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投军之路(1 / 2)
半个月后,和顺运粮队抵达县城东北方向一处关隘,军粮如期送达。
这个关隘不大,驻军仅有一百来人。
“周大人,以后就暂时不用送军粮过来了。”关隘守将在交接账册上按过手印后,如此说道。
“军队有调动?”负责军粮运送的和顺县周大人试探着询问。
“军队调动的事,大人还是不要打听不要过问的好。”关隘守将没有透露的意思。
见守将口风很紧,周大人赶紧道:“高将军见谅,我也是随口一问。既然交接完毕,我们就先回去了。”
“慢着。”
“高将军还有何事吩咐?”
“我们需要人手,能不能给我留三十个人在这儿?”关隘守将高将军忽然问道。
周大人闻听此话,面显为难之色,口中道:“高将军,此时正值春耕农忙,这些几乎都是主要劳力,留下三十个可能就影响三十户家庭,把人留下,我回去可不好跟县大人交代。”
“赶走了金人,所有人都能安心种地,不然种出来再多的粮食还不是被金人抢去,这个道理大人应该明白,其他人应该也明白。”高将军回道。
“话虽是这么说,要是他们不愿意,我也不能强迫他们留下,不然就是给高将军找麻烦了。”周大人似乎并不愿意留下他带来的人。
“愿不愿意确实要看他们自己。我也不要多少人,三十个就够了。大人要是为难,我亲自去问他们。”
“这样最好不过。”周大人其实也很难拒绝,和顺募军多次,青壮年所剩无几,但要打仗,又不能没有人,上面没有来强征就已经够可以的了。
和顺运粮队数百人集中在关隘前,周大人先跟大家说了几句,将了一番众人也听不太懂的大道理。
而后关隘守将高将军高声道:“留在军中,不管老天爷长不长眼,庄稼能不能丰收,都有军粮可吃,并且我能保证,有我一口吃的,就肯定有你们一口!只要跟着我,不但有饭,以后还有军饷拿,甚至还能有官做!愿意留下来的,就到我这边来!”
运粮队种的孙大郎一听这话,想也不想,马上抬腿走出队伍,毫不犹豫的向高将军方向走去。
孙大郎走出队伍,其他人几乎都还在犹豫。
这几年虽然乱,但明显要比金国统治的时候好多了,至少很少有军队和官府来抢他们的粮,可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谁也不能保证,并且谁都知道军中这碗饭不好吃,搞不好就要丢命,但如果运气好,他们这些最底层的人就有机会当官吃上皇粮,这种诱惑稍有野心的人都很难抵挡。
片刻犹豫之后,陆续有人从运粮队种走出来,来到孙大郎身旁。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过来,不多时,孙大郎身旁就聚拢了好几十人。
一刻钟考虑结束,见运粮队中再没人过来,高将军宣布选人结束。
周大人随即带着和顺运粮队离开关隘,回返和顺城。
而孙大郎等四十多个选择留下来的人,在经过五天基本训练之后,很快分散编入关隘守军之中。
十日之后,全部守军撤离关隘,向北方赶去。
孙大郎等才加入军中不久的新兵随军而动,他们没有兵器,要做的就是带上所有粮食和暂时用不上的军备,他们在队伍中的作用与驮马、毛驴相似。
连续行军六天,队伍到达一个城池,进城休整两天,而后全部编入一支规模更大的队伍。
三天之后,近五百人的队伍离开那座城池,继续往北方行军。
行军近十天,五百人的队伍到达一座更大的城池,平定州。
在城外十里换装后入城,进驻军营休整。
数天后,五百人被整编进更大的队伍。
又过了五天,三千人的部队从平定城出发,沿绵河西进至寿阳县。
在寿阳县,忽然出现的这支规模颇大的部队,受到当地县官质疑,拒绝向他们提供粮草补给,但当统兵官拿出令信与调兵文书之后,寿阳县官这才将城中粮库仅有的粮食送往军中。
接收粮食当天,部队便以要马上驰援太原府为由离开寿阳,继续西进。
六月初九,部队到达阳曲县东五十里外一个叫凌井的地方,得令在此驻扎休整。
部队行军近千里来到此地到底所为何事,除了统兵官和几位主要将校,无人得知,也不允许打听。
在此驻扎九天之后,三千人的部队终于再次行动起来,翻山越岭,进入阳曲。
部队在进入阳曲后,径直行军到一个叫做大泉沟的地方,而后便在那里驻扎下来,既没有南下阳曲县城,也没有北上忻州,许多将士迷惑不解,却不敢询问,只能等待统兵官王桐的军令。
部队在大泉沟驻扎四天,阳曲县得知消息派人前来打探,直接被驱离,没有给对方任何解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