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替诛仙剑阵升个级(1 / 2)

加入书签

“钉头七箭书吗?”

“十九位仙道强者,再加上陆压主持,共拜人皇,很有想法啊!”

大商营中,黄尚接到了燃灯道人的通风报信。

神降者作为耳目,是最佳的情报探子,敌人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

仙道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毕竟大商军队都骑脸了,再不想办法,接下来就是彻底的溃败,人道蓬勃发展,仙道内卷残杀,淘汰上榜,那是群仙万万接受不了的。

不过钉头七箭书还是大胆,这种诅咒之术的反噬是极为可怕的,确实也只有分担伤害,才有实施的可能。

而且还不是一般仙人,别说十天君、九龙岛四圣,就算是已经被杀的吕岳,看似修为深厚,想要拜人皇都不够格。

黄尚算了算:“西方那边,死了慈航和惧留孙,就剩下燃灯、文殊和普贤够资格拜我,阐教广成子六位金仙,如果倒戈过去的话,又是六个名额拜我,那正在蹭运河功德的南极仙翁、云中子、黄龙真人、灵宝大法师,也是四位,截教有多宝道人和金灵圣母,这般算下来确实不够,要去请三霄娘娘和赵公明……这是连截教最后的精锐都不放过!”

对于通天教主传于弟子锦囊妙计,黄尚看在眼里。

赵公明和三霄至今没有出山,也是通天的关照。

出色也是罪过,神通太强,锋芒太甚,难免会遭到不要碧莲的长辈,亲自出手打压。

可惜最后还是逃不过。

这比原剧情更过分,根本不给活路。

单单如此,通天就不会继续坐以待毙了。

作为师父,他对徒弟没话说,远比起鸿钧对待三清有师徒之情。

在这一点上,有一位和他有共同话题。

学宫之中,黄裳突然停止了讲学,从袖中取出一卷书册。

他的座下,入室弟子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上千位,都能称为精锐,可独当一面。

这群弟子正在行走各方,为民生计,如果说运河是硬件,连通天下各洲,良田肥沃,货物流通,那么学宫弟子就是软件,是确保经济繁荣的关键。

别说其他人,就连作为皇子的殷郊殷洪都在其中,苏妲己也是其中一员,展现出才华,让不少人称赞。

此时这卷书册,就递给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弟子。

苏妲己双手接过书卷,听到温和的声音响起,说出的却是石破天惊的话:“去昆仑山,持此书,封禁玉虚宫!”

……

昆仑山。

空荡荡的玉虚宫内,元始天尊闭目端坐,庆云浮于头顶,沉浮不定。

作为一尊自我淡薄,莫得感情的大道机器,天数混乱对于他的打击是极大的,基本处于宕机状态。

但混元大罗终究是混元大罗,元始天尊调整后,将之视为更进一步的机缘所在,不断推算天机,在庞杂错乱的大道洪流中,寻找冥冥中的一线轨迹。

一旦被他突破阻碍,理清天机,或许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可就在这时,一根竹杖从虚空中探出,轻轻点在元始天尊眉心。

元始天尊通体颤动,脸色瞬间变化:“人皇乃是人界之主,岂能……”

话音戛然而止,下一刻他就收到了鸿钧的大道之音,不禁沉默下去。

鸿钧让元始天尊命玉虚门下,全部押宝西岐,不要再两面下注,支持大商。

从理智上面来讲,这无疑是很愚蠢的作法,因为谁胜谁负已非天定,而在人为,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姬昌败亡的可能性甚至更大些,那么背靠大商的广成子等人就能度过杀劫。

倘若现在反叛,且不说声名大丧,一旦西岐失败,那就是万劫不复,怎么看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那是师命。

师命不可违!

元始天尊缓缓睁开眼睛,手中凝聚出道书,准备下令。

可就在这时,一卷阵图陡然从虚空跃出,年轻道人从中漫步而出:“二师兄!”

元始天尊语气里流露出诧异:“师弟,你竟有了如此造诣!”

三清皆为混元大罗,相比起来,通天教主的自我最强,仙道修为在三清里最弱,太清老子的修为最强,接近鸿钧,元始天尊则处于中间。

如果在正常剧情中,通天教主是怎么也敌不过元始天尊的,就算诛仙剑阵再强,只要不明天数,就会被摆弄得毫无脾气,但现在通天教主以元神携带诛仙剑阵降临,给予元始天尊的威压,却在他之上!

通天教主道:“你我虽为混元大罗金仙,万劫不灭,可在大道面前,亦与凡俗无异,皆得束缚,我欲借助此次封神之役,挣脱束缚,超脱于道!”

这是要向鸿钧的境界发起冲击,元始天尊微微摇头:“师弟,切勿好高骛远,我等参悟大道尚且不足,又谈何超越大道?”

通天教主笑道:“诸界辽阔,不限于一,此番天机混乱,便是外魔所为,师兄可愿知道,在外魔的天数推测中,我道门三清又当如何?”

元始天尊目光一闪:“愿闻其详!”

通天弹指点出灵光,送入元始天尊眉心,里面赫然是从神降者处得到的初始命运。

其中鸿钧把小药丸给三清服用的画面,反复播放。

通天教主玩弄的不是恶意剪辑的小把戏,而是将大道所限的那一面彻底凸显出来,在他的演绎中,封神没有胜者可言。

统统都是棋子。

包括混元大罗金仙。

唯二的棋手,是命三教封神的昊天上帝与惊鸿一现定鼎大局的鸿钧道人。

元始天尊沉默下去。

身在局中时,他或许认为让阐教分裂,是顺应天数的表现,但此时看来,就相当刺眼。

片刻后,元始天尊看向通天:“师弟莫非要弑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