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卫的战事(2 / 2)

加入书签

而房相是当朝首辅,也就是所有丞相的班长,吕相是副班长。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可行的才会交由尚书省的六部和九卿执行。

只不过,现在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越来越小,很多事都是皇上和几位重臣商议以后,直接就交给六部执行。那两个省已是名存实亡。

因此,陈琦现在也是丞相之一。

“自此时起,但凡再有敢言和、迁都者,皆是不顾我大郑安危通敌卖国之辈。皇上,微臣身为兵部尚书,很清楚我大郑的国力军力,只要皇上能立志一战,咱们大郑打得起,即便偶尔兵败也无大碍,只要能顶住眼前的军事压力,以后,咱们耗,也能把蒙辽耗死。”

“一派胡言,蒙辽大军已至大名府,指日即可攻破澶州渡过黄河,旬日就可兵临上京城下,你凭什么耗?你有时间和蒙辽大军耗吗?”

王若声嘶力竭悲愤喊道。

“还有,即便我大郑国力强军力也不弱,可此时能打能胜的将士们都在千里之外,现如今,我们拿什么对抗蒙辽的四十万大军?”

陈尧也补充道。

王铮还是没说话,王若和陈尧虽然力主迁都和议和,可王铮知道,他俩也并不能算是奸臣。

历史上,这两个很像北宋王钦若和陈尧叟的,提议迁都的大臣,应该也算是忠臣,他俩的一生,都曾为北宋做过贡献,为百姓办过不少好事。

他们现在之所以提议迁都,只是他们也有大部分文人胆小怕事的通病罢了。

“陈相,以朕看,还是迁都是为上策。如今,蒙辽大军几已兵临澶州城下,再不迁都,怕是都晚了。”

皇上郑成是够仁慈,可他也有所有仁慈皇帝的通病,就是怕事和耳根子软。

松江卫在十数日间,即被蒙辽四十万大军打了个稀烂。

蒙辽大军在肖太后、圣宗耶律隆旭和南院大王萧达凛的带领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而蒙辽的西院大王萧观音,带十万雄兵围困松州和江州,使代老将军和程霸寸步难行。根本无法解大郑之危。

急切之间,从各卫镇调兵也来不及。现在,仅凭上京城的五个卫戌军二十万人,怎么和蒙辽的三十万轻骑对抗?

别说现在朝堂上离不开王铮这个最能打的,就是能派他前去,上京城还要留守人马,派去的十万步卒,要去对抗蒙辽的三十万轻骑,他还能把蒙辽大军都给打回老家去?

要知道,王铮最擅长的,是轻骑快速机动迂回的游击战,可不是步卒对抗轻骑的阵地战。更何况还要摧城拔寨呢?

“皇上所言极是,”房相接口道。“为今之计,也只有迁都才是上策了,唉!”

房相心有不甘,可他也无可奈何。

当初还是他提议,让代老将军前去松江卫和萧达凛对抗,没想到,代老将军果然是老了。而萧达凛果然是老谋深算的老狐狸,用兵太过老道。

再加上,这次就连蒙辽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都亲自带兵上阵了。并且出兵就是四十万大军,仅凭代老将军松江卫的十数万人马,怎么可能是蒙辽大军的对手?

“是啊是啊!唉!”

“唉!”

“唉!如今,也只有迁都这一条路可行了。唉!”

大部分的文官都是哀声一片,觉得只能迁都了。

武将们都没吭声,博阳王身体有痒今日没来,另外几个郡王,均有心杀敌报国,也好升一级爵位留给子孙,可却都自知没那本事,没敢吭声。

另外几个柱国,包括陈斌和廉威廉老将军,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王铮的一举一动。

王铮一直以来都是左看看右看看,好像是并没有把蒙辽的大军放在眼里,他们也就不着急。

只要上柱国不急,他们这些柱国着什么急?就是蒙辽的大军真打到上京城下了,大不了在上柱国的指挥下拼死一战而已,着急又有什么用?

至于迁都,哼!想都别想,没有一个武将会怯战,会同意皇上迁都。

至于那些提议迁都的跳梁小丑,王大将军都还没喷他们一脸狗屎,那就再等等,反正还没到最后的决定时刻。

“那好吧!既然大家都同意迁都,以朕看,就迁都”

皇上郑成权衡利弊得失后,无奈之下,只得下了决定,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皇上且慢,皇上,谁都同意迁都了?我们可都还没说话。”

说话的是辽阳郡王郑钢,他是皇上郑成的亲堂兄,博阳王的亲侄子。

“十三哥说的是,皇上,老夫可是也没同意迁都。”这位是朝阳郡王郑智。

他哥俩的封地一个在辽阳县一个在朝阳县,现在都在蒙辽占领的区域,实是有名无实,平时做梦都想打回蒙辽的中京,把他们的封地抢回来,怎么可能会同意抛弃北方的沃野,迁都到南方去啊!

陈斌和廉威等柱国将军们都已猜到,只要皇上敢说迁都,绝对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