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较量一(2 / 2)
不行,得赶紧回去向总统报告情况,调整对南华和中国的战略方式,不能让他们联合起来。格丁生没有多说什么,他还是礼貌的告辞,匆匆返回美国。
当知道格丁生返回去的时候,翟勤一阵得意。他妈的,想和老子玩这套,你以为流氓是白叫的?政治妥协,但也有限度。顾虑太多,什么事也做不成。翟勤当然记得毛老人家当年准备抗美援朝时说的话“打有什么可担心的?中国本来就一穷二白,大不了再上山打游击去。”
就是这种精神,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用巨大的代价把美国逼在了谈判桌前。连他们的上将克拉克都说这是美国签署的唯一没有打赢的停战协定。
今天翟勤更不担心,南华的领土本来也不是自己的,他更加没有顾忌。还想妄图干涉中国,想用别人取代蒋介石的位置。什么人不满意,美国就想换掉谁,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后世的科索沃,伊拉克,哪一个不是这样?
在格丁生离开后没几天,翟勤明白了为什么美国这样做,因为翟勤进攻泰国,日军把近卫师团回调增援泰国第54师团,缅甸出现兵力紧张。
史迪威让蒋介石出兵,向缅甸进攻,打通滇缅公路,这是占领缅甸的机会。但蒋介石拒绝了这个要求,按兵不动,导致两个人发生冲突,蒋介石向美国方面提出,撤掉史迪威。
罗斯福没有同意,提出来让蒋介石把所有的中国军队交给史迪威指挥,这一点也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由于国军的不进攻观望,日本从中国关东军以及关内战场又抽调四个师团,投入东南亚战场,这让美国十分恼火。
当了解这些的时候,翟勤明白了为什么一向关系很好的国民政府和美国的关系会出现裂痕,为什么罗斯福想另行物色人选取代蒋介石。明白了这一切,让翟勤心里松口气,自己差点帮了美国的忙。
对于蒋介石的不进攻,翟勤也来气,如果蒋介石有胆量,有魄力,挥兵进入缅甸,那里只有一个55师团,有可能占领缅甸全境,把日本逐出东南半岛,这样,中国控制缅甸,自己控制泰国,东南半岛不会是英美的天下。
可是国军不进攻,让残存的54师团逃到缅甸,而增援来不及的近卫师团又退回去了,日本紧急从东南亚战场向缅甸增调一个师团,这样,第40师团进入缅甸。
此时日本在缅甸已是四个师团,再想进攻已来不及了。同时仰光,八莫,曼德勒的机场全都得到加强,为确保缅甸油田,日本增加了高炮防御部队,飞机增加到五百多架,同时调一个舰队,进入孟加拉湾,南华和中国都失去了进攻缅甸的机会。
这也就是翟勤提出来进攻海南岛,作为基地,准备夺取台湾,向日本本土靠近的战略原因。因为翟勤也发现进攻缅甸失去了战略价值。
对此,翟勤也来气,如果听史迪威的,也许现在缅甸已是中国或者南华控制,蒋介石失去了这次机会。
可惜是很可惜,但有一点,翟勤认为蒋介石是对的,那就是他拒绝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中华民国也是主权国家,一个国家的军队怎么可能交给外国人指挥?放弃对军队的指挥,还算什么国家?
正像后世共产党不会把军队交给苏联一样,中苏关系再好也不行。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必须坚持的,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不是被占领国家,不是被奴役的国家,求援不等于失去主权,所以翟勤必须力挺国民政府,就像南华不会把他的军队交给别人一样。
当通过所有的情报系统了解了所有的事情之后,翟勤思考了好几天。他决定再给美国一点压力,因为格丁生回去后,美国方面没有了消息。卡列波夫来信,美国政府加大了打击黑手党的行动,很多物资已无法运往南华。美国第5舰队方面也提出不能再给吉诺维斯家族的船队进行护航。
这让翟勤明白,罗斯福开始对南华下手,开始限制自己的发展,这也是逼迫翟勤的一个方法。当翟勤接到报告,运往海防的物资全是给中国的,并没有南华的时候,翟勤知道自己也被人出卖了。美国加大拉拢中国,孤立南华,翟勤挺蒋介石,却把自己搭里了。
很快就显现出来,南华和中国边界方面,国民政府开始限制中国百姓向南华移民,双方的贸易也受到限阻,种种迹象表明,国民政府没有挡住美国的威逼利诱,背叛了南华,倒向美国的怀抱。
军政会议上,不论是军方和政府,全都是一片愤怒,特别是军队方面,纷纷大骂国民政府:“他们不知道南华在帮着他们吗?这是出卖行为。”
沈方辉提出,向中国境内进兵,抢夺中国的地方,把他们变成南华领土,让老蒋看,美国能帮助他什么。
就连蒋风奇也支持这个观点,认为应该让国民政府清醒一下,明白谁才是一伙的。可翟勤更清楚,战后中国是什么状况,如果南华不立国,不在联合宣言上签字,有可能翟勤真的会挥兵进入广西,向广东进攻,但南华此时的身份已不一样。
当南华在联合宣言上签字,美国承认南华的主权之后,英、法、美、加、奥,这些国家相继承认了南华的主权。虽然并没有建交,但南华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已成为事实。
这时候,不经过中国同意,派兵进入中国,就是侵略行为,会引起同盟国一致的声讨。南华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孤立,也会里外不是人,所以向中国境内进兵是不可能的。
但是翟勤却不能什么都不做,一方面加大自己国内的经济建设,发展军工生产,尽力不依靠外援,一方面准备给美国压力,让他明白南华的作用,想限制自己的行为,做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