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青光中(1 / 2)

加入书签

若是真的有人经历过当年天子北伐的那个年代,估计也不会说楚王的什么不是了。

天子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那就是因为他之后为大汉北击匈奴做出的贡献,比之卫青、霍去病虽然不太妥当,但是他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称之为神将的皇帝了。

熊望关当年就是天子的麾下的偏将一名,不然他也不会能够在当年镇北大将军位置不在的时候,亲力亲为,代理其职,亲自踏临过上京城,踏临过那匈奴百年雄城之下,一睹过临近亡国时一个国家究竟可以有多疯狂。

老楚王当年随天子征战,担得就是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有他坐镇中军,将士们便可以冲杀敌阵而不用担心腹背受敌,可以说当年那次的一跃而去长城以北的北伐,若不是因为天子的意外重伤,在楚王的辅佐之下,众将士众志成城,很有可能一举灭亡匈奴……

只能说时运不济,但是这更让楚王反应过来了一件事情……主将作为一支军队的灵魂,若是主帅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不是说你有多少军队就可以安然无事的。

慕容观海当年作为匈奴的顶梁柱,也无愧于匈奴第一守将的称呼,大汉三十万大军围城两月,死伤十万,古来攻城的近乎所有计策都派上了用场,然而都被慕容观海一一化解。

但最关键的……慕容观海当年就是一个大宗师级别的武夫……这才是真正的让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天子登城墙,却被这慕容观海以势如破竹的攻势直接杀到了面前,若不是后来攻城将士的拼命解围,军中郎中的高超医术,很有可能天子就会被那大宗师级别的一枪毙命……

如今经历过当年北伐一战的老兵多是已经告老还乡了,而天子的伤势为了稳定朝野,秘而不宣,基本上是没有人知道天子的伤情当时究竟到了多么危机的情况。

最后真正稳定下来还是靠着老国师与萧师两人的共同疗养,人们如今才能够看到这样一个雄韬武略的英雄天子,而老楚王这次回去,却也预见了一些事情,他也老了。

曾经也有人当年在北伐前劝过天子,说是要带一些实力强劲的护卫,当时天机阁初设,还没有担任那么多的职责,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驿路畅通,不能耽误军机,完全没有如今的这种大权在握,便宜行事的感觉。

朝廷可用的护卫其实也都是那些骁勇的武将,老太傅开科举之制,民间却还没有武举的说法,大汉的兵役制度当然是相当完善的,想要晋升那便需要军功,每年皇城近侍自然也会招收军人,最后层层选拔,出来的亲卫便是天子身边最为强力的护卫。

但是……这些实在是不够看的。

那场北伐,大家不说,但是真正知情的人都很是后悔一件事情……当年老国师说是要派武当山的道士前去征战,结果被大臣们以不合传统而拒绝了,如今想来,若是当年有一名与如今国师这样强悍无比的剑士守护在天子身边,是不是……

不过当年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呢?

北伐之后,天子便再也没有亲自去往前线过了,那段青黄不接的时间,正是大汉与匈奴同事修养的时间,双方不约而同的停战休养生息,因为一鼓作气,汉军攻下的城池多是没有留军驻守的,更重要的是若是当年留下军队驻扎在每一个城池的话,也就不会有三十万大军兵临池下的事情了,分散兵力的话,不管是多么雄壮的军队都是不堪一击的。

楚王那时也已经有五十的年岁,便从京师退了下来,专心于楚地的事宜,不再过问朝政,也是从这个时候,不少大臣开始有了那种楚王威胁的言论,毕竟老楚王在军事与政治方面的才能是公认的一等一的好。

当年大汉如此多的王爷,唯有楚王与魏王去往了前线,其余的诸王不是托病便是有疾。

一个健康的王朝,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现力量的偏驳,当年本应该拥有最多势力的秦王与燕王在经过了那段皇位争夺的岁月之后,完全陷入了沉默的状态,燕王比老秦王去世的更早,大概是因为北方的恶劣天气吧。

因为这些事情,北伐回朝之后,论功行赏,魏王加任骁骑将军,并领尚书令,留在朝中辅佐天子朝政。

然而本应居首功的楚王,推脱掉了所有的分封,独领一个开府仪同三司以及上柱国的空名号,实在是让人无法相信原先那样沉迷财权的楚王会突然成为周公一样的人物。

不过老楚王并不介意那些事情。

一晃这么二十年过去,天子也变成了老人,他这样原先就已经是德高望重的老汉,如今更是垂垂暮已,他这么多年的经营,没有人相信他就会这样平庸的病逝。

若是王位被收回了,他的那些经营一生的财富与权力大半都会失去依靠……听闻那位颇具雄韬武略的世子殿下可是对这个王位虎视眈眈呢……

楚王家事便是这些,他从来都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挑明过任何事情,任由朝上的官员们猜测,甚至对于东南有种严刑苛税的“照料”。

……

不过有一件事情是老楚王和群臣打成了共识的事情,那就是对于江湖修行者的态度。

从天子班师之后,天机阁的权力被放的无限大,更是有朝野共同努力,来不断地进行江湖势力的管制,天机阁的人才制度也有了良好的循环,这其中其实也是有着当年老楚王奏折的作用。

朝上如此,如此多人嫉妒的情况下,老楚王又怎么会不重视自身的安保呢?

别看如今夜里,楚王府里一片安静,当年老楚王回到扬州之后,可是大设宴席,很是款待过周边的宗门大户们,特别是狮吼门……

向他们这些江湖人士,自身的地位再足,也只会是来自江湖人的恭维,若是没有了实力,那自身便是留下了一个笑话,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官与民之间的距离感。

当官的与百姓之间要亲切……这是从多少年前就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距离感,若是为官之人与百姓之间没有了任何距离,那官员也就失去了身为官宦应有的那种威慑力。

法以严摄众,官以威理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