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战三川口(1 / 2)

加入书签

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王若就面红耳赤羞愤欲死,他咬牙切齿地大喊一声:“你才是奸贼。”

然后纵身一扑,就想和王铮厮打。在他看来,王铮现今病的站都站不稳,总打不过他吧!

王铮的这句话说的太重了,对于文官来说,说他们是奸贼,比杀了他们还狠。

可根本就不需王铮动手,王若这个六十多岁的文弱书生,在进攻王铮的途中,就被钟肃不经意似的伸腿挂了一下脚,又被钱望貌似无心之举地,顺手推了一下肩膀。

钱望的这一招叫顺水推舟,也可以叫顺手牵羊,再或者叫四两拨千斤,再高明一点的说法,是乾坤大挪移。

好吧!钱望其实啥都没想,他也不懂那些乱七八糟的招式,纯粹是作者在胡说八道。他就是看不惯王若找他孙女女婿的茬,这才在看到钟肃伸腿后,顺手推了一下,仅此而已。

钱望和钟肃虽没有王若的官职高,但却并不怕王若。

钱望是吏部尚书,俗称的天官,掌管着大郑三品以下,所有官吏的升迁和降职。嗯!不包括武将,三品以下的武将归兵部管辖。

三品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升职或是降职,皆归皇上和两位宰相,以及六部九卿商量后,由皇上拍板定夺。

钟肃是户部尚书,掌握着大郑的钱粮户薄赋税等等。

他们俩是实权派,在六部九卿里排名前两位。

而王若虽比他俩的官职高了半级,却没有实权,仅仅算是替皇上写圣旨的文职秘书,后世叫文秘。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王若一招四脚着地屁股朝上平沙落雁式,‘吧唧’趴到了地上,脸先着地,鼻血狂飙,眼看着就不像个人了。

王若哭着,被金甲武士和宦官硬拉了下去,他羞愤欲死,本来还想和王铮拼命,可他架不住站殿将军和几名宦官的生拉硬拽,他即便撒泼打滚地不想走,也被拖死狗似的拽走了。

柴公公虽是个宦官,可他也是为国为民忠肝义胆。正事还没办完,他不可能任由王若,在太极殿上和王铮胡闹。

王若一走,陈尧等反对王铮的大臣就没了主心骨,也知道就是再闹下去,仍然没有好下场,于是也就心有戚戚偃旗息鼓。

没人和王铮胡搅蛮缠了,他静下心,勉强撑持着站起身,皱着眉头仔细地看了半天地图。

“我来之前,你们是怎么商议的此事?”

王铮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按他的意思,李昊狡诈如狐,他还有一个后世穿越过来的能人辅佐,陈斌一个只善纸上谈兵的武将,就已经不适合再提督陇西卫。

可陈斌却是皇上郑成的发小,两人是光屁股一起长大的。他还没权利撤了陈斌的职。

“是这,朕和诸位臣工商议后认为,陈柱国虽稍有些用人不当,却也怪刘将军和石将军,临敌之际指挥失误。但两位将军临危不惧死战到底,却也没弱了我大郑将士的威风,那就是有功无过。因此,朕觉得,陈柱国瑕不掩瑜,刘将军和石将军,以及那一万战死的将士,皆厚恤。”

皇上郑成犹豫着,看着王铮的脸色说道。他还想照顾一下陈斌。

王铮皱着眉看了看皇上,看了看房相和吕相等,他正想说:假如不换了陈斌,那么不久后,好水川之败、麟府丰之败和定川寨之败,就必会发生。

可还没等王铮说话,兵部左侍郎周通,拿着两份军情急报,急匆匆地就进了太极殿。

“皇上,大捷,大捷啊!”周通一进门就高兴地连声大呼。

“大捷?哪来的大捷?三川口一战,我军一万人马全军覆没,怎么还会有大捷?周侍郎,你昏了头了?”

兵部尚书陈琦不满地问道。

“属下没昏头,的确是大捷。我郑军的折闵折将军、柔远寨主张八张将军,袭破浪里、党雀二族,斩军主敖包,并兵入贺兰谷,击败蕃将罗普于长鸡岭。李昊接到败报焦头烂额,又因天降大雪气候恶劣,无奈只好退兵。”

原来,刘平自杀式的战斗,为陈斌派出的其他部队赢得了时间,也迫使李昊无法分兵去救,这才有了后面的大捷。

说是大捷,其实也不过是,破了西夏的两个寨子,击杀了两三千人马而已。

但即便是如此,从战术看,三川口是失败了,但从战略上看,陈斌也达到了他的目的,郑军的提督衙门、延州府衙门,和延州州衙门皆保全了。

当然,刘平的指挥上也有不少商榷之处,不过瑕不掩瑜。刘平,石元孙,郭遵,万政等被俘和牺牲的将领,依然不愧为大郑的忠臣良将。

到了这里,王铮也明白了,他是误会了陈斌。也知道韩庚为何,不拼命阻止陈斌的军事行动了。

边镇提督有很大的军事自主权,想打就打,想怎么打马上就能出兵。只需最后给兵部一份公文说明情况就行。

综合各个方面的情况仔细思索,应是陈斌没有料到西夏的出兵,他和韩庚在不知敌情的时候,就贸然出兵,想要试探西夏的实力。

可恰逢李昊,也已出兵想要打下延州,于是双方人马在三川口不期而遇。

刘平和石元孙错的地方,是没有及时撤兵,也没有及时通报陈斌,陈斌不知那一战的消息,也就没有及时派出援军接应。

刘平以一万兵马,拼命和十万西夏军死战,阻挡西夏军进入郑境,拖住了西夏军三天。

也就给另一路的郑军以可乘之机,攻克了两三个西夏的堡寨,挽回了一点面子。

西夏军被另一路郑军接连攻城略地,打下延州的战略目的已经难以实现,再加上天气的原因,李昊就不得不撤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