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计(2 / 2)

加入书签

原来蒋淳斌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后,他接下来的敌人,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

比如陈友定,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算是一个割据军阀,但名义上仍旧是元朝官吏,所以蒋淳斌攻打陈友定,就相当于对付元廷。

因此接下来蒋淳斌要做的,便是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详细说来,那就是他需要昭告天下百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造反,而是匡扶正统。

或许在后人看来这很麻烦,也很没有必要,但在信息极其闭塞的古代,让天下百姓知晓并承认你的存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则就算将来夺得了天下,治理起来也会有诸多障碍。

蒋淳斌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便命刘伯温起草檄文,昭告天下,以此配合自己的攻伐行动。

谁知刘伯温这次却难得谦虚了一回,他当即表示自己没有这个文采和本事,要想写出能够鼓舞天下人心的檄文,非学士宋濂莫属。

蒋淳斌知道宋濂素有才名,因此又赶紧将宋濂召了过来,向他说明了意思和要求。

宋濂一直被蒋淳斌视作一个“书呆子”,不过这次宋濂却很难得地发表了一次政见:

他认为这篇檄文在气势磅礴的同时,一定要取得天下百姓的信服,这样才能让民心聚拢到自己这边。

因此宋濂建议不如将檄文的矛头直指民族正统,以此唤醒汉人心志,让全天下的汉族百姓同仇敌忾。

而且针对这篇檄文,宋濂还提出了一个令蒋淳斌比较吃惊的问题,那就是有很多北方汉人的华夷观念已经逐渐淡漠,甚至将南方人看做是蛮夷。

究其原因,不过是北方已经被女真、蒙古等非汉人民族统治了两百多年,尤其是幽燕一带,时间就更长了,所以他们对自身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已渐渐趋弱。

加上蒙古人统治时期,一直实行明显的名族歧视政策,不仅将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好几类,甚至还把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区别开来,这就更加重了北方汉人对其身份的不认同感。

所以宋濂现在强调民族问题,不仅能够唤醒天下汉人百姓的民族身份认同感,还能够起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作用。

这个提议不错,话说古人应该很吃民族矛盾这一套,毕竟华夷之别已经被强调了上千年,于是蒋淳斌便命宋濂就照这个思路写。

宋濂估计早有准备,加上确实是颇有才思,因此很快便写好了《讨元檄文》,可谓一挥而就。

当蒋淳斌看到宋濂写好的檄文时,不由得大发感慨:这帮文人真是太有能耐了啊!难怪有人说笔杆子能治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