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一篇掌珠赋,百年君王恩(2 / 2)

加入书签

太子聿的五岁生辰宴结束之后不过几日,便是永兕帝姬要过百日。

外人肉眼可见皇帝对女儿的百日酒宴更加在乎和用心。

这正是中秋过后的第二日,秋高气爽,微风和畅,万里碧空。

皇帝抱着刚刚百日的女儿同样在如意殿内会见宗亲皇戚,为女儿隆重庆贺百日。

苦求多年,当真一朝诸事圆满,儿女双全,夫妻恩爱,天下再没有什么比这些更珍贵的了。

这孩子,是他的挚宝。

凤冠珠翠的皇后和一身锦袍的太子亦守在一旁,一家四口看上去温馨而和美。

和鸾同她哥哥一样,也是不畏生的主儿,她被母亲喂饱后便眨着小葡萄一般黑黑亮亮的眼珠儿在父亲怀里,时不时笑一下、举一举自己粉嫩的小拳头。

一举一动都叫人见了心中喜欢。

或有人对太后道:“帝姬殿下生得真真儿是漂亮极了,就跟当年的圣懿帝姬一般,是精致的玉人儿。”

太后半眯着眼睛笑:“圣懿哪里能和她比,她才是有福的孩子,可比圣懿好看多了。”

这些话并不入婠婠的耳,她也不过是听了之后转头就忘。

宫宴上,皇帝更是命群臣争相炫技,命他们为永兕帝姬做《掌珠词》一首,以诗词记述这一日永兕帝姬百日时候的盛景。

词文的内容,大抵就是记述元武帝对女儿的格外荣宠和怜惜、元武帝后的恩爱、对帝姬的祝福等等恭奉之言。

于是叁省六部的文官们都抢着献技,卖弄学识,以皇后的祖父、帝姬的曾外祖父吟了一句五言为始,之后句句联对,皆有一群人争着去联句。

这首词越联越长,皇后便笑道,也不拘着格式和声韵了,命各人心中有想联的词句都可道出,不过是大家一起图个热闹。

待到众人终于兴尽而止,负责在一旁抄录这些诗词的女官们将这篇由元武一朝朝臣们接力而作成的《掌珠词》献给帝后二人过目。

皇后遂说:“已经成赋了,不如就改做《掌珠赋》吧。”

“一篇《掌珠赋》,百年君王恩……”

这是篇后世题《掌珠赋》的五言词。

和鸾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一生无忧无虑,过百岁方安然薨逝于睡梦之中。

她活了百岁多,百岁多来都在君父的宠爱庇佑之下,没有遭过半点不顺心如意的事。

不过婠婠和晏珽宗这时候当然是看不到这些的了。

他们也不知道,宫宴之上随口命臣下们联句而成的这篇名赋,在后世传抄千年,也同样成了元武一朝海晏河清、辉煌盛世的一个着名缩影。

后世之人,想研究元武一朝朝廷官职官衔的,要读掌珠赋,研究每一句作词联句之人的生平。

想研究元武朝地方疆土的人,要读掌珠赋,因为掌珠赋里提及了永兕帝姬的父亲所拥有的江山边界。

想窥探元武一朝民俗风致的人,也要读掌珠赋,这赋里写了许多当时人生育儿女之后为儿女祈福祝祷的习俗。

比如其中有人联句时说了一句,“南洋王献珍珠纱,孔雀王赠翡翠锦”,写到某某可汗为永兕帝姬献来某某宝物,都有千百年之后的人拼命研究这句话是真是假,这些在当时都代表了什么。

这些简单的十来个字,甚至足以证明当时某一个没有自己文字和史书传承的异族王朝曾经在中原留下过活动的身影……

然而这些,婠婠和晏珽宗当时更加不知道。

他们那时候只知道寻欢作乐。

和鸾的百日宴过后,晏珽宗叫婠婠将女儿丢在坤宁殿里给奶母们喂养,自己偷摸着带婠婠出了宫去。

婠婠矫揉造作地黏上他紧实的臂膀,娇滴滴地同他撒娇:

“陛下要带臣妾今夜去哪呀?臣妾还没有喂过帝姬呢,这里涨涨的,好难受……”

皇帝看她一眼,伸手掂了掂那饱胀的雪腻柔软之处。

“等会有让你喂奶的地方。”

待到马车停下之后,婠婠迷迷糊糊地被他带下了车,睁眼一看时,顿时睁大了眼睛。

“你……”

“圣懿妹妹,皇兄带你故地重游一番,如何?想来或许更有一番别样的滋味,妹妹应该也会喜欢这里的。”

——这是王府啊。

他从前的王府。

婠婠做帝姬的时候曾经被他在这里关上过一阵子,在这里被他强迫夺走过初夜,被他当做禁脔一般日夜折辱调教过。

但那都是在她从前还和他闹脾气的时候。

……他现在又把她带回这里,要和她故地重游。

婠婠瑟缩了下脖颈,有些不情愿进去。——在面上装出来的。

她咬了咬唇:“你是不是又想了什么折磨我的法子,我不要去。”

晏珽宗用剑柄挑起她的下巴:“我的地盘,还有你愿不愿意的份?”

夜幕昏黑之下,他眸中的欲色却亮的吓人,像是蛰伏在雪原之中一只饿狼眼里的隐隐绿色凶光。

婠婠一脸被人强迫的样子被他带回了嘉意园。

他急不可耐地将她抱到房内的梳妆台上,扯着她的衣裙,

“这地方妹妹经历过的,你没理由不喜欢……”

太后心里惦记着孙女,晚上又来坤宁殿里看望孩子。

谁想这一路进来,坤宁殿里格外的空荡,竟然并不见帝后二人的身影。

她抱起摇篮里的和鸾,冷脸问宫人们皇帝和皇后去哪了。

萃澜和萃霜犹豫了下不知道到底怎么说,太后已经不耐烦地转身抱着孩子就走了。

“你们不必说我也知道,他们这样不成体统的人,不过又是去了何处见不得人地方厮混罢了。算了,别和我说了,我听了耳朵也遭罪。就是可怜了鸾儿,没得和聿儿那时候一样,一连十来日见不得亲爹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