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1 / 2)

加入书签

很多数学期刊名字都大同小异,主要还是看发行人。

这家期刊发行商是施普林格,作为全球最大的期刊出版社,有稳定的订阅和读者受众。在数学领域也算名声不菲。

等他完成工作后,也不过上午十点半。

乔御登陆上工作账号,发现辅导员还在问他要不要去哈佛留学。

一开始,叶勤学想把名额给他,李东伟是拒绝的。

但是后来,他转念一想,乔御去留学,米国又刚好和华国昼夜颠倒,那这样基因实验室的进度岂不是严重被耽搁?于是顿时大力支持。

这已经是辅导员来问的第三次了。

唐良文:这真的是很好的机会,你早一点去留学,拿到学位后回国,在国内也更有竞争力……

唐良文:而且说实话,我认为国内和国外的科技水平,在生物和制药这个大领域上,起码有六十年的差距,你年纪轻轻在国内的环境下,就能有这样的成就,更应该去接受悉心的栽培。

唐良文倒是没想这么多弯弯绕绕,他是真的觉得这种机会很难得。

如果说国内培育学生,还是大水漫灌的;国外起码也到了精准施肥的水平了。

哪怕是在燕京大学,为了哈佛的保送名额,一个专业的尖子生也是会打破头的。

更何况乔御上学期托福都考了,分数高达115。

乔御:老师,我暂时没有留学的打算。不用再劝了。

唐良文不无失望:行吧。

先在国内把学士学位证拿到,至于以后去哪硕博连读,乔御还要再规划一下。

“如果是冷泉港,说不定我就心动了……”

冷泉港不是学校,而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研究机构与教育中心。成立百年时间内诞生过八位诺奖得主。其中dna之父j.d.沃森也是在这里完成的实验,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

冷泉港作为一个研究中心,招生不定,里面的教授远多于学生。

因为常常承办国际生物学会议,在食堂吃饭说不定都能遇到两三位诺奖得主。

想想都怪激动的。

不过因为入学要求极难,国内目前还没有先例。

华国的苏宁市倒是有冷泉港的亚洲分部,不过两者压根不是一个重量级。

许茹已经入职寻安生物制药公司三个月了。

她是复日大学的应届毕业研究生。

生物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其实不好找工作。

在国内这种环境,如果不能留在高校,想做科研也就更难了。

万幸的是,她遇到了乔御。

她们的实验室已经在cns上发表了论文,虽然作者名单里并没有她,只在附录里表明她参与了这项实验,但许茹依然十分满足。

更何况发表论文后,全体员工又发了奖金。一人到手两万多呢。

因为钱多,原本嫌弃她工作单位没编制的母亲眉头也舒展起来。

只是许茹没想到,这个周末一回家,自己母亲就神神秘秘的把她拉到了一边,说让她去参加一个“见面会”。

因为拗不过自己母亲,许茹只好来到了这家咖啡厅。

她本来以为,是被母亲叫来相亲。

只是一看到来人,许茹就愣住了,冷不丁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道:“王教授。”

王临海,燕大生物系教授。如今是造血干细胞实验室的项目副主任。

过去在复日大学读书的时候,许茹曾有幸听过他的讲座。

但这么一个年龄都能当自己爹的人,肯定不是来和她相亲的。

王临海和她客套了一番,终于说出了此行目的:“许茹呢,李院士如今正好想招聘新的科研员,而且我作为燕大的博导,也马上要找新的博士生了……我呢,就是来问问你,有没有报考我的博士的打算?”

许茹读书时,成绩虽然不错,但是绝对算不上顶尖。

如今一听王临海的条件,骤然愣住了。

她比起那些学霸,可能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在寻安生物制药实验室呆了三个月。

下午,乔御准时到了实验室。

快一周没来了,他摸着冷冰冰的试管,感觉十分想念。

张开伟拿着一本实验记录哒哒哒地走了过来:“乔御,这是最近的实验记录,另外这是王小明写的实验报告,还有……”

他的表情古怪起来:“李东伟那边,在开高价挖我们的科研员。”

除了张开伟招的研究生,实验室的一半员工,都是乔御发广告找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