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潜龙在渊(2 / 2)
他心里清楚地很,他如今只是一个外郡的刺史,想要掌朝中大权,根本轮不到他。
他真的不想吗?身为一个野心家,他有着吞云之志,他比谁都想获得权力。可是就算他有心如此,手中却无兵无粮又如何进军洛阳呢?大话谁都会说,可要怎么实行。曹操不禁在怪罪程处弼心比天高。
程处弼若有所思地对曹公说“还请主公稍安勿躁,我们其实要做的只需要静静等待和屯兵屯粮,因为粮草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屹立不倒的第一资源,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当然知道粮草重要,可徐州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即使调动百姓帮忙,月能产多少量呢?根本不足以支持我们的大计划。”曹操只觉胸口憋闷,大志不得实现,所以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程处弼眼中精光四射,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说道“我有一计,可以在三五年中使粮草产量翻十倍百倍。此计十分简单,曹公只需要派主攻的军队去到徐州之后在边上开垦荒田,但切记不要欺压百姓。在无战事之时让主公的军队去帮助百姓行农事,实现军民结合。此举在无战事之时,可以极大地扩大粮草的储量。农耕闲来无事之时,又可操练军队,军队每年所产的粮食,按照每亩20石交于军队。剩下的皆归自己私有。也可与主公换与钱财和其他需要的物品。这样一来,可大大的激发士兵对耕种的兴趣和对您的忠心,可谓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此番对话后,曹操最后决定听取程处弼的建议,大肆实行所谓的军屯制。这个制度令曹操大加赞赏。
由于军屯制对士兵的收益十分巨大,甚至还吸引了许多年轻力壮的农民都来徐州参军,大大增加了军队人数,还不会怨声载道。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曹操的军队也由原本的5万瞬间发展为了现在的二十万。军队的粮食储量。也由原来的30万单,变为到现在的120万单,就连徐州的地盘都扩大了一圈。
这样以粮养军,以军产粮。犹如滚雪球的一般,曹操的声望越来越大。当之无愧地成了边境刺史中军队最多储备最大的一支。
曹操站在高楼之上瞬间感觉高处不胜寒,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真是令人向往。他默默地观望着徐州城周边的士兵们快乐地收着麦子还忙里偷闲地伙伴嬉戏打闹。
这么一幅祥和宁静的画面,是那么的普通,取又那么的奢侈。自己生于乱世,却未见过如此的国泰民安,若能守得一方静土,自己又何尝不乐意。曹操没想到自己也有柔软的一面。奈何天下之大,需要他的百姓更多,他没时间去感慨,必须进军洛阳,掌朝中大权,才能结束这乱世。
曹操内心大定,想到这程处弼果真不凡,得此子得天下啊。于是和颜悦色地问道身后的程处弼“你想出如此妙策,不知有什么想要的赏赐呢?金钱,美女,都可以提出来”。
程处弼诚惶诚恐道“成本一介草民。有幸得曹公赏识,从此衣食无忧。又可免于战火,保全性命,不敢奢求其他什么。”
“哈哈哈,军师不必客气,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就好,但说无妨。”曹操听惯了这些话语,知道没人不想要赏赐。
“那,既然主公如此慷慨,那就斗胆一说。臣乃文臣,自幼观得刺客列传。对古人的精神十分向往。听说主公有一把古剑,名叫鱼肠剑。早就对此有兴趣,可否借来一观?”程处弼摆出一副踌躇不前的样子,希望不会露出马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