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2 / 2)

加入书签

“是的。”

右边的人在纸上记录。

中间的人说话了:“请你来,是想对一些工作上的细节做个调查。”

李清一也算是大风大浪的幸存者,看这架势,显然不是冲着她来的——她还没这么大能量。

李清一点点头。

“杨劲是去年7月调来你们单位的?”

李清一心中一沉,嘴上老实地答道:“是。”

“他在你们单位负责什么?”

来者不善。她努力在过去几个月的细节里,搜寻对方想提问的线索。

“负责,他是上级主管单位领导,分管我们杂志。”

“对杨劲任职期间的工作,你有什么想说的?”

“……”李清一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在编辑部负责什么?”

李清一说了自己负责的版面,大概提到几个专业术语,或者对方对她的具体工作并不感兴趣,对方打断了她。

“我简单说吧。你今天坐在这里,你说的任何话,我们都会严格替你保密,你对杂志社的管理有什么看法,对杂志社几位领导有什么意见,认为分管领导,比如杨劲,在工作中有什么处置不妥的地方,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跟我们谈。我们请你来的目的,就是对这些做一些了解。”

李清一心想:你们想听到我说什么?

一个人拿着笔,悬在纸面上,像一个揭开锅了的农妇,只等着丈夫风尘仆仆地回来,把手心的一撮米洒进锅里,煮熟了,喂几个脸色如牛皮纸的孩子。

杨劲今天没来上班,不止今天,他最近几都没来。

但是李清一没看出任何异常,杨劲总在李清一觉得他几近失联的时候,用某种方式跟她取得联系,告诉他在做什么。见一个人、去了外地、帮朋友取什么东西,甚至有一次,他发来4s店的照片,说正在看某个新车型。

李清一遇事总是言语木讷。这点她刻意在改,但在应激性事件面前,还是很难在深思熟虑与迅速反应之间找到那个合适的点。

对方说:“我们只是例行问话,你不用紧张。我问些具体问题吧,就你所了解的情况,杨劲在你单位任职期间,有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

李清一大致理清楚了。身为编辑,她当然知道“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是指哪引起行为。

她选择软顶:“不清楚。”

“我们掌握了一些情况,你的同事也向我们反映了一些问题,我们希望你把你所知道的情况、认为不合理的事件,如实报告给我们。”

李清一索性鲁莽到底:“我与杨部长接触不多。”就凭这句话,她在意念里狠狠甩了自己一巴掌。

“但是……”

对方频频点头,记录的人笔尖已经触到了纸。

“但是我觉得他是个好领导。”这话用错了场合,表彰大会上讲更合适。

记录的人翻了个白眼。

第64章

“但是我觉得他是个好领导。”这话用错了场合, 表彰大会上讲更合适。

记录的人翻了个白眼。

提问的人继续问:“你对单位的管理机制没有意见吗?比如, 用人机制、奖惩机制。有人向我们反应了一些情况……”又是让人不踏实的停顿,“杨局.长任职期间, 违反规定, 擅自做主,取消了对员工的经济处罚。”

李清一吸了吸鼻子。混迹职场这两年,她多少也算经历过些风浪,她知道人的才智、阅历、学识固然有差异,但在某个关键的时间点上, 决定事态走向的并不是这些, 而是人的个性、情感倾向和情绪。

这是她初次有这个意识。事关杨劲, 她意识到了自己情绪的泛滥,但她面对的人、她必须做出的反应, 不允许她放任自己的情绪占据支配地位。

气氛带来的肃杀感, 让她的声带有隐隐的颤抖,她希望这种不可控制的反应让对方认为她是极度认真的、审慎的,而不是胆怯的、惶恐的。

李清一说:“是。是有这么一件事。”

对方本已将她视作咸鱼, 本来, 这个“未能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受访者”将在一分钟内被请出会议室,但她的回答可谓“石破天惊”,像暗夜里炸雷前的一道闪电。

李请一说:“这件事, 我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被罚款的当事人。”对面三位兴致勃勃。她继续说:“我负责的版面出了质量事故,很严重,当时杂志已经印发到读者手上了, 想补救也来不及。编辑部开会研究决定:对我进行罚款。”

中间的中年衬衫男问:“罚了多少?”

李清一说:“五百。”

“你对这个罚款有什么看法?”

李清一说:“我同意。我的工作疏忽,理应承担责任。但是,除我以外,编辑部其他人也要罚款,我们有两位外聘的审核员,也一并被罚了二百元。”

“你觉得不合理?”

旧事重提,当时的五味情绪沉渣泛起,她停顿了一下。

“当时并没觉得不合理。当时只是自责,这几个版面,有几位同事并没有经手,他们被罚完全是因为我。如果可以,我宁愿替他们交罚款,或者多罚我一些钱,不要罚他们。”

对面的人问:“杨局.长取消了对你们的罚款。”

</div>

</div>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