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分工协作(2 / 2)

加入书签

流水线作业,众人并未接触过,显然他们还是更相信几十年、几百年形成的制造经验,更相信自己的制造技艺,并且分工协作并不仅仅是协作的问题,做的好了不是自己的功劳,别人的错误甚至还会连累自己。

第二天开始,杨丛义果然一作一作走动,先询问一作管事对细分工种是否有想法,而后指导他们进行修正,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分工。

但受人员多少、场地、工具和技术所限,分工并不能太细,最多只分成十道工序。

细分工种之初,几乎所有工匠都有些不适应,因为他们潜意识里,都想自己做出一件最好的武器,只做了一点点就交给别人,这让他们心里很不爽快,就像种子刚刚发芽,田里的庄稼就给了别人,看不到后续生长过程,也见不到最终的结果,每个人心里都空落落的。

开始几天杨丛义还能听到兵匠针对分工私下抱怨,然而半个月后,再也听不到有兵匠说分工不好,反而有不少兵匠对工种细分大加赞赏,因为他们的劳动变简单了,从复杂的多道工序,变成简简单单的一道或几道,还能节省很多精力。

不到一个月时间,杨丛义不但把西作坊三十余作的制造差事都进行了工种细分,还进行了第二次工序优化,并协助各作管事对各工序兵匠数量进一步调整,避免有些兵匠太忙,而有些兵匠太闲,以达到最优安排。

七月底,一个月的武器准备制造完成数量出来了,结果大大超过预期,西作坊全部一千五百名兵匠和三百名杂役兵顿时热情更加高涨,整个西作坊的气氛都不一样了,因为从现在的制造速度来看,三个月肯定能完成军器所压给他们的制造任务。

甚至有人猜想,西作坊两个月就能完成任务,信心十足。

而就在这时,杨丛义给他们泼了凉水。

他开始一再强调质量,并且告诉各作管事,速度再快,若没有质量保证,再快的速度也是零,甚至还要葬送大宋将士年轻的生命。

第二个月,杨丛义还是每天巡视各作,这个月他不再优化工序,也不再调整各细分工种兵匠数量,而是主抓质量。

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跟各作质量检查员聊制造质量,一开始只是大致了解,后来便开始细究什么叫优,什么叫良,什么叫中,什么叫差,直到把每一作绝大部分工序的质量要求了解一遍,这项工作他又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

而后便像质量检查员一样,随时会从正在制造中的武器装备里随机挑选一件,就某件装备某道工序与质量检查员细细研讨,一边研讨一边给质量检查员讲关于质量把关重要性的道理。

最终质量检查员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质量检查标准,原先可以将质量品质定为中,现在直接定为差,没有了可与不可的模糊评定,要么好,要么差。

与此同时,杨丛义告诉各作管事,要他们告诉树下兵匠,制造武器装备,好是应该的,并且必须要好,但如果是差,那对不起,一定要马上重罚。军队打仗用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兵匠不用心,在他自己看来是小事,但对因劣质武器装备受害的将士便是一辈子的大事,甚至是一条命的大事,更有甚者,是一场战争输赢的大事!

第二个月结束,军器所下达给西作坊的军械制造任务只剩很少的一部分,估计再有几天就能完成,这个好消息,很快传到军器所。

军器所主事内侍自然不信,因为接受了几乎同样制造难度任务的东作坊,两个时间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的军械,但西作坊传来的消息有鼻子有眼,他纵使再不敢相信,也只信了几分。

但到底是不是真的,他还要亲自去求证,于是他从临安城仁和县西作坊。

在西作坊,军器所主事看到了与东作坊很不一样的景象,亲眼看到他们的制造速度之后,不得不信。

当得知现在的制造模式是西作坊副使杨大人想出来的,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才在整个西作坊推广开,军器所主事感叹不已,直道朝廷有先见之明。

再听说杨丛义入西作坊两个月,几乎天天都在作坊四处走动,不是与各作管事探讨分工管理,便是与质量检查员一起抽查武器装备,内侍心里更是惊叹,像这样踏实做事的官,军器所十几、二十多年没见了。

作为西作坊上官,内侍对杨丛义大加赞赏一番,但也仅仅是口头夸赞,对非常时期的军器所来说,制造军械的速度越快越好,制造出来的军械越多越好,快和多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而慢和少,则绝对不应该,因为朝廷要备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