帝国所侵占!”

1914年10月20日,在中华帝国首都北京的紫禁城乾清宫内,中华帝国国防部长吴佩孚对林大鑫一脸笑容说道:“陛下,目前各处战场频繁传来捷报,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中华帝国就会取得这场世界大战的胜利,成为整个世界当之无愧的统治者!”

林大鑫也笑着点了点头,他对目前各处战场取得的战绩也非常的满意,接着林大鑫问道:“子玉,朕让国防部抽调各地守备部队的官兵和预备役人员,组建的暂编野战集团军怎么样了?”

目前中华帝国皇家陆军主力部队一共有4个近卫集团军和10个野战集团军,一共是20个近卫军和40个野战军,总兵力超过900万,这900万是指能用于进攻的部队。

不过中华帝国现在是和世界上26个国家进行战争,虽然已经歼灭了国际联盟近2000万的部队,但是900万的主力部队,照比26个国家此时的总兵力,还是相差许多,要知道英国人仅仅在印度就布置了超过650万的陆军部队,虽然只有50万是英国陆军的正规军,其余600万都是由印度人组成的殖民地部队,但是650万的庞大兵力毕竟摆在那里,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在中印边境只有几个守备军,以及第二近卫集团军,和刚刚抵达中印边境的第四近卫集团军。

如果要进攻印度,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只能出动第二近卫集团军和第四近卫集团军的150万部队,照比印度境内的英国军队差了好几倍。

当然凭借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强大的攻击力,以及中华帝国皇家空军强有力的空中支援,2个近卫集团军绝对有实力击败印度境内的650万英国军队。

为了能更宽裕的部署各处战场的兵力,林大鑫决定,从各地守备军和预备役里面,抽调人员再次组建一些野战集团军,不过这些野战集团军只是暂编,在战争结束之后就会解散,而且暂编野战集团军的重武器,照比有正规番号的野战集团军要差很多。

吴佩孚随即说道:“陛下,按照你的意思,国防部这次又组建了5个暂编的野战集团军,这5个暂编野战集团军里面,旅以上的高级军官,都是从近卫军和野战军里面暂时抽调出来的。”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