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楚立东南中(1 / 2)
说到楚氏在大汉历史长河之中的作用,了解这个庞大商贾之家的先前都是盖棺定论,说楚氏便是大汉的蛀虫,不断地蚕食大汉的钱财。
当然这个说法很快就被真正明事理之人给驳斥了,后来终究是有史学家为楚氏发声,楚氏近千年风风雨雨何曾霍乱过家国,先秦出现的商人,时常因为买卖问题而殃及池鱼,导致地域的不稳。
而大汉自从有了楚氏的商行,这千百年的商业一直都在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而且楚氏为大汉于西域诸国贸易做出的贡献,哪可能是寻常史料可以记载的。
总之后来的风评一直都认为楚氏是对于大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的,甚至取代了户部在与某些方面的职能,总之对于大汉益处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真的到了大汉即将分崩离析的时候,楚氏也面临了难题,家主自然是想要明哲保身,因为他承受不起将整个家族推向深渊的后果。
楚氏历代家族就算没有经天纬地之材,也必然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家族长久的精选出的人才,因此他骨子里刻的便是保守二字。
而楚东南却在那时站起来,义正言辞的反对了自己的父亲。
“侠之大者,忧国忧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庙堂之高,这时不能退,这一退更是万劫不复。”楚东南的内心十分清晰,他知道如果不退,可能家族会遭到战乱的致命打击,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但是当他们失去了百姓的根基,这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一致,上至家国,下至个人,一但失去了支撑的根基,哪管他究竟有多么强大,分崩离析那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楚东南说出的字字句句都在关键之处,而且在他的那种真正正义的气魄之下,楚氏内部一致通过了,倾全族之力,驰援整个大汉。
因此不知耗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在朝廷最为困难的时刻,楚家的雪中送炭,基本上算是挽救了王朝的末路。
这场无硝烟的危难,自内部而生,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发生那些恐怖的内战,人们这时才知道,洛阳有楚氏,而楚氏有一楚东南。
后世称这段历史为楚氏救国,而楚东南作为这其中最为灵魂的人物,后世与他的姓名做出解释: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断,天倾西北,楚立东南。
然而这只是解决了一个帝国的内乱,匈奴何时不曾觊觎着大汉的北疆,楚东南合纵之术造诣极深,代替了天子不知做了多少的努力,将整个大汉的藩国之地联合在了一起。
楚东南自始至终都没有从朝廷那处得到一官半职,但是他确实那段时日里,最为耀眼的一个人。
藩王领属之地的兵将从来无法与大汉真正的精兵相提并论,但是当真正将那些次等的兵将聚集在一起,一位在战场上呼风唤雨的羽扇就此为楚氏在历史上的地位再次浓重的抹上了一笔。
羽扇纶巾,便是楚东南最后死去前的打扮。
他在城墙之上屹立不倒,却难掩眼中的不甘。
他带领大汉孱弱的军队不知打胜了多少几乎不可能的胜仗,依着长城而立,他就曾是大汉的保护神。
但是那时虚弱的大汉,没有良将,没有精马,国库空虚,真的到了极限,但是依着那个前辈无数心血铸成的铁血长城,汉军在楚东南的带领下,击退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