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希望小学(1 / 2)

加入书签

陈辰很能理解孙明的想法,毕竟那是个六十多岁已经随时准备好去见孙家列祖列宗的老头儿,可是孙氏一族积弱已久且一代不如一代,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人吃得连渣都不剩。

解决这种困境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找到靠山,很显然孙明是将自己当成了靠山,毕竟有孙实的救命恩情和落籍之情,只要自己将来有出息,将来孙氏出现天灾人祸时就不会置之不理。但外姓毕竟是外姓,所以想要用姻亲来维系,在发现行不通后,便趁着此时还有些时间,请自己这个“不世出的大才子”来调教一番孙家的后人,总是聊胜于无的,再说万一土坷垃里拨拉出金豆子了呢?

溺水之人即便摸到一根稻草也会紧紧抓住的。

对于暂时当一个教书育人的先生,陈辰并不反感,事实上他还求之不得,毕竟自己只是一个人,将来总要做些事情的,没帮手怎么行?现成的一堆璞玉任自己调教,而且还完全值得信任,岂不正是求之不得?

其实算起来……这不算是利用吧?毕竟是各取所需,换个新名词,叫做合作各赢?

但愿不是误人子弟啊,毕竟他能教的只有后世那一套,对于四书五经的解释可能跟这个时代区别很大,虽然事先已经声明过,但仍有些不踏实。

……

陈辰这个扬名县城据说还可能名扬天下的“大才子”要为孙家儿郎授课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孙家村,虽然先声明了想靠此去科举没戏,但这个消息仍像春风绿了江南岸一般吹绿了孙家村众人早已干涸如荒漠的内心。

以前是有过孩子出过山读过书的,可是山路难行又常有野兽出没,而且读书哪能是说有成就便有成就的?无数人读了一辈子书仍旧一无是处,再后来生活日渐艰难,连束脩都很吃力,那便回来吧,回来起码家里还能多一口劳力,与读书相比,填饱肚子才是首要的。

于是这个偏远山村的人绝大多数都成了睁眼瞎。

可是现在天上掉馅饼了,族长说了,不要束脩,只要大伙儿能供应起先生的一日三餐就能让自家的孩儿来读书,这还有什么犹豫的?科举不科举的先放在一边,识字与不识字能一样么?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孙家村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全力满足陈辰的一切要求。

其实他也并未有过分的要求,只是用于教学的东西罢了。

没有教室,族长决定把祠堂里的偏房腾了出来,虽然祠堂里不能进外姓人,但这好办,把门封了,重新开一个门便是。反正是自家祖宗,看到后人能读书上进还能不高兴?

没有桌椅,村里现成的木匠,昼夜不息。

没有钱买笔墨纸砚,他又让村里的木匠钉了好些木板,然后刷了油漆。又请族长派人去寻了好些炭条回来。

没有教材……这基本上解决不了,那就不用教材,反正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先背后练。

关于教学模式,他打算借鉴后世的小学。

所以他在门头上写了八个字。

“曲里第一希望小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