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魔_80(2 / 2)

加入书签

黄品锡吃了一惊。

黎承睿脑子此刻已经恢复清醒,他飞快地接下去说:“更进一步假设,如果因为这样,而导致少年Joe被郑明修那种人渣挑中并施虐呢?”

黄品锡神情凝重说:“这个我们还没来得及获悉,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安排阿敏带人去查曾杰中自杀的这位表弟相关的信息,现在就等她的调查结果。但假设我们猜测的都是对的,即郑明修伙同陈子南强暴虐待了曾杰中的表弟,使其不堪受辱而自杀,这样的结果,追溯根源要是出在曾杰中一家身上的话,我想,曾杰中不会原谅自己的。”

黎承睿心里一动,快步拿起装入证物袋的那条软鞭,说:“阿品,你看。”

“这个是,鞭子?”

“对,”黎承睿说,“中世纪的苦修士为了洗涤灵魂,会用鞭打自己的方式。”

黄品锡皱眉问:“你是说曾杰中把这鞭子用到自己身上以示忏悔?这个好查,送鉴证科那边拿鲁米诺试剂一验便知。”

“不,我的意思是,曾杰中很恨害死阿凌的那几个人,但他更恨自己。”黎承睿淡淡地说,“恨到不得不通过鞭打惩戒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他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从林翊房间里顺出来的合影递给黄品锡说:“林翊旁边那个少年就是阿凌了,你看看,有没有可能是那段你看不清脸的视频主角?”

黄品锡接过,仔细辨认了一下,摇头说:“我不能判断,毕竟照片里的人穿着衣服,可视频上的,是光着……”

他似乎不忍回想,可不到一会,他忽然咦了一声,黎承睿忙问:“怎样?”

“这条腰带。”黄品锡指着照片上阿凌衬衫里露出的编织软腰带,喊说,“在视频里出现过,它……”

黎承睿皱眉问:“怎样?”

黄品锡顿了顿,竭力不带情绪,硬邦邦地说:“它被用来抽打那个少年,金属头朝下,一抽一条血痕。”

黎承睿骤然说不出话来,看那段视频是黄品锡的工作,他到现在才明白,为何提及郑明修案,黄品锡这样的老警察居然会说出他们该死这样的话。

光线从天窗照进,高悬于头顶的十字架庄严而神圣,它似乎在昭示着高于法律的惩戒标准,它似乎在以一种感召的力量告诉世人善恶的报应。

可林翊在哪?这整件事,不管是报复也好,匡扶秩序也好,又关林翊什么事?他才是最无辜的,他胆小而单纯,笨拙而无害,为什么要把他拖下水?

黎承睿盯着十字架,一字一句说:“曾杰中把翊仔抓去,他跟郑明修又有何区别?我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绑架翊仔,我只知道,他一定跑不掉!”

69、第69章

就如解开古老的九连环游戏中最重要的一环,许多原本被重案组忽略的线索,一一呈现出来。

这个关键性一环,对黎承睿来说,就是阿凌之死。

阿凌全名季云凌,英文名Joe,家境一般,因为从小跟随父母住在加拿大,中文因而一塌糊涂,除了会说广东话,中国字都认不太全。他的祖父母秉承老观念,坚持儿孙不能做披着中国人皮的鬼佬,强势介入他的教育,阿凌的父母无法,只得同意他回港完成中学教育。因为程度不同,所以尽管阿凌比林翊大一岁半,但他却跟林翊就读同一个班级。

这个死时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并未来得及在港岛警署的档案记录中留下痕迹,但据周敏筠调查到的消息,少年阿Joe是个非常开朗热情的人,他活泼好动,擅长搞怪活跃气氛,有他在的地方总是会热闹点,欢乐点。这样的孩子,长相不差,体育也不错,头脑又灵活,说话又幽默,难得的是,他还具备显而易见的缺点——他中文底子差,国文一项几乎成了他的命脉。聪明得恰到好处,调皮却又不令人厌烦,名为阿凌的少年,让几乎每一个教过他的教师都会忍不住心存偏爱,也让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喜欢与之交往。

可是这么多的同学,他最喜欢缠着古怪而孤僻的林翊,两个性格迥异的少年以某种旁人无法洞悉的方式相处着,还相处得很愉快。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讨人喜欢的少年,在十六岁生日没过几天就自杀了。他爬到几十层高的楼顶纵身一跃,轻轻松松结束了他的人生。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想不开,在他过世后,他的父母在收拾遗物时发现一封他留给林翊的信。为了找到更多的线索,他的父母在没告知林翊的情况下拆了那封信,发现阿Joe小小年纪,却已经写了满纸的“绝望”,“活着看不到明天”这样的话。

他其实早已有很深的厌世情绪。

那封信最后还是交给林翊,据当时一起去灵堂吊唁的同学回忆,林翊当众拆开信,看了看,然后抢上几步将信投入烧纸钱的锡桶内,纸灰纷飞中,林翊的脸惨白得像有谁往上刷了一层墙灰水。

从此以后,阿凌消失了,林翊缩回自己的套子里,变得更加自闭和木讷。时间一久,渐渐地,当年的同学老师也都会忘记曾经有那么阳光的一个少年存在过,忘记了,他在课堂上张冠李戴乱用成语曾引起过哄堂大笑,他为了引起某位漂亮女生的注意,曾偷偷往人家饭盒里塞了一只青蛙。

在曾杰中的家里,找不到任何与阿凌有关的东西。就如他所表现的那样,他仿佛从来不认得有个少年叫阿凌。

黎承睿回想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现他们一直以来从未想过将阿凌破案关键去考虑,就是因为从表面上看,阿凌跟这几起精心策划的谋杀毫无关联。

最新章节请到hxzhai. c om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