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世神象,天赐一族(1 / 2)

加入书签

“我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修行之道也仅仅只是半只脚踏入了开始的阶段,这一次的试炼机会难得,就用他们来磨练自身,此次过后,争取达到一牛之力。”

在感叹之余,叶雏的眼中亦是闪过一抹锋芒,为自己的这次试炼定下了目标,虽然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不过如果太容易的话叶雏也就不会定下这个目标了。

其实在这个洪荒世界也是有计量单位的,但是因为每一个生灵从诞生之初就强大无比,以及幼年时期很短暂,所以计量单位的起始可以说很高,当然了,这是对于人族而言。

之前叶雏一开始并不清楚这些,所以他使用的计量单位一直是遵循着斤、吨这种前世所有,就算是后来从盘龙,以及狮浩那里获得了这个世界的计量单位,也因为自己并没有达到最低一级的程度,所以没有改换。

但是现在经过重修之后,叶雏方才终于达到了最低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一马之力。

这里的马是天马,而且还是成年的天马。

所谓的天马是凤栖山脉的一个种族,而且还是女娲很久之前所创造的种族之一,加上绝大多数的天马资质都并不是很高,成年之后也不过是相当于是天仙,所以才被选为第一个计量单位。

当然了,划分也并不是真的正规,只是有一个大概的范围罢了,而且这里所说的一马之力更多的时候是在说力量。

不过因为在洪荒世界所有的生灵对于力量的强大渴望,所以其实力量也是衡量的最佳标准,毕竟力量到了,速度也不可能与之相差太多。

所以在洪荒最低的计量单位就是一马之力,换算成叶雏前世的计量单位,那就是一千五百亿斤,也就是七千五百万吨,正好是叶雏现在的力量。

之前他重修完神体四镜之后就达到了一千亿斤的实力,之后重修聚气境,再次增加了五百亿斤的神力,合在一起就是一千五百亿斤,也就是七千五百万吨,亦是一马之力。

至于叶雏所说的一牛之力,则是更高的计量单位。

一牛之力换算下来就是相当于万马之力,两者相差了一万倍。

当然了,这里的牛说的也并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凤栖山脉里一个以力量为尊的大力魔牛,后世的牛魔王就是来自于这一族。

而且就跟天马一族一样,大力魔牛一族同样是女娲所造化的,只不过是一前一后罢了,也正是因为当初女娲创造天马一族的时候实力不比后来,所以普遍的天马一族也弱于大力魔牛一族。

其实正是因为女娲前面所造化的种族总是比后面的差,而且差距还并不小,不管是实力还是潜力都是如此,所以人族才会被如此多的种族重视跟关注。

当然了,成为计量单位可以说是一种好事,而且是大好事,不光可以名留青史,还有功德信仰可以获得,所以如果不是看在女娲的面子上,这种好事可论不到天马一族跟大力牛魔一族。

当然了,更高的计量单位也并不是没有,而且距叶雏所知还有两个,一个就是万牛才等于一的龙之力,以及一万龙之力才等于一的象之力。

前者不用多说,说的就是那一诞生最低都是天仙,成年即是不朽金仙的真龙,后者则是洪荒世界力量之最的镇世神象一族。

前者很多人都知道,后者名气则要小上很多,但是那只是因为低调,并不是象像一族要比真龙一族弱。

太在八年后曾经遇到过一个前来凤栖山脉游历的神象,那个时候他才从对方的身上感受到什么是力量,也在对方那里获得了神象一族的秘闻。

所谓的神象一族可以说是天赐一族,本身就带有天地赋予的使命,就跟镇压天地四极的玄武等圣兽一样,也是拥有使命的那就是镇压大地与天空。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天地相合,为此其以自身支撑天地,天高一分,他就高一分,地厚一分,他同样长一分,直到天地成功开辟为止。

这是故老相传的事情,每一个生灵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之后的事情却少有人知道,那就是在盘古化万物,脊梁化为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后,其镇压大地,抗衡天空的意志却化为了一尊先天神魔。

那就是神象一族的始祖,号称镇压世界的镇世神象。

至于后来的神象一族其实并不是那镇世神象的后代,而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意义,以及诞生后就一直在默默的执行自身的职责,天地有感其功德,所以诞生了跟其一模一样的神象一族。

其实这就跟玄武、朱雀、白虎、青龙等四圣兽是一样的,可以说镇世神象本身就是跟这四者一样的圣兽。

所以事实上神象一族虽然数量很是稀少,但是每一个都是先天神魔,就跟玄武、白虎等是一样的,而且他们跟其始祖一样,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默默的追随着其始祖,那最初的镇世神象,镇压着天空与大地。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镇世神象一族虽然是力量的象征,但是却跟玄武一样少有生灵知道,就更不要说是遇到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也是那次叶雏从镇世神象那里知道的。

其实青龙跟真龙一族虽然可以说很是相像,也都有龙字,并且都是龙,但是两者虽然有渊源,但是其实却是完全的两个种族。

真龙一族来自于祖龙,不光是盘古后裔,更具有混沌魔神始龙的血脉,而青龙却是天地四灵中的风灵所化,至于其后裔青龙亦是天赐一族,就跟镇世神象以及玄武一样都是先天神魔。

所以青龙跟真龙可以说有关系,也可以说没有关系,毕竟龙族的来历太过于复杂了,其中牵扯非常的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