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第385章 关于土地和粮价(2 / 2)
“意味着通货膨胀,你或许不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但你应该知道现今的大明是四面开海,商业之繁荣远超隆万,白银如淌水般流入我大明,再加大批织造作坊和其他作坊出现,改稻为桑,改田为坊势必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出现银贱粮贵,你觉得这会是好事吗?”
朱由检的确一直在关注着大明的经济变化,财政制度一直是大明最糟糕的制度,也是导致大明灭亡最根本的原因,虽然他加征了商税但并不代表加征商税后可以真的解决大明的财政经济问题,因为大明现在依旧还是一个以农耕明为主的帝国,帝国主要经济产业还是农业。
相当于,朱由检现在通过增加商税控制商业财富,但其实是只控制了帝国百分之二十的财富。
剩下的百分之七十多是依旧是在农田所产的粮食。
还有百分之几在郑氏手里。
主要还是农业,谁拥有的土地最多意味着谁掌握的帝国财富最多。
寇白门本能地摇了摇头:“银子不能吃,粮食能吃,银子便宜了,粮食贵了,自然不是什么好事,那样百姓们会吃不起粮,吃不起粮会饿死,会发生动乱。”
“不仅仅是百姓吃不起粮,朕也养不起兵了,这几十万军队,这数十万官吏,还有数十万学生,还有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人,他们都需要吃饭,粮食若贵,朝廷支出的成本高;
洪武年间,夏税得米麦有四百七十万多石,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多石;而万历年间,米麦四百六十万五千多石,米总两千两百多万石,崇祯二十年,户部共花三千万银元购得一千三百万石米,按照银元和白银汇率,依照天启年间的粮价,这三千万银元本可购米一千六百万石,足足少了三百万石!人口逐年增加,粮食收缴量却逐年下降,长此下去,朝廷到没办法用现有的赋税养军养民,且一旦发生大的灾难,也将无粮可赈。”
朱由检这么一说,寇白门也拧起了眉头:“照陛下这么说,好像是挺可怕,可粮食贵了,百姓们不会自己种更多的粮食,这样也能买个好价钱,应该增收才是啊。”
“你想想天下的土地大部分在谁的手里,这粮食涨价了,谁才是真正的增加收益者”。
朱由检说着看着寇白门,寇白门则顺口说道:“藩王、士绅、还有陛下您,以及这些近卫军。”
寇白门说完不由得张大了嘴。
“说的没错,土地可不在他们手里嘛,最主要的是士绅和藩王,粮食每涨一次,他们多获一份利,而土地兼并加快一次,无地的百姓会增加一成,无地的百姓一多,种田的人越少,粮食产量会更少,粮价会越贵。”
朱由检这么一说,寇白门才意识到原来可以从粮价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而在表面的江南富贵背后却藏着这么大的危机,也难怪这位陛下一直在跟士林们作对,不顾一切地把抄没的土地收到皇庄又分给流民,却只给流民使用权却不给流民购买权,为的是让更多的土地掌握在庶民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