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2)

加入书签

桓煊双眼一亮,立即用手臂支撑着自己坐起来。

不等他高兴多久,那内侍接着道:“萧将军身边那位程公子递了名刺进来求见。”

桓煊空欢喜一场,顿时拉长了脸:“他来做什么。”

桓明珪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说不定要以身相许报答你救命之恩呢。”

不等他说话,便扬声道:“快请程公子进来。”

第103章 一百零三

桓煊知道这堂兄向来看热闹不嫌事大, 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向屏风外道:“让程公子去堂中稍待片刻。”

说罢向桓明珪道:“我这里有客人,就不留堂兄用午膳了。”

桓明珪看了眼窗外道:“眼下天色还早, 我回去也闲着无事, 再陪你坐会儿解解闷,程公子我也不是第一回 见了, 你们说你们的,不必见外。”

桓煊拿这种厚颜无耻的人没什么法子,又不能直接上手赶,生了一回闷气, 便叫内侍近来伺候他起床更衣。

他将养了两旬,已经可以下地走两步,但若非必要,大部分时间还是乖乖在床上趴着。

桓明珪故作惊讶:“噫, 怎么见他还要特地梳妆打扮?”桓煊睨他一眼:“总不能蓬头垢面地见人。”

其实齐王殿下好洁, 即便趴在床上养伤,也要人日日给他擦身换寝衣, 两日洗一次头发,根本算不得蓬头垢面, 只是披散着头发而已,便是这样见萧绥绥也没什么不妥。

但是见程徵不一样。

于是他还是顶着桓明珪的嘲讽,换上见客的锦衣, 梳了发髻戴上玉冠, 对着镜子看了看,虽然明显苍白消瘦了些,仍旧比那姓程的病秧子俊美,这才放下心来, 让内侍扶着他向堂中走去。

桓明珪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跟着他一起去了堂中。

程徵见到齐王,心中暗暗惊讶,只见桓煊气度沉着,步履闲逸,姿态端庄,除了脸上缺少血色,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

若非亲眼看见过他背上那条狰狞的刀伤,他简直要怀疑上元夜只是他做的一场噩梦。

愣怔间,齐王已经走到了他面前,向他微微颔首:“程公子不知有何见教?”

程徵这才回过神来,赶紧避席向两人见礼,然后对桓煊道:“在下此番叨扰,一来是为了感谢殿下救命之恩,二来也是向两位道别。”

这回轮到桓煊诧异了:“萧将军还未启程,怎么程公子要提前离开京师么?”

程徵道:“在下准备去扬州。”

桓明珪抢着道:“扬州风流渊薮,是个好地方。”

桓煊斜乜他一眼,对程徵道:“程公子不跟萧将军回河朔?”

程徵微露赧色:“在下打算四处游历两年,再回长安考进士科举。”

桓煊这下终于完全确定他是真的要离开绥绥了。

就凭这小媳妇死缠烂打的做派,绝不会是他主动请去,那么就是绥绥赶他走的了。

想到此处,他不觉弯起嘴角,随即使劲压下,假惺惺地蹙着眉道:“程公子在大将军麾下定能有一番作为,着实可惜。”

话锋一转道:“不过程公子学富五车,入朝为官必定大有可为,小王预祝程公子两年后金榜题名。”

程徵哪里看不出他心花怒放,但事到如今他已生不出什么妒忌之心,只有些许无奈和惆怅。

若他不曾连累齐王受伤,萧泠会不会毫不犹豫地让他离开?

虽然阳奉阴违是不小的过错,但她会不会再给他一次机会?

然而那一晚若非遇到齐王,他早已命丧当场,所有假设都已没了意义。

如此一想,他便也释然了,恭恭敬敬地一礼:“借殿下吉言。”

桓煊叫来内侍,低声交代了几句,不多时,那内侍捧了个匣子来,揭开盖子,却是满满一匣子金锭。

“这是孤一点心意,为程公子作盘缠之费,”桓煊道,“请程公子笑纳。”

程徵不觉哑然失笑;“殿下救命之恩,在下粉骨碎身不能报,怎么能再收殿下的财帛?”

不等桓煊说什么,桓明珪道:“程公子就收下吧,我们殿下不缺这些阿堵物,你不收他还不心安。”

桓煊当着别人的面不好说什么,只能狠狠地瞪他一眼。

程徵迟疑片刻,终于还是道:“多谢殿下赏赐。”将那匣金子收了下来。

桓煊又授意书童写了封荐信,盖上自己私印,给程徵道:“两年后程公子回京,可以凭此信去大公主府上行卷。”

程徵向来见微知著,听他这么一说,便知他是不打算当储君了,甚至可能不会留在长安,否则他身为太子,要提携他只是举手之劳,根本不用让他舍近求远去找大公主。

他心中不觉有些五味杂陈,他放弃的不仅是储君之位,也是触手可及的九五至尊之位——皇帝重病缠身,其余皇子皆是庶出且未成年,将来践祚几乎是十拿九稳的事,齐王竟然就这么放弃了。若是易地而处,让他在萧泠和宰相之位中选择,他恐怕也没办法毫不犹豫地放弃位极人臣的机会。

他佯装一无所觉,接过荐书道:“承蒙殿下推举。”

“举手之劳罢了,”桓煊又用下颌点了点桓明珪,“程公子到时候也可去豫章王府,豫章王一定乐意效劳。”

桓明珪道:“好说好说,程公子才学兼人,能为朝廷举荐茂才是小王之幸。”

程徵看桓煊面露疲惫之态,便起身告辞道:“殿下有伤在身,在下便不叨扰了。”

桓煊要起身相送,程徵忙道留步,桓煊便让桓明珪代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