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 / 2)

加入书签

哄不好得那种。

三月二号,《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bolic logic)发布了一篇中国学生为一作,并单独完成推导过程的文献。

不出两天,就在国内引起轰动。

当然,主要还是数学界。

葛宋作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在学问方面极为敏感。

不止是他,很多顶尖高校的老师们都会时刻关注着自己研究领域方面的杂志。

有什么新的科学动向,他们都会拿到第一手资料。

“西塔藩猜想?真的有人做出来了?”

“这年头怎么还有人研究它,都接近哲学方面了,对应用数学也没有什么帮助。”

“你这句话我可不敢苟同,每个学科再冷门,也有它的优势。你这么说,自己研究一个我看看?”

“老葛,你针对我干嘛?我要是有时间,我也去研究啊。”

“我没针对你,我就是说你这个态度。二十年都没人推导出来的逻辑,怎么到了你嘴里就不值一提?”

再说了,就算再怎么没有帮助。

这种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也比自视甚高、把什么不放在眼里的人强。

清华大学数学系的老师们花了两天的时间,讨论这份推导过程的严密性。

真正讨论完后,再也没有人说‘这都哲学的东西了,对应用数学有什么用’的话。

因为——

“这逻辑,真的让人佩服。”

“有这份逻辑思维,以后在研究路上绝对能省不少力气。”

“来来来,看看一作到底是谁,估计是哪个退休的老教授,不然没空推到验证这么多。”

葛宋老师说:“好像是个学生。”

他当时收到远墨发来的邮件,只看了研究的主要标题,就把人转给了钱贤。

虽然没仔细看,但还是有稍微那么一点点印象。

作者好像是个学生,而且年纪不大的那种。

他这么一说,大家查看一作的速度瞬间加快了不少。

“学生!?”

“哪个大学的?咱们申请把学生吸纳进来,专心搞研究?”

“这可真的很有潜力了啊!一个学生,就能推导出这么严密的逻辑。”

查了查,整个研究室突然安静下来。

葛宋教授还在看那个推导过程,就算他是数学逻辑这边的门外汉。

但也能看懂里面一环扣一环那清晰的演算步骤。

真的太清晰明了了。

葛宋疑惑道:“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

“……说?”

“……话?”

葛宋教授:“……?”

一个年轻的老师见气氛越来越凝滞,赶紧开了口。

“这居然是高中生推导出来的!啊,说完了。”

这下轮到葛宋教授赶紧去查看这个高中生的情况。

缓了好一会儿,他才念出作者介绍那一行字。

“方云烟,来自海省一中高二年级。”

短短十三个字。

大家翻来覆去看了不止十三分钟。

半小时后,办公室的画风陡然一变。

“给咱们学校招生办打电话,对,快点。”

“保送、必须报送,奖金、奖学金都得有。”

“这才高二啊!高二就能研究出这些,以后何愁做不出大成果?”

</div>

</div>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