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要我当地主gl_99(2 / 2)
宋竹看着这俩“兄弟”这么相亲相爱,兄友弟恭,心底突然生出强烈的著书欲望。
这兄弟俩的故事,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正面教材呀!他回去后,一定要著书将这件事写成小故事,用来教育族中子弟!
宋玉版跟笋儿都不知道她们即将成为“宋氏版语文教材”中的案例。经过宋玉延的一番解释,笋儿才接受了他即将要去读书的现实。至于去哪里读,宋玉延让他自己做主,他自然是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小私塾。
那家私塾就在县学旁边,办学教书的是一个解举人,名齐如。
齐如本是状元坊的人,家离县学并不近,不过他的家里穷,他买不起书,只能天天厚着脸皮,大老远地跑去县学蹲他那些在县学读书的朋友,找他们借书来看。
县学虽然破败,入学率和升学率都不高,但是好歹是官办的学校,所以那些混日子、混学历的富二代就被塞进来镀金了。他们有钱有书,却无心学习,而齐如是渴望学习,却囊中羞涩,只能先去结交富二代们,再趁他们在上课时间溜出去玩耍时,借他们的书来看。
不过他住得远,时常会因为读书忘了时间而错过了还书的时间,因此被人嫌弃。为此他想出了个办法,干脆把家搬到县学旁边,这样一来,还书的时候也不担心会耽误了时间。
只是他搬完家后发现自己真的一穷二白了,为了生计,只能办学教书,赚点生活费。不过基于他还想考科举,要花很多时间读书,故而只能教孩子们启蒙。
而且他只教半日,余下的半日他需要读书。不过相对的,束脩也会减半。
宋玉延问笋儿:“你确定你要选齐举人的私塾?”
笋儿道:“我自己决定选齐举人的私塾的,日后不管学得怎样,都不会后悔。”
宋竹见他主意已定,也不再开口。
笋儿读书之事已经敲定,宋竹便回金川乡了。宋玉延送他出门,他问道:“那齐举人只教半日,我只担心笋儿学得不深。”
宋玉延道:“十三叔,说实话,侄儿送他去读书的本意不是为了让他将来一心挂在科举这条路上……当然,他要是有心考科举,有心向学,那自然最好。可侄儿只是希望他将来能立得起来。”
宋竹虽然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可是又希望笋儿是为了科举而读书,毕竟这一脉也能出进士的话,那自然能为宋家的繁荣锦上添花。
宋玉延知道这个严肃古板的叔父肯定是不认同她的话的,于是又道:“再说了,笋儿也才十一岁,等他先读两年启蒙书,再回义学进修也还来得及。”
宋竹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了杜衍这个例子在,他觉得只要真心求学,哪怕十七八岁再读书也不算晚。
临走前,他又想起一事,抓着宋玉延追问:“对了,你还没告诉我,那唐家的小娘子几岁,是否婚配?”
宋玉延心里紧张:“您怎么还惦记着这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